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這個題並不是絕對。其次,老師也是普通人,他們同樣面臨如何教育自己孩子的挑戰,輔導作業時也會「雞飛狗跳」。
我家孩子姑姑和姑父都是初中老師,一個在學校教體育,一個教英語。兩口子在家裏的分工很明確:媽媽負責說教,管孩子學習。爸爸負責安撫孩子,管課後作業。
高考的時候孩子高分選擇北師大,畢業後在海澱任教。前年自己辭了工作,開了屬於自己的工作室,如今可以說已小有成就。
我高中同學和愛人也是老師,她家女兒今年高二,在學校實驗班。成績排名班級前十,年級排名沒掉下過二十名。小姑娘還是校羽球隊員,得過區級賽亞軍。
我另一個同學,也是老師,為孩子操碎了心。高考那會兒分數勉強夠本科線,最後花錢去的私立三本學校。
人生需要療愈,用文字的力量來慰籍心靈。
老師這個職業,平時真的很費精力。每天備課、準備教案,然後上課、批改作業,還要管理學生的瑣事。勞累了一天的他們,面對自己的孩子時,恐怕是都沒有足夠的精力和耐心去應對孩子的教育了。
老師面對自己的孩子時,常常會習慣性的用成熟的教育方式去對待,但是往往也會忽略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己的孩子與學生不同。
學生,面對老師,有天然的敬畏之心。他們尊重老師,也害怕老師,老師的絕對話語權,學生能夠完全接納。老師對學生也能做到客觀性和公正性。
而老師的孩子,面對的是父母老師的角色,老師與孩子之間是特殊的情感。面對父母老師,孩子可以撒嬌,可以反駁,甚至可以任性的不講道理。
老師呢,面對自己的孩子,他們也有普通家長一樣的期望,所以當遇到自己孩子出現教育問題的時候,他們很難做到客觀、公正的判斷。如此,勢必會影響對孩子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