主要是核心文化產品太少了
實際上很多兒歌都是自發形成的,其中在傳播過程肯定夾雜有稍微有點兒「文化」的成年人的再創作,但核心還是自發形成的
其實大家小時候記得最深的肯定不是那種教化記錄裏所謂的兒歌,反而恰恰是一些自發的東西
還是核心文化產品的問題
核心文化產品的傳播度和認可度高,就會衍生更多的二創,成為流行兒歌,而且往往底層而粗鄙,即使它只是兒歌,而 這種粗鄙的兒歌則體現了普羅大眾從小就形成的罵人需求。
它上不得台面,卻體現了當時豐富而自由的文化生態
比如我小時候的兒歌基本上算是像聖鬥士星矢和射雕英雄傳83的二創。而且各地都流行,各地都二創。
射雕是個主人公愛情主線的群像劇,我調查了各地的朋友發現大同小異,也大都是皮筋跳繩歌,沒有什麽粗鄙意味
「傻郭靖,娶黃蓉,蹦蹦跳跳的老頑童」
而聖鬥士的二創就要粗鄙得多了,其中最文明,最接近單純笑話,但也挺粗俗的是
「天馬流星拳,放屁大連環,崩倒球門柱,軋死守門員」 (我現在想來懷疑是我們小時候對中國足球的怒其不爭)
另一個大家都懂的廬山升龍霸我就不參照了………………
還有一些當年流行度極高的流行音樂,我在之前關於音樂的回答中說過我在天津大港油田郊區和遼南水稻區農村轉學,兩地小學生關於【新鴛鴦蝴蝶夢】的二創就不一樣
天津是 「昨日你家發洪水,你爸變成老烏龜,你媽變成鳥滿天飛」
遼寧是 「昨日下了一場雨,把你澆成落湯雞,今日一把火燒死你」
當然了,也確實不只是這些只有底層而粗鄙的,也有一些陽光正能量的,但這也是建立在「有核心文化產品可以說」的前提上的
比如大家應該都很熟悉的皮筋歌【學習李向陽】就是地道戰的二創
「學習李向陽,堅決不投降,鬼子來抓我,我就跳山墻,山墻不頂用,我就鉆地洞,地洞有槍子兒,打死小日本兒」
現在再看,我們的主流面對包括青少年在內的大眾化的媒體,還能創作出像聖鬥士星矢、地道戰、83射雕和新鴛鴦蝴蝶夢這樣的二創源嗎?
我作為賈隊長的死忠粉,想想地下交通站都已經是15年前的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