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育兒之道:小事不糾結,孩子更自在,父母更省心

2024-09-28親子

☛父母之愛的表達,需要恰到好處。避免無謂的指責、過度的幹預,以保存孩子的活力與創造力。

——敖爸

01 作業旁的嘮叨,顯露了「我」難以掩飾的自負

長久以來,「我」都自認為是個對孩子極有耐心的大人,很少對孩子進行批評,但孩子爸爸的一次反饋,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

那天,「我」如往常一樣,坐在孩子身旁輔導他寫作業。

「我」的確沒有發火,也沒有大聲斥責,然而「我」的話語卻像連珠炮一樣不停歇:

  • 「這道題不是這樣解的,你應該先列出方程式。」

  • 「哎呀,你這個步驟跳過了,得重新算。」

  • 「別怕麻煩,學習就是要細致。」

  • 「餵餵,你寫得太快了,都沒對齊,這樣很容易出錯的。」

  • ……

  • 據孩子爸爸後來描述,他當時在房門外聽著,都能感受到那股撲面而來的壓迫感,手心裏都是汗,比孩子還要緊張。

    「我」在孩子寫作業時喋喋不休,給出了許多孩子或許並不需要的建議,無形中給他增加了沈重的心理負擔。

    雖然表面上看沒有說出一句重話,但「我」的言行卻似乎在傳遞著最刺耳的否定:

  • 你的方法是錯的,只有我的才對。

  • 你必須聽從我的安排,否則就會出錯。

  • 這種潛藏的自負的態度,雖然沒有直接用言語表達出來,但無疑已經深深印在了孩子的心中。

    「我」,真的需要深刻反省了!

    02 消磨孩子活力的,往往是那些被忽視的瑣碎細節

    這類過度「幹預」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令人窒息:

  • 「這件衣服不適合你,換那件吧,那件更好看。」

  • 「坐直了,別駝背,形象很重要。」

  • 「這個玩具太幼稚了,你應該玩點有挑戰性的。」

  • 「別忘了帶雨傘,天氣預報說今天有雨。」

  • 「小心點,別跑那麽快,摔倒了怎麽辦。」

  • ……

  • 我們成年人不遺余力地指導著孩子的每一個細微動作,似乎早已司空見慣。

    相信多數家長在主觀上並非要把孩子管得死死的,但在客觀上卻往往伴隨著束縛和否定。

    仿佛沒有了家長的這些「貼心建議」,孩子就無法應對學習和生活的種種挑戰。

    可恰恰是這種無處不在的監督讓孩子背負了難以承受的壓力。

    在這些瑣碎小事的纏結中,孩子的精力和熱情被逐漸消磨殆盡。

    他們在無盡的指責中迷失了方向,長期籠罩在焦慮、沮喪的陰影下,再堅強的心靈也難免受到摧殘。

    一個心力交瘁的孩子,又如何能夠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呢?

    毫無疑問,諸如拖延、分心、輕易放棄、面對困難時選擇逃避等將在所難免,孩子將釋放出應有的活力和創造力。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如今有些孩子總是提不起精氣神!

    事實上,我們應該明白,只要不涉及根本性的原則問題,就無需在這些細枝末節上過度消耗孩子的精力。

    正確做法是,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空間去探索、去成長,這才是我們家長真正應該做的。

    03 瑣碎事務中的教育智慧:避免過度消耗孩子

    從孩子的一舉一動到家庭的點點滴滴,我們的關註往往伴隨著期望與責任。

    但在這當中,我們也應學會分辨哪些是真正需要介入的時刻,哪些則是可以放手讓孩子自我探索的空間。

    因為,只有在這樣的平衡中,孩子才能在自由與規則之間找到成長的最佳路徑。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探討如何在瑣碎事務中運用教育智慧,避免過度消耗孩子。

    ◐ 1.對微不足道的小事無須責備

    過度的關註往往適得其反,讓孩子在無盡的嘮叨中失去自信和動力。

    換言之,家長細微之處如果過於苛求完美,不僅會讓孩子無法放松身心,更可能扼殺了他們的探索欲望和創造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

    「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在瑣碎小事上保持寬容,正是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加自由、寬松的成長環境。

    不可否認,孩子的成長旅途漫長而復雜,確實需要我們家長的指引與匡正。但在這過程中,學會對那些無關緊要的小事睜只眼閉只眼,不僅是對孩子的尊重與信任,更是培養他們獨立人格的重要一步。

    讓我們以更加開闊的視野和包容的心態,陪伴孩子共同成長。

    ◐ 2.允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著名心理學家艾瑞克·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曾寫道:

    「母愛代表一切事物的源泉,是保護的力量,但同時,如果過度保護,也可能成為阻礙孩子成長的力量。」

    同樣的事情,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我們應該有不同的態度和做法。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斷尋找那個「平衡點」。

    在孩子年幼時給予他們充分的關愛和引導,隨著孩子的成長和獨立意識的增強,我們又需要逐漸「放手」,尊重他們的個性和選擇,這樣才能培養出真正獨立、有主見的「人」。

    就好比整理房間這件事,如何整理、整理到什麽程度等,這些都是孩子完全能夠自己處理的小事,我們不需要過度插手,更不能因為孩子沒有按照我們期望的方式去做,就給他們貼上「任性」「難管教」的標簽。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智慧和勇氣。

    敢於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去體驗,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他們寶貴的成長經歷,也是我們給予他們的最深沈的愛。

    結語

    心理學家艾瑪湯普森教授,為我們揭示了情感能量的奧秘:每個人都是情感能量的載體,生活在自己獨特的情感能量世界裏。

    那些情感能量貧弱的人,常常顯得疲憊不堪,即便無所事事,也感到心力交瘁,喪失前行的動力;

    而那些情感能量豐沛的人,則總是神采飛揚,滿懷激情,仿佛擁有撼動山河的力量,更能激發周遭人群的積極情緒。

    在家庭的溫馨港灣中,孩子往往在潛移默化間,對父母的各種情緒狀態產生共鳴。

    倘若父母郁郁寡歡,孩子又怎能獨享歡樂?

    倘若父母情感能量低迷,孩子亦會陷入壓抑的氛圍之中,仿佛被無形的枷鎖束縛。

    因此,作為父母,給予孩子最寶貴的支持,莫過於將自己的生活經營得豐富多彩,不讓那些瑣碎的日常雜事侵蝕內心的寧靜。

    生活本就是一場接一場的挑戰與歷練。

    面對困境,我們需從容應對,靈活變通,這已然足夠考驗我們的心智與毅力,又怎能讓自己沈溺於那些無盡的煩擾之中,難以自拔呢?

    唯有擺脫束縛,放寬心胸,方能讓孩子領略到更加遼闊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