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父母巧轉變,孩子更優秀!五步教育法,助孩子成長飛躍

2024-12-09親子

找到好書啦!這本小說絕對是書荒的終結者。情節緊湊,每個角色都像活在你身邊,每一個對話都能打動你。讀完之後,我只想把它推薦給全世界!相信我,這書絕對會讓你沈浸其中無法自拔,快來一起分享這場閱讀盛宴吧!

【父母巧轉變 孩子更優秀】 作者:嶽賢倫

第一章孩子的問題,99%是你的問題

身教勝於言傳

仕程家三代單傳,爸爸媽媽對仕程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平時,爸爸經常告訴他:「兒子,想要將來有出息,你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多讀一些書。」媽媽也總是告訴他:「程程,你將來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學,可不要辜負爸爸媽媽對你的期望啊!」聽到爸爸媽媽的話,仕程深有感觸,決心好好學習,不能讓爸爸媽媽失望。

然而,沒多長時間,仕程的決心就有所動搖了。因為每天晚上,吃完飯之後,爸爸媽媽總是在客廳裏看電視節目,一直到很晚。仕程在房間做作業的時候,不時地被從客廳裏「飄」來的聲音吸引。

於是,他草草地把作業寫完,然後跑到客廳裏去看電視。可是媽媽卻嚴厲地對他說:「你現在最大的任務是學習,為將來考大學打下基礎。小孩子看什麽電視,看你的書去!」

無奈之下,仕程只好回到房間。他一邊心不在焉地翻書,一邊忿忿不平地想:爸爸媽媽總是讓我好好學習,可是他們卻總是看電視,這太不公平了!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仕程學習也不專心,效率大大降低,而且變得越來越叛逆了。

杠桿定律:家長身教的作用,遠勝過單一的說教「孩子,你應該……」是很多家長的口頭禪。不可否認,很多家長都非常註重對孩子的教育,尤其重視言傳的作用,總是告訴孩子應該怎麽做。

但是,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身教往往比言傳更重要。研究表明,在影響孩子成長的因素中,有70%來自於父母。孩子的品德、心靈、才智、體魄、習慣等等,都源自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家長教育孩子,僅僅言傳是遠遠不夠的。

我們知道,孩子善於模仿,尤其在兒童時期,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身教應當重於言傳。試想,如果家長總是要求孩子多讀書,可是自己卻整天泡在電腦桌前或者麻將桌前,正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這樣是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的。可見,教育孩子不僅僅是講道理,家長的身教——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等對孩子的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示範作用。

所以,家長要充分利用身教的力量,提高自身修養,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更要利用自身榜樣的作用教育孩子,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父母1%的改變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家長的行為對孩子起著非常重要的榜樣作用。家長的一些行為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孩子,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孩子記在心裏,並表現在日常行為上,時間長了會形成一種習慣。

所以,想要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家長首先就要提高自身修養,為孩子做一個良好的榜樣。

爸爸得知,15歲的兒子峻然不知什麽時候養成了吸煙的習慣。

剛開始,爸爸怎麽也不相信峻然小小年紀就養成了吸煙的習慣,直到上周接到峻然班主任的電話,他才知道這是真的。於是,爸爸決定好好地和兒子溝通一下。

峻然下午放學回到家後,爸爸把他叫到房間,輕聲地問:「兒子,想不到咱們還有共同的愛好。你能不能告訴爸爸,你什麽時候開始吸煙的呀?」峻然看到爸爸並沒有生氣,便娓娓道來:「爸爸,我現在迷上吸煙還不是讓你從小熏出來的。我小的時候,你一吸煙就往我臉上‘噴’煙,有時候還讓我嘗一口。後來,我非常好奇,便趁著你不在家的時候偷偷地跟小夥伴學抽煙,結果從那以後逐漸養成了吸煙的習慣。」

這時候,爸爸才知道原來峻然已經有三四年的吸煙史了。雖然自己因為工作壓力比較大,一直習慣了吸煙,但是為了給兒子做一個好榜樣,讓兒子不再吸煙,爸爸決定和兒子一起戒煙。

「兒子,你我都知道吸煙對身體不好。你看這樣好不好,為了咱爺倆的身體健康,咱們一起戒煙。」看到爸爸態度非常堅決,峻然答應了爸爸的要求。

雖然爸爸已經是一個老煙民了,戒煙有很大的困難,但是為了給兒子做一個好榜樣,爸爸忍受了煙癮的痛苦,最終戒煙成功。在爸爸的榜樣作用下,峻然也把煙戒掉了。

從此,爸爸更加註重用自己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時刻註意改掉不良習慣,提高自己的修養,為峻然做一個良好的榜樣。

爸爸得知峻然有吸煙的壞習慣後並沒有簡單地指責批評他,而是平靜地和他進行溝通,了解峻然吸煙的習慣是怎樣養成的。後來,爸爸以身作則,為峻然做出了好榜樣,和他一起戒煙,最終讓峻然改掉了吸煙的毛病。

給孩子營養不如給孩子健康

楠楠從小就在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的共同關愛下成長。

由於就這一個小孫女,因此奶奶非常疼愛楠楠。奶奶看到電視上有很多關於孩子補鋅、補鈣、補鐵的廣告,認為現在的孩子營養不良,因此非常註重給楠楠補充營養。奶奶經常給楠楠買一些果味鈣片、維生素膠囊、牛初乳咀嚼片等保健品。此外,奶奶在膳食上也非常註重給楠楠補充營養,他們家的餐桌上幾乎每天都有魚、肉。

由於天天吃很多營養品,加上楠楠越來越不愛運動,她的體重逐漸上升,都快成了一個小胖子了。媽媽覺得這樣發展下去對孩子的身體成長不利,因此建議奶奶少讓楠楠吃一些營養品。可是奶奶卻不以為然:「現在孩子正處於長身體的階段,我讓孩子多吃點兒營養品,這有什麽錯啊?」

在奶奶的照料下,楠楠長得越來越胖了。然而她的身體不僅沒有變得更強壯,反而出現了頭暈、心慌等現象,體質越來越差了。

杠桿定律:營養並不是孩子成長的全部保障,健康才能讓孩子快樂成長很多家長都非常註重給孩子提供物質營養,讓孩子吃一些營養品、保健品,以為這樣孩子就能健康成長。其實,為了孩子的成長,家長除了要給孩子必要的營養補充外,還要註重孩子的健康。

當然,我們這裏所指的健康並非狹義上的沒有疾病,而是指孩子在身體和精神等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包括孩子的身體、心理、社會適應等各個方面的健康。研究表明,現在的孩子雖然物質生活充裕,但是普遍存在著缺乏鍛煉、心理壓力大、情緒失控、生活不規律等問題,嚴重危害著孩子的健康,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由此可見,家長給孩子營養,不如給孩子健康。那麽,家長要經常帶著孩子進行體育鍛煉,給孩子一個健康的身體;還要多和孩子進行情感交流,保證孩子的心理健康;也要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1. 經常帶孩子進行體育鍛煉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想要孩子身體健康,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必不可少。經常進行體育鍛煉是促進孩子機體發育和增強孩子體質的最有效的方法,對孩子意誌的磨煉也很有好處。所以,家長要經常帶著孩子進行體育鍛煉,以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

13歲的小苑是一個性格有些內向的小女孩,她各方面表現都很好,就是不喜歡體育鍛煉。

媽媽從家長會上得知小苑在學校的時候也不喜歡參加運動,上體育課的時候,別的孩子結伴玩耍、做遊戲,可是小苑總是靜靜地待著,有時候甚至會請假回教室看書。平時,媽媽也會帶著小苑出去鍛煉身體,可是小苑對媽媽說:「媽媽,天天鍛煉身體太累了,還不如在家看會兒電視呢。」

為了提高小苑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媽媽選擇了溫和教育法,每天都帶著小苑到附近的一個大公園裏面去,那裏有很多體育器材。在逛公園的過程中,小苑已經多走了很多路。有時,見到別的同齡人利用體育器材鍛煉身體,興致好的時候,小苑也會上去試一試。

漸漸地,小苑喜歡上了鍛煉身體,身體素質也越來越好了。

媽媽選擇去公園鍛煉身體的方式,提高小苑鍛煉身體的興趣,讓她喜歡上了鍛煉身體,小苑的身體素質也越來越好了。由此可見,先提高孩子體育鍛煉的興趣,然後和孩子一起堅持體育鍛煉,是一個好方法,這樣,在獲得健康的同時,也有助於親子交流。

2. 多和孩子進行情感交流

身體健康對孩子的成長固然重要,但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視。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都是孩子成長和成才的基礎,二者相輔相成,相互制約,對孩子的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孩子心理不健康會導致孩子出現憂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引起孩子頭痛、失眠、食欲不振、記憶力下降等,危害孩子的成長。

所以,家長平時要多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促進孩子心理健康。

媽媽發現正在讀小學六年級的世偉最近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了,早上的時候不願起床,有時候還無緣無故地發脾氣,整天無精打采。

媽媽非常擔心,連忙帶著世偉到醫院檢查,但是醫院並沒檢查出什麽。於是,媽媽帶著世偉到心理醫生那裏咨詢。在心理醫生的協助下,媽媽這才知道,世偉最近面臨的升學壓力非常大,加上平時作業比較多,睡前他總是擔心沒做完作業會影響到中考成績,因此睡眠品質並不好,久而久之便出現了心理問題。

於是,媽媽和世偉的班主任老師談了一下,建議老師少給孩子布置一些作業,以免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壓力。另外,媽媽平時也會抽時間和世偉聊天,做一些互動的親子遊戲。由於媽媽和世偉經常交流,這樣世偉有什麽問題媽媽就會很好地了解,並幫他分析,排解壓力。

在媽媽的幫助下,世偉的心理壓力減輕了很多,精神狀態也越來越好了。

媽媽看到世偉的變化後,帶他去看心理醫生,並積極和老師溝通,加強和世偉的情感交流,讓世偉的心理健康起來。所以,要讓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在註重孩子身體健康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幫孩子解決心理問題。

3. 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我們知道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在家長的溺愛中成長,生活比較隨意,甚至養成了很多不良的習慣。

所以,讓孩子健康成長,家長還需要督促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如經常帶著孩子到戶外去,讓孩子按時作息以及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等。這些習慣一旦養成,將會使孩子受益終生。

谷洋從小就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爺爺奶奶培養了他很多好習慣,這讓他受益匪淺。

爺爺奶奶平時賦閑在家,有充足的時間來教育孩子。兩位老人知道,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應該多到戶外去呼吸新鮮空氣,還要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因此,在平時,爺爺奶奶經常帶著谷洋到公園裏去散步,並且在散步的過程中教給他很多知識。爺爺知道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大,精神過度緊張,因此經常帶著谷洋到戶外去,讓他和小夥伴一起做遊戲。

此外,奶奶也非常註重讓谷洋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奶奶知道,良好的作息習慣有助於孩子身體各器官得到充分休整,從而保證孩子健康成長。於是,奶奶規定,谷洋每天晚上最晚10點睡覺,早上7點起床,周末的時候可以晚睡半個小時。

在爺爺奶奶的嚴格要求下,谷洋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

爺爺奶奶經常帶著谷洋到公園等戶外去呼吸新鮮空氣,讓他多和小夥伴玩耍,這對他放松身心非常有好處。此外,奶奶也非常重視培養谷洋有規律的生活習慣,這些習慣的養成,對谷洋的成長是非常有好處的。

一味滿足不如適當拒絕

一提到孩子買玩具的事情,亞菁的媽媽總有一肚子的苦水。

亞菁雖然已經讀小學四年級了,可是仍然非常喜歡玩具,尤其是比較流行的玩具。以前,【長江七號】剛上映的時候,她就纏著媽媽給自己買了很多「七仔」;【功夫熊貓】上映之後,她又喜歡上了「功夫熊貓」;現在她又瘋狂地愛上了「喜羊羊和灰太狼」……此外,電視上「麥當勞」、「肯德基」等商家做廣告,宣傳兒童套餐時也會用玩具吸引孩子,亞菁每次看到廣告後為了得到那些玩具,也總會纏著媽媽帶著自己去吃。

一次,媽媽上午的時候剛給亞菁買了一個塑膠的「美羊羊」,可是下午的時候亞菁又纏著媽媽去買毛絨的「美羊羊」。媽媽剛開始並沒答應給她買。於是,亞菁不高興了,又是哭又是鬧,還說:「我同學就有很多這樣的玩具,媽媽不給我買玩具,媽媽不愛我。」聽得媽媽心裏非常難受,最終還是給她買了新玩具。

從那以後,每當亞菁提出要求要買玩具的時候,媽媽總會滿足她。

杠桿定律:一味滿足孩子的要求容易引發孩子的攀比心理,適當拒絕更利於孩子成長家庭教育中,存在著這樣的誤區:現在生活富裕了,家庭生活條件好了,家裏只有一個孩子,因此家長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愛,對孩子的要求應該盡量滿足。

而研究表明,家長一味滿足孩子的要求不如適當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這樣更利於孩子的成長。家長總是滿足孩子,會引發孩子的攀比心理,導致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感恩等不良行為。

印度哲學家、詩人泰高爾曾說過:「鳥翼上系上了黃金,鳥永遠不能再在天空翺翔。」同理,家長如果總是滿足孩子的要求,無疑是在孩子的腳上戴上了沈重的腳鐐,讓孩子在以後的人生旅程中寸步難行,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嚴重的消極影響。

所以,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家長應該適當拒絕孩子的要求。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學會感恩,而且還能讓孩子受點挫折教育,使之更好地適應社會,助孩子早日成才。

1. 委婉地拒絕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應該適當地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值得註意的是,家長拒絕孩子,但不是拒絕愛孩子。所以,家長在拒絕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註意自己的方式,避免傷害孩子。

經常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比較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對孩子而言是正常而不合理的事情。因此,家長拒絕孩子的過分要求,不要直截了當地對孩子說「不」,而要委婉地拒絕孩子,把理由告訴孩子。

小軒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好孩子,這和媽媽的精心教育有很大的關系。

以前,小軒總喜歡向媽媽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對此,媽媽有自己的妙招。一天晚上,小軒正在看電視節目,媽媽對他說:「軒軒,該去睡覺了。」小軒正在興頭上,他央求媽媽:「媽媽,你讓我再看5分鐘好不好呀?」媽媽知道,如果答應了他的要求,那麽他以後一定會用同樣的方法要求其他的事情,很容易讓他養成拖拉、任性的壞習慣。

於是,媽媽順著小軒的感覺說:「孩子,你現在正看得高興呢,媽媽也不想打擾你。不過你答應過媽媽,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你看,現在已經到了睡覺的時間了,媽媽可不喜歡說話不算話的孩子。」聽了媽媽的話,小軒乖乖地關掉電視機,去洗漱睡覺了。

現在,小軒已經讀初中了,可有時候還是免不了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一次,他和媽媽逛商場,看到一樽玻璃工藝品,他非常喜歡,便讓媽媽買下來。媽媽知道那件工藝品價格非常昂貴,即使買下來放在家裏也沒多大的用處。因此媽媽對小軒說:「盡管這件工藝品很有藝術價值,但是這東西很昂貴,再說了它也不適合咱們家。」小軒想了想,覺得媽媽說得有道理,因此也沒再提出買下來的要求。

孩子總有很多超出常理的想法和不合理的要求,家長不可能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也不能那樣做。但是,家長可以像小軒的媽媽那樣,結合現實,委婉地拒絕孩子。這樣可以讓家長得到孩子的理解,對教育孩子是非常有幫助的。

2. 孩子任性,家長不妨冷處理

有些孩子從小在家長的嬌慣下成長,習慣以自我為中心,非常任性,當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總是用一些哭鬧、撒嬌等方式來「威脅」家長。有些家長經常因為看不得孩子哭鬧而心軟,這對孩子是非常不好的。

因此,家長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對孩子的哭鬧采用冷處理的方式對待。

馨蕊從小就在媽媽的疼愛下成長。和別的孩子一樣,每當自己的願望無法實作的時候,她就會用哭鬧的方式解決問題。結果她一哭,媽媽總會「投降」,她的要求也就會得到滿足。

媽媽知道一味滿足孩子的要求對孩子的成長並不利,但又找不到更好的方式教育孩子。後來,見馨蕊變得更加任性、自私了。媽媽決定改變以前的教育方式,用「冷戰」的策略教育馨蕊,糾正她任性、自私的不良個性。

一次,媽媽剛給馨蕊買了一條新裙子,可是當她看到同學中有的人比她穿得還漂亮,就不樂意了,一放學就纏著媽媽給自己買新衣服。媽媽對她說:「丫頭,媽媽剛給你買了一條新裙子,因此最近一段時間你不能再買新衣服了。」馨蕊根本聽不進媽媽的話,她又使出了撒手鐧——哭鬧。

可是這一次,馨蕊失算了。媽媽並沒有像以前那樣妥協,而是狠狠心,沒有理會馨蕊的哭鬧。過了一會兒,馨蕊見媽媽沒有理會自己,她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了,便停止了哭鬧,乖乖地跟著媽媽回家了。

改變一味滿足孩子要求的不良教育方式,馨蕊的媽媽有自己的小妙招。當馨蕊任性的時候,媽媽讓她自己哭鬧。雖然這樣媽媽看起來有些狠心,但是可以讓馨蕊改掉壞習慣,對她的成長是非常有好處的。

懲罰孩子不如教孩子懂規矩

爸爸媽媽非常疼愛曉萌,他們覺得孩子還小,不應該給她立下這麽多規矩束縛她。因此,爸爸媽媽對曉萌采取自由教育法,很少教給她一些做人和做事的道理,更不會教她規矩了。

周六,曉萌和爸爸媽媽一起在客廳裏看電視。過了一會兒,家裏來了一些客人,曉萌最討厭周末家裏來客人了,因此她坐在沙發上,既沒和客人打招呼,也沒有和媽媽一起端茶倒水招待客人。

爸爸見曉萌這麽不懂事,感到非常失望,便生氣地說:「曉萌,怎麽見到客人也不說話啊?」曉萌見爸爸因為客人而批評她,因此更加不高興了:「我就是不喜歡周末的時候家裏來客人,他們一來我都不能自由地玩了,我才不和他們說話呢。」這時候,爸爸媽媽和客人都感到非常尷尬,爸爸氣得隨手打了曉萌一下。

曉萌挨了打,嗚嗚地哭了起來。於是,爸爸讓她回自己的房間去反省。這樣一來,客人也不好多待,過了一會兒便相繼離開了。

杠桿定律:懲罰孩子並不能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不如教孩子懂規矩提高孩子的修養不少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忽視了對孩子的規矩教育,結果當孩子犯了錯或者做出不守規矩的事情後,家長總是嚴厲地懲罰孩子,以便讓孩子改掉壞習慣。

專家指出,這樣的教育方式並不是非常合理的,在所有的家庭教育方法中,懲罰孩子應是最後一招,家長不得已的時候才可用。家長與其在出現問題後懲罰孩子,不如事先給孩子立一些規矩,讓孩子從小學會懂規矩。

讓孩子學會懂規矩,對孩子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學會了懂規矩,孩子就能適當地約束自己的行為,在正確的軌域中發展,這對孩子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是非常有幫助的。孩子能否懂規矩,不僅可以看出孩子的基本素質,還能看出孩子做人的品位,將會對孩子產生重要的影響。

所以,家長平時要多給孩子提要求、立規矩,讓孩子從小就養成懂規矩、守規矩的好習慣。那麽,家長不妨參考下面提供的方法,改變自己,成就孩子。

1. 給孩子制定合理的規矩

讓孩子懂規矩,家長首先就要給孩子制定合理的規矩。有些家長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讓孩子守規矩就是讓孩子聽話,因此總是按照聽話的原則來教育孩子。其實,這樣對孩子並無好處。

讓孩子守規矩,其目的是讓孩子成為一個言談舉止都合乎禮儀規範的人,所以家長應該給孩子制定一些合理的規矩,並以此來要求孩子。

9歲的銘暉是一個活潑的小男孩,他經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為了更好地教育他,爸爸給他制定了一些家規讓他遵守。

爸爸規定銘輝必須遵守以下規定:銘輝要負責自己房間的衛生,周末的時候參與家庭的大掃除;周末的時候要幫媽媽洗碗;每天只能看半個小時的電視節目,周末的時候可以適當延長一個小時;要懂禮貌,見到長輩要問好,懂得孝敬父母……後來,爸爸發現銘輝周末的時候不看電視,但會玩很長時間的電腦遊戲,爸爸管他,他卻說:「家規裏面又沒有提到這一條,再說了,你平時就經常玩電腦遊戲,不讓我玩有些不公平吧。」聽了銘輝的話,爸爸反思了一下,覺得他說得對,家長不能只要求孩子,還應該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於是,爸爸把家規修訂了一下,又加了兩條:平時玩電腦遊戲不能超過半個小時,周末的時候也不能超過兩個小時;家庭中的每個人都要遵守家規,嚴格按照家規來要求自己。

這下,家規變得更加合理了,銘輝無話可說,便和爸爸媽媽一起遵守家規。

剛開始,爸爸制定的家規有些不合理,但是爸爸能夠認真聽取銘輝的意見,並對家規做了修改,最終制定了合理的家規。我們相信,這份家規對銘輝的成長肯定會有很好的約束和引導作用。

2. 定下規矩,就要堅持執行

我們知道懂規矩是一種長期形成的習慣,一旦家長有所動搖使孩子養成了不守規矩的習慣,就不容易糾正了。所以,家長制定好規矩之後,一定要將規矩堅持到底。

媽媽覺得孩子應該守規矩,因此給舒薇制定了一些規矩,讓她約束自己。

為了把舒薇培養成一個懂禮貌的孩子,媽媽加強了對舒薇的鍛煉,專門讓她接電話。媽媽先給舒薇示範:「薇薇,接電話的時候你要先說‘您好!’然後再說‘我是……您找誰?’這樣別人從電話中就能感受到你是一個彬彬有禮的好孩子。」聽了媽媽的話,舒薇點點頭,開始學習接電話。

剛開始,舒薇接到姥姥、姑姑等親戚打來的電話,她按照媽媽教她的方法,非常有禮貌地接電話,得到了大家的稱贊。可是時間一長,舒薇有些懈怠了。一次,她拿到電話後,劈頭就問:「餵,你找誰?」媽媽聽到了,便提醒她說:「舒薇,想想這樣說對嗎,媽媽怎樣教你的?」經媽媽提醒,舒薇立刻就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因此馬上就改過來了。

在媽媽的堅持下,舒薇終於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成了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

在培養孩子懂規矩這方面,舒薇的媽媽給家長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舒薇的媽媽能夠給孩子制定合理的規矩,並把規矩堅持到底,最終把舒薇培養成了一個懂禮貌的孩子,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 經常重申規矩

我們知道孩子的記性不能長久堅持,尤其是孩子還沒有形成習慣的時候,所以,讓孩子守規矩,家長還要經常重申規矩。

博宇的爸爸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而且他教育孩子有自己獨到的方法,他不是簡單地用說教的方式教育孩子,而更註重結合生活中具體的情景對孩子進行教育。

爸爸並不像別的家長那樣寵愛孩子,並且對他要求非常嚴格。爸爸曾告訴過博宇要遵守交通規則,不能闖紅燈。對此,博宇卻認為如果時間比較緊張,偶爾闖紅燈也是可以的。

爸爸知道,教育孩子不能僅停留在嘴上,更重要的是要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因此爸爸從來不闖紅燈,即使時間比較緊張也會耐心等待。

一次,爸爸去學校給博宇開家長會。開完家長會之後,爸爸帶著博宇回家。在回家的路上,爸爸指著井然有序的路況對博宇說:「兒子你看,人人都遵守交通規則,所以路面上才會暢通無阻,發生的事故也比較少。你可要做一個遵守交通規則的好孩子呀。」「爸爸放心,我一定會向您學習,做一個遵守交通規則的好孩子。」博宇對爸爸說。

此外,在帶著博宇去商場、逛公園等時候,爸爸也會充分地提醒博宇要遵守交通規則。在爸爸的反復教育下,博宇也牢記遵守交通規則,並且從那以後也沒再闖過紅燈。

為了讓博宇記住遵守交通規則這一規矩,爸爸利用生活中的情景,經常給他強調這一點,反復提醒。從例子中可以看出,這個方法教育效果不錯,爸爸經常重申規矩,讓博宇牢記在心,養成了遵守交通規則的好習慣。

替孩子選擇不如讓孩子選擇

在老師和同學眼中,澤瑞是一個沒有主見的男孩。

上周,老師組織同學們去博物館參觀,別的孩子都告訴老師自己去還是不去,可是澤瑞卻拿不定主意:「老師,這件事我不知道媽媽是不是同意我去,等我回家問問媽媽再說吧。」就是平時同學們相約一起打球,澤瑞也不能決定:「我不知道媽媽讓不讓去,還是等我問問媽媽吧。」……久而久之,同學們都知道了澤瑞是一個沒有主意的人,因此也不願意和他交往了。

其實,澤瑞變得這麽沒有主見,和媽媽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系。小時候,媽媽對澤瑞照顧得非常周到,澤瑞的事情媽媽也幫他選擇好,並且從不詢問他的意見,如明天要穿什麽衣服,周末怎麽安排,參加什麽興趣班,等等。

久而久之,澤瑞就變得沒有主見了,什麽事情都要媽媽拿主意。

杠桿定律:家長替孩子選擇容易讓孩子失去主見,不如放手給孩子自主選擇權在愛的光環下,很多家長剝奪了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事無巨細都會幫孩子選擇好,從不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家長認為孩子生活經驗不足,總怕孩子出現差錯。

研究表明,家長這樣做並不是愛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家長總是替孩子選擇,久而久之孩子就成了家長的木偶,不僅失去了主見,而且也失去了獨立思考和承擔責任的機會。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往往沒有主見,不知道該怎樣處理,如此怎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立足?

專家指出,孩子終歸是要走出家長的視線,早晚要擁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家長替孩子選擇,不如把選擇的權利還給孩子,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決定,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孩子勇於挑戰困難的意誌,以及遇事有主見的心理素質。

讓孩子自己選擇,也是培養孩子責任心的需要。所以,家長不妨把選擇權還給孩子,讓孩子自己選擇;給孩子時間,讓孩子自己安排;給孩子空間,讓孩子自己選擇朋友,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

1. 給孩子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

孩子善於自主選擇是孩子自主能力的一個重要表現。然而,在生活中很多家長總是怕孩子出錯誤,很少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凡事總是幫孩子選好,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難以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生活。所以,家長應該把選擇的權利還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去選擇、負責。

淑媛是一個自主能力非常強的孩子,從小就有自己的主見,這和媽媽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媽媽知道現在的孩子缺少主見,因此在淑媛小的時候就註重培養她的自主性。一次,媽媽帶著淑媛到少年宮去報名,媽媽本來想讓淑媛報名參加繪畫課,可是淑媛卻對媽媽說她想學舞蹈,她站在舞蹈組門口看別人訓練,看得出神。

媽媽對淑媛說:「乖女兒,想報什麽班你自己拿主意。但是媽媽提醒你,你要是學習舞蹈,需要練基本功,這是非常艱苦的事情。如果你選擇了舞蹈課,就一定要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淑媛說:「媽媽放心,我非常喜歡舞蹈,我不會放棄的。」

於是,淑媛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了舞蹈班。雖然每天的基本功練習非常辛苦,但是淑媛想到自己對媽媽的承諾,咬咬牙堅持了下來,最終完成了舞蹈課的學習。

媽媽能夠把選擇的權利交給淑媛,讓她自己選擇,不僅增強了淑媛的責任心,而且還提高了她的自主選擇能力,這對她的成長無疑是非常有好處的。

2. 給孩子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畢竟還小,不會安排自己的生活,因此總是幫孩子安排好一切。其實,家長也明白這樣做孩子只是一個執行者,他的自主性是永遠也培養不出來的。所以,家長應該給孩子時間,讓孩子自己去安排,以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

明彬正在讀初中一年級。他是一個非常懂得安排自己時間的孩子,善於合理利用時間,學習效率非常高,經常有同學向他討教安排時間的妙招。

明彬告訴同學們,他之所以能夠合理利用自己的時間,既能玩得高興也能學得愉快,和爸爸的精心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

原來,明彬小的時候爸爸就非常註重對他進行自主性鍛煉了。明彬剛上小學的時候,爸爸每天晚上給他兩個小時的時間讓他自己安排,他可以寫作業、看電視、玩,但是必須保證每天的作業都能完成。

剛開始的時候,明彬只顧著玩或者看電視忘記了時間,結果作業沒有及時完成,只好早起來補作業。針對這種情況,爸爸給他提供了一些建議:他可以放學回家先把作業寫完,或者用鬧鐘來提醒自己以免忘記時間。在爸爸的幫助下,明彬逐漸學會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對時間的利用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明彬的爸爸註重培養孩子的自主性,給孩子時間讓孩子自主安排自己的生活,並及時地給孩子引導和幫助。長此以往,孩子便懂得了珍惜時間,並學會了安排時間和合理地利用時間。

3. 給孩子空間,讓他自己選擇朋友

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家長還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自由,讓孩子自己選擇朋友。很多家長總習慣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交朋友,那樣會束縛孩子的發展,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所以,家長應該給孩子適當的空間,讓孩子自己選擇朋友。

霄丹正在讀小學五年級,她有自己的朋友圈。她最好的朋友雯雯是一個性格活潑開朗的小女孩,雖然學習成績並不是很好,但她學習的態度非常端正,並且樂於助人,積極樂觀。

一次家長會後,媽媽拿到霄丹的成績單,看到雯雯的學習成績差很多,排在班級的中等位置。媽媽擔心霄丹長期和雯雯在一起,會受到不良影響,但是媽媽知道不能簡單地幹涉孩子交友,應該讓她自己選擇。

於是,回到家後,媽媽對霄丹說:「霄丹,媽媽見雯雯的成績並不是很好,你是不是考慮一下以後少和她來往啊。」霄丹卻說:「媽媽,我和雯雯是最好的朋友了,她雖然學習成績並不好,可是她有很多優點呀。您不知道,雯雯樂於助人,經常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哦,原來雯雯有這麽多的優點呀,那你可要多學習她的優點,可以幫她補習功課,你們共同進步。」媽媽笑著對霄丹說。

霄丹的媽媽給她足夠的空間,讓她自己選擇朋友,並給於必要的引導,讓她學習朋友的優點。不難發現,在選擇朋友的過程中,能夠提高孩子的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為孩子存錢不如教孩子理財

春節期間,婉君收到了很多壓歲錢,有姑姑給的100元錢,姥姥給的200元錢,舅舅給的100元錢,爺爺奶奶給的300元錢……她一共收到1300元的壓歲錢。

收到這麽多壓歲錢,婉君非常高興,天天拿著錢數來數去。可是好景不長,媽媽便問她:「婉君,你的壓歲錢呢?」婉君把錢拿給媽媽,媽媽對她說:「壓歲錢媽媽先幫你存起來,作為你的教育基金。」

婉君不高興了,對媽媽說:「媽媽,這是我的壓歲錢,我還想用呢。」媽媽卻說:「你這壓歲錢還不是親戚給的,又不是你自己掙的。再說了,你平時有零花錢,壓歲錢你就用不著了。你現在上小學,以後上初中、高中、大學,要花不少錢呢?所以壓歲錢還是讓媽媽給你存起來,等你以後用得著的時候花。」

婉君十分不情願地把壓歲錢給了媽媽。後來,婉君再得到壓歲錢,便偷偷地把它花光,等媽媽問她要的時候,她手裏已經沒錢了。

杠桿定律:為孩子存錢教育效果太片面,不如教孩子理財讓孩子形成正確的財富觀目前的家庭大多只有一個孩子,因此孩子日益受到重視,手中的壓歲錢、零花錢逐漸多了起來。針對這個問題,不少家長都會幫孩子把錢存起來,作為孩子日後的生活費或者教育資金。

專家指出,家長為孩子存錢,不如利用這些錢教孩子理財。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理財能力是孩子將來生存和適應社會的必備能力之一。想要孩子獲得成功,家長不能只註重培養孩子的智商和情商,還要註重培養孩子的財商。「月光族」、「啃老族」和「卡奴」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因此家長教子理財是十分有必要的。

從小教孩子學會理財,對孩子具有重要意義。讓孩子學會理財,不僅可以幫助孩子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形成正確的財富觀、消費觀、價值觀,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提高孩子的投資意識,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日後的理財有很大的幫助。

所以,家長要改變只為孩子存錢的習慣和意識,教孩子學理財,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獨立性強、能夠適應社會的人。

1. 教孩子學會有計劃地消費

教孩子理財,家長首先就要教孩子制定合理的理財計劃,讓孩子學會有計劃地消費。家長要讓孩子知道,有計劃地消費是一個好習慣,可以避免孩子將來獨立生活後成為「月光族」。

所以,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制定理財計劃,建立收支簿,讓孩子學會有計劃地消費。

以前晨熹花錢總是大手大腳,盡管媽媽對她說要有計劃地消費,可是她從不會讓自己受委屈,想買什麽就買什麽。因為她知道自己的錢不夠花,可以向爺爺奶奶要,他們最疼她了,總是偷偷地塞給她零花錢。

為了提高晨熹的理財意識,媽媽決定改變以前的教育方式,從細節著手教她學會有計劃地消費。媽媽先讓晨熹把每周的交通費、零花錢、學習用品費等做一個預算,教給媽媽稽核,等媽媽稽核後,她才能領到每月的零花錢。

根據晨熹的計劃,媽媽規定:晨熹每月可以從父母手裏要100元零花錢,其中30元用於交通費,40元用於買書,剩下的晨熹可以自由支配,但她必須按照計劃用錢,每周都要建立收支簿,並交給媽媽稽核。此外,媽媽還和晨熹的爺爺奶奶溝通,共同約定不再私自給晨熹零花錢。

雖然剛開始的時候晨熹做得並不理想,前兩周都超支了,但是在媽媽的指導下,她終於學會了有計劃地消費,避免了零花錢不夠花的狀況。

晨熹的媽媽,幫助孩子提高了理財的意識,給孩子實踐的機會,讓孩子學會有計劃地消費,這樣孩子才能把錢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做到理性消費。

2. 傳授購物技巧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要及時地向孩子傳授購物技巧,這是教孩子理財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

所以,家長要根據自己的經驗,教孩子一些購物技巧,這樣孩子才能花更少的錢買到更好的東西。那麽,家長不妨教孩子一些殺價技巧,讓孩子列一個購物清單,告訴孩子一些商品報價和實價的比例,教孩子學會一些購物技巧等。

媽媽知道為孩子存錢不如教孩子理財,因此她非常註重對夢嵐進行理財教育,尤其是在生活中向她傳授購物技巧,提高她的理財能力。

一次,媽媽帶著夢嵐去買味精,某家超市的標價為7元,可是另一家超市的促銷價卻是5元。媽媽經過仔細比較發現兩家賣的都是同一種品質和重量的味精,但是價格卻相差不少。

看到媽媽為買一袋味精而跑了兩個超市,夢嵐不解地問:「媽媽,不就是一袋味精嗎,又差不了幾塊錢,你直接買下來得了,這樣跑來跑去,多累呀。」媽媽卻說:「丫頭,你不知道,這樣看起來省不下錢,但是時間長了,買的東西多了,就能省不少錢呢。買東西就要貨比三家,這可是媽媽多年的購物經驗呀。」夢嵐明白了,這是一條重要的省錢、賺錢之道。

還有一次,媽媽帶著夢嵐去買衣服。一套衣服標價為95元,媽媽做了精心的對比之後,向老板開價為30元,最終以40元成交。在這個過程中,夢嵐也學到了不少購物的經驗。

媽媽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對夢嵐進行理財教育,讓夢嵐學到了不少購物技巧,掌握了不少購物經驗。家長從現在起就要改變不重視孩子理財能力的做法,加強對孩子進行理財能力的培養,使孩子學會理財。

3. 傳授理財知識

年齡較大的孩子,尤其是孩子進入初中以後,家長要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理財知識的教育,提高孩子的理財能力。

孩子在學校可能也會學到一些相關知識,如利息的計算方法等,這時候家長要及時地和孩子溝通,教孩子了解辨識人民幣的方法,認識銀行的主要功能,必要時還可以帶孩子到銀行去讓孩子自己辦理一些業務,讓孩子更好地掌握理財知識和技能。

在同學們眼中,淩飛是班裏最厲害的理財小能手,這主要得益於爸爸的精心教育。

爸爸知道,教育孩子不能只培養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孩子的財商也非常重要。因此,在淩飛小的時候,爸爸就開始對他進行財商教育了。

爸爸從零花錢開始培養淩飛的理財能力,教他正確地使用零花錢。隨著淩飛逐漸長大,看到淩飛對理財非常感興趣,爸爸就開始教他一些深入的理財知識。爸爸經常給淩飛講一些銀行、基金、保險等相關的知識,讓他廣泛了解各方面的金融知識。

此外,爸爸也非常註重實踐的作用,有時還會帶著淩飛到銀行去,讓他辦理存款、取款、轉賬等一些簡單的業務,以加強他對此的了解。

在爸爸的教育下,淩飛的理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經常和同學們講自己的理財經歷,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理財經驗。

爸爸這種教育方法非常好,不僅教給淩飛理財知識,而且還註重實踐,給孩子機會讓孩子嘗試,提高了孩子理財的興趣和能力。

過度保護孩子不如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昕渺從小體質就比較弱,所以媽媽總怕她受到傷害而處處保護她。

為了讓昕渺安心待在家裏,媽媽經常以電視上或者報紙上拐賣兒童,或者家長沒有保護好孩子而導致孩子受傷或殘疾的例子來教育昕渺。久而久之,昕渺就變得非常「乖巧聽話」了,一放學就回到家待著,從不到外面去找別的小朋友玩。

此外,媽媽怕昕渺受傷,從不讓她做飯,甚至連煤氣都不讓她開。媽媽以為這樣能給昕渺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讓她避免受到外界的傷害。但是,事實證明媽媽的做法並不科學。

昕渺在家裏非常安全,可是一出家門就有很多麻煩事:上體育課的時候摔了,動手能力非常差,不敢和人競爭……一次她在回家的路上,被幾個不法之徒勒索,結果一周的零花錢都被搶走了,她回到家也不敢和媽媽講。一連幾天,昕渺都會受到那幾個人的勒索和恐嚇,她每次都是把身上值錢的東西全給了他們。

杠桿定律:過度保護不能讓孩子避免外界傷害,不如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讓孩子平安成長」是每位家長的心願,在這種心理引導下,有些家長總是過度保護孩子,給孩子營造一個沒有危險的成長環境,以為這樣就能讓孩子平安成長。從長遠來看,家長過度保護孩子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當今社會錯綜復雜,孩子在這種環境下成長難免會受到外界的傷害。在家長的過度保護下,孩子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更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自我保護能力是人的本能,也是孩子在社會上生存所必備的基本能力之一。具備自我保護意識學會保護自己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一步。所以,家長應該從小加強對孩子進行自我保護的教育,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讓孩子走出溫室,健康、快樂、安全地成長。

那麽,家長不妨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安全知識教育,教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還要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1. 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安全知識教育

孩子生活閱歷和經驗有限,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比較差,不知道什麽事情不能做,什麽東西不能玩,有時候還喜歡做一些危險的嘗試。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給孩子灌輸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識,提高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讓他們學會保護自己。

媽媽知道現在的孩子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差,因此平時經常給海波講一些安全知識,讓他提高安全意識。

媽媽經常對海波說,要遵守交通規則,不要闖紅燈;不要隨便接受陌生人的禮物,以免發生被壞人誘拐的事情;媽媽告訴海波「110、119、120」等一些常用電話,讓他多一條保護自己的途徑;隨著海波的成長,媽媽還對海波進行性知識教育,讓他學會保護自己。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媽媽也非常註重利用身邊的例子引導海波,提高他自我保護的意識。例如,看電視的時候,遇到因為不註意安全而出現事故的例子,媽媽都會及時地提醒海波,要吸取教訓,註意保護自己。

在媽媽的教育下,海波掌握了一定的自我保護常識,具有了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獨自出門的時候也會註意安全,這讓媽媽放心了不少。

由此可見,家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是隨時隨地、時時刻刻的。海波的媽媽利用生活中的機會教育他,教他一些最基本的常識,讓他掌握了自我保護的知識,學會了保護自己。

2. 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

保證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家長還要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所以,家長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機會給孩子創設一些問題情境,引導孩子找出保護自己的方法,提高孩子的應變能力。

為了提高澤群的自我保護能力,培養他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爸爸媽媽認為從小給孩子一些鍛煉的機會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次,爸爸媽媽帶著澤群到公園裏玩。由於是周末,公園裏面人非常多。這時候爸爸媽媽和澤群玩起了「失蹤」的遊戲,他們趁著澤群不註意的時候,偷偷地溜到一邊,看澤群會怎麽辦。

澤群正在欣賞花園裏的郁金香,他一回頭發現爸爸媽媽不見了,不禁有些慌亂,急忙四處搜尋。他向周圍看了看,沒看到爸爸媽媽,這時候他突然想到平時爸爸媽媽教給他的話:「遇到事情不能慌亂,要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於是,他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後根據公園裏的路標提示,找到一個保安崗亭,告訴他們「爸爸媽媽跑丟了」。聽到澤群的話,公園裏的保安覺得非常好笑,當澤群把事情的經過講清楚之後,保安聯系了廣播室,幫助澤群找爸爸媽媽。由於澤群記得爸爸媽媽的手機號碼,保安很快幫他找到了爸爸媽媽。

爸爸媽媽先是表揚了澤群知道如何保護自己,懂得向保安尋求幫助,然後根據他的表現,又具體地加以引導和指點,提高了他的自我保護能力。

爸爸媽媽給澤群設定情境,有意識地鍛煉他的應變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家長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機會,給孩子創設一些情境,鍛煉孩子的應變能力,引導孩子找到保護自己的方法。

放任孩子不如管教孩子

晉凱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從小就是在爸爸媽媽的寵愛下長大的。

媽媽認為「樹大自然直」,加上自己成長的經驗,認為對孩子還是不要管得太多,應該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和空間。所以,媽媽對晉凱采取的是放任的教育方式。

一次,在家長會上老師提到晉凱學習不太認真,上課經常睡覺。可是媽媽卻認為老師講的知識也不一定都重要,孩子上課睡覺是正常現象,因此並沒有糾正晉凱的壞習慣。結果,晉凱見媽媽沒有管教自己,更加「放肆」了。

晉凱上課的時候經常做小動作,不聽課,愛睡覺,當老師管他的時候,他會理直氣壯地說:「我媽媽都不管我,老師更管不著我。」

一段時間以後,晉凱的學習成績直線下降,而且他還養成了很多不良習慣,生活上也很懶散。這時,媽媽才後悔當初不該對晉凱放任不管。

杠桿定律:放任孩子激發孩子不良心理,不如管教孩子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對孩子不管不問,放任自流,究其原因主要有:受「樹大自然直」觀念的影響;家長平時工作比較忙,無暇顧及孩子;家庭不和睦,等等。

專家指出,家長對孩子放任自流,在孩子的成長中弊端重重,這是毋庸置疑的。家長對孩子放任自流,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內向等性格,引發孩子產生嫉妒、極端等不良心理,讓孩子養成抽煙、酗酒等不良習慣。

對孩子放任自流,是家長不稱職。所以,家長要改變以前的錯誤教育方式,放任孩子不如管教孩子。家長教育孩子,就像護理樹苗,必須從小就予以重視。世界上沒有人生而知之,孩子也離不開家長的幫助與諄諄教導,家長的管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環。

家長幫助孩子,中心是「幫」,重心是「助」。那麽,家長一定要做孩子的良師益友,適時引導孩子,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讓孩子健康成長。

1. 做孩子的良師益友

為了孩子的成長,家長要摒棄放任不管的不良教育方式,幫助孩子成才。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家長要做孩子的良師益友。

生活中很多家長慣於以長輩的姿態教育孩子,總是以教訓的口吻「幫」孩子,教育效果並不理想。所以,家長要明白,在家庭生活中,孩子才是主角,家長要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做孩子的良師益友,在恰當的時候以恰當的方式幫助孩子,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利靖正在讀初中一年級。他雖然外表看起來非常文靜,可是脾氣非常暴躁,學習成績時好時壞,還不願意和家裏人交流,有什麽問題總是悶在心裏。

其實,利靖小時候是一個非常聽話的孩子,他非常孝敬父母,經常幫媽媽做家務,是一個讓家長省心的孩子。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越來越不聽話了。媽媽專門尋找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書籍,這才知道原來初一的孩子正處於「心理斷乳期」,渴望得到獨立。此時家長對孩子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要抓住不放,要適當插手,幫助孩子渡過「心理斷乳期」,讓孩子健康成長。

媽媽深受啟發,決定改變以前的教育方式。一次,媽媽見利靖對著作業本發呆,便輕輕地走過去,像朋友似的和他進行了一番談話。經過仔細聆聽,媽媽了解了利靖的內心世界,並幫他找到了好的學習方法。

一段時間後,利靖的學習成績穩定了下來,而且在媽媽的幫助下變得願意和人交流了,脾氣也改了很多。

利靖脾氣變得暴躁,媽媽並沒有放任不管,也沒用打罵等不良的方式教育孩子,而是以良師益友的身份和他進行了一番談話,幫他找到了問題所在,並幫他解決了問題。

媽媽的做法對利靖的成長是非常有好處的。所以,家長也要嘗試著做孩子的良師益友,幫助孩子,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2. 著重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

(點選下方免費閱讀)

父母巧轉變 孩子更優秀
作者:嶽賢倫
親子少兒 {readNum}人在讀
閱讀

關註小編,每天有推薦,量大不愁書荒,品質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書,也可以在評論給我們留言,讓我們共享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