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育兒先育己:從心出發的親子旅程

2024-10-20親子

和朋友聊天,朋友忍不住吐槽:看了那麽多育兒的書,書裏的道理我都懂,但是就是忍不住一顆想要揍孩子的心。揍完之後,內心深處又懷著深深的愧疚,讓人糾結在生氣與自責之間,無法平靜。原本以為養孩子是件很簡單的事,誰知道一地雞毛。

曾經有人自嘲,在剛開始以為就跟養個寵物一樣簡單,但是慢慢發現,養孩子比養寵物難多了,親子之路是一段漫長而且充滿挑戰的心靈之旅。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但要面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各種需求,還要直面自己的缺點與不足。每一次與孩子的互動,都是一場自我修煉的過程,學習如何成為更好的父母。

有時候,孩子會無辜地成為父母壞情緒的發泄桶,父母在他們身上肆無忌憚地發泄著從外面帶回家的壞情緒。這種行為無疑是父母權力的濫用和對孩子精神上的霸淩。

孩子對父母的依戀是與生俱來的,他們可以不去計較父母對自己的斥責與傷害,但是當這種依戀被耗盡,那份情感紐帶也會消失不見。

愛孩子是一種天性,而尊重孩子則是需要後天學習。父母需要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在壓力和挑戰下保持理智和冷靜。只有這樣才不會因為每一次的憤怒和沖動給孩子的心靈留下難以抹去的陰影。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說過:「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孩子與父母,兩個不同的靈魂彼此推動,互相成就。

在普遍的認知裏,人之所以會發脾氣一定是有一個觸發點。 而從情緒ABC法則的角度來看,這只是一個間接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在於我們對這個觸發點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釋。

一個小學生,做錯了一道數學題,他的媽媽可能會認為「這麽簡單的題目你都不會算,老師講過你就不認真聽。考試怎麽辦?這裏丟一點分那裏丟一點分,到時候升學就進不了好學校好班級,中考你怎麽辦,高考怎麽辦?進不了好大學,以後怎麽去找工作?」

在這個媽媽的眼裏,孩子只是因為做錯了一道題,從此他的人生前途無亮。而實際上可能孩子只是還沒有完全理解老師上課講的內容而已。

對事物的認知與理解決定著我們的情緒反應。改變我們的認知方式,以更寬容和理性的心態對待孩子的錯誤,不僅能夠緩解自己的情緒,更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成長空間。

理解和寬容不僅僅是對孩子的保護,也是對自我情緒的療愈。

所有的憤怒不過是來源於過高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情緒產生波動時,不妨先寬容一下自己。只有先治愈自己,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很贊同李玫瑾老師觀點: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希望孩子以後做一個什麽樣的人,就要用什麽樣的方式對他。

父母希望孩子成長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那麽面對孩子的問題時,就要多一分耐心,少一分急躁;多一分反思,少一分指責。理解和寬容不僅是孩子成長的土壤,也是父母通向自我提升的大門。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每一次的挫折與困惑,都是彼此成長的契機。正如那棵樹與雲,彼此依托,在教育的天空中,繪制出和諧共進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