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歡沒事掏掏耳朵,酥酥麻麻的酸爽感覺令人癡迷,如果能掏出「一大坨」,那更是成就感滿滿。
但這件幹著非常爽的事情,做得不對卻也十分危險。近日,深圳市兒童醫院耳鼻喉科就接診了一起令人揪心的病例。
一名1歲半的幼兒在家中模仿大人掏耳朵時,不慎將棉簽戳入耳道深處,造成耳膜破裂。
受傷耳朵滲出的不明液體
竟然是腦脊液
孩子媽媽發現後立即將棉簽拔出,並擦拭血跡。但不久後,孩子的耳朵雖然不再流血,卻開始流出清澈的液體。令人揪心的是,幼兒出現了惡心、嘔吐癥狀,隨後又開始發燒。
家長將患兒送往深圳市兒童醫院就醫,醫生將「不明液體」取樣送檢後發現,其中含有葡萄糖成分。通常,耳朵受傷可能會有滲液或者出血,但這些液體不含葡萄糖成分,而耳蝸裏的淋巴液和大腦裏的腦脊液相連通,腦脊液中含有葡萄糖成分。
「糟糕!可能是腦脊液漏了!」醫生推測,患兒把棉簽戳進耳朵後,不僅把耳膜捅破了,還損傷了內耳結構。因此,腦脊液透過損傷的耳蝸卵圓窗流出耳道。
吳澤斌 深圳市兒童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我們接診後發現,小孩耳道持續有液體滴出,這種情況跟普通的耳道損傷有點不一樣,它可能是有腦脊液漏了,要很小心。
什麽是腦脊液?
腦脊液,是存在於腦室及蛛網膜下腔的一種無色透明液體,負責維持中樞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和穩定性。
當腦脊液異常外漏時,顱內的壓力會降低並產生頭痛的癥狀。此時,微生物可能經此逆行進入顱內,引起化膿性腦膜炎等嚴重並行癥。
治療後癥狀消失
鼓膜上穿孔待修復
經過9天的精心醫治,患兒的耳朵終於停止流出液體,惡心和嘔吐癥狀消失,但鼓膜上仍留有穿孔,導致中度聽力下降。
醫生表示,孩子的鼓膜還要經過一段時間恢復。如未能自愈,過段時間可能需要做骨膜修補的手術。
提醒:勿亂「掏耳朵」
耳耵聹有保護作用
「耳屎」,醫學術語稱為「耵聹」,是外耳道軟骨部皮膚耵聹腺分泌的淡黃色分泌物。
很多人熱衷於掏耳朵,還有人將采耳當成了一種「休閑」活動。人為什麽這麽喜歡掏耳朵呢?這是因為我們的耳道敏感,有非常豐富的神經末梢,當采耳工具觸碰摩擦時,很多人會覺得身心放松,實際上這利用了我們機體的一種獎賞機制。
但醫生提醒家長,經常掏耳朵可能會引發嚴重後果,包括耵聹栓塞、鼓膜穿孔和引發感染等。
「耳屎」真的有必要掏嗎?實際上,耵聹具有保護耳道、防止細菌和真菌生長的作用,並且外耳道具有自我清潔能力。因此,家長不應該隨意給孩子掏耳朵,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吳澤斌 深圳市兒童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如發生耳朵痛、悶脹感、很癢等癥狀,耳朵有任何不舒服,要等醫生看了之後,判斷需要清理,才是有必要去清理的。
平時清理耳朵只需用濕潤的毛巾等輕輕擦洗耳朵外側和耳道口,不要過於深入,並盡量保持耳道幹爽、避免進水,如耳朵長期瘙癢、反復發作,應盡快前往耳鼻喉科就診。
轉自:新聞坊
來源:瀟湘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