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市場關系很大。
說實話不止是兒歌創作,中文歌壇近些年的佳作,和十幾二十年前比,簡直屈指可數。
兒歌作為中文歌曲分類中 更加被忽略的一種 ,當然越發趨於停滯。
兒歌沒有強烈需求的市場,自然也就缺乏高品質的創作者。
現在費心去找優質兒歌的家長,孩子普遍是學齡前,他們希望兒歌起到的是熏陶、娛樂作用。
上學後的孩子,家長放歌,ta也不一定樂意聽。
【孤勇者】是先在成年人中間流行,然後才在小孩子中間火起來。一是有遊戲背景,二來詞曲確實朗朗上口,三來,原唱畢竟是陳奕迅啊。
在兒歌缺乏好作品時, 現在本身就早熟的兒童自然將目光轉向成年人的世界 。
除了兒歌創作外,兒童文學創作也缺少代表性作家,和紙質出版物遭遇網路沖擊關系比較大。
十幾二十年前還是有很多兒童刊物的,適合青少年閱讀,還有青少年投稿、來信,是一種良性的互動。
現在小孩子獲取資訊和快樂的方式更豐富了,網路渠道比紙質讀物要有效率得多,再加上各種課外班培訓,很難有時間、有精力去沈下心讀書,市場自然也就從別的渠道來迎合。
我現在能想起來的兒歌都是比較老的了:【讓我們蕩起雙槳】、【歌聲與微笑】、【童年】……
近些年聽過的比較歡快的有一首【小跳蛙】,聽著心情很好,但是自從樓下幼稚園每天迴圈播放,我聽著也不大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