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6 歲兒童營養不良的癥狀有哪些?

2024-04-18親子

一、什麽是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的全稱為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PEM),是由於多種原因引起的能量和/或蛋白質長期攝入不足,不能維持正常新陳代謝而導致自身組織消耗的營養缺乏性疾病。

多見於3歲以下嬰幼兒。主要表現為體重減輕、皮下脂肪減少和皮下水腫,常伴有各器官系統功能紊亂。

臨床上常見3種型別:

以能量供應不足為主的消瘦型;

以蛋白質供應不足為主的水腫型;

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消瘦-水腫型。

二、營養不良的癥狀

(一)臨床表現

營養不良的早期表現是活動減少,精神較差,體重不增,繼之出現體重下降,主要表現為消瘦,皮下脂肪逐漸減少以至消失。

皮下脂肪層厚度是判斷營養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

皮下脂肪消耗的順序首先是腹部,其次為軀幹、臀部、四肢,最後為面頰。皮下脂肪逐漸減少以致消失,皮膚幹燥、蒼白漸失去彈性,額部出現皺紋,肌張力漸降低、肌肉松弛、肌肉萎縮呈「皮包骨」時,四肢可有攣縮。

根據營養不良輕度、中度、重度的劃分,兒童的臨床癥狀不同。

初期營養不良身高並無影響,但隨著病情加重,身高亦低於正常,出現生長遲緩。

重度營養不良可有精神萎靡,反應差,抑郁與煩躁交替,食欲低下,腹瀉、便秘交替,體溫偏低,脈細無力等表現。

也可有重要臟器功能損害,如心臟功能下降,出現心音低鈍、血壓偏低、脈搏變緩、呼吸淺表等。蛋白質嚴重缺乏時,可有凹陷性水腫。

(二)分型和分度

根據患兒體重及身高(長)減少情況,兒童營養不良的分型和分度如下:

1.體重低下

體重低於同年齡、同性別參照人群值的均值減2SD(標準差)為體重低下。

體重為均值減2~3SD或中位數的70%~79%為中度。

低於均值減3SD或<中位數的70%為重度。

此項指標主要反映患兒有慢性或急性營養不良,但單憑此項指標不能區別急性還是慢性營養不良。

2.生長遲緩

身高(長)低於同年齡、同性別參照人群值的均值減2SD為生長遲緩。

身高(長)為均值減2~3SD或中位數的85%~89%為中度。

低於均值減3SD或<中位數的85%為重度。

此項指標主要反映慢性長期營養不良。

3.消瘦

體重低於同性別、同身高(長)參照人群值的均值減2SD為消瘦。體重為均值減2~3SD或中位數的70%~79%為中度。

低於均數減3SD或<中位數的70%為重度。

此項指標主要反映近期、急性營養不良。

三、並行癥

1.營養性貧血

主要與鐵、葉酸、維生素B、蛋白質等造血原料缺乏有關。以缺鐵性貧血最常見,巨幼細胞貧血也可出現或兩者兼有。

2.感染

由於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種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肺炎、鵝口瘡、結核病、中耳炎、尿路感染等,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感染最常見,特別是嬰兒腹瀉,可遷延不愈,加重營養不良,形成惡性迴圈。

3.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

以維生素A缺乏最常見,如出現幹眼癥、口腔炎、末梢神經炎。還可伴有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D及鈣、鎂、鋅、銅和硒等缺乏。

4.自發性低血糖

常出現在夜間或清晨,是重度營養不良患兒死亡的重要原因。患兒突然出現面色蒼白、神誌不清、呼吸暫停、脈搏緩慢、體溫不升,若不及時診治可致死亡。應立即靜脈推註25%~50%的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