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先爬後走的寶寶,比不爬就走的寶寶更聰明嗎?

2021-08-11親子

我對讓孩子爬行有種執念,在她勉強能站起來準備姍姍學步的時候,我還把她強行按倒,就是為了延長她爬行的時間。

除了家裏,孩子爬過公園、爬過草坪,爬過小區,爬過樓梯,基本上大人去過的地方都有孩子肉隱肉現的足跡,一輪折騰下來,親測沒受傷沒生病反而意猶未盡吃得香睡得快。

小朋友的第一支爬行視訊,一臉呆 https://www.zhihu.com/video/1544826593637466112

為啥我這麽看重這件事?早期的動機是怕孩子「感統失衡」,對,這個詞相信很多媽媽都聽說過,好像孩子長大後的很多事情,都可以歸咎在上面,後面我準備再單開一篇詳細說說這件事,最近再做功課,(你們也看出來我有多嚴謹了吧,哈哈,知識就是要即時更新,誇一下自己),發現在嬰兒大運動發展的背後,還有嬰兒心理發育的深層動因。

沒認真研究之前我也不知道,原來動作的本質並不僅是肌肉活動,嬰兒的心理發育也是隨著動作、語言、神經系統相互協調的發展而發展的。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在兒童認知發展的初期,孩子們的智力水平都是透過感知運動能力體現出來,另一方面,動作能力的高低也間接反映嬰兒智力發育情況,可以說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作為孩子人生中第一個手腳配合的協調動作,爬行時神經系統中的運動中樞和平衡中樞會相互協調控制,在四肢並用和左右肢體輪流交替的過程中,刺激大腦不同區域,不僅有利於神經系統結構的完善,還能鍛煉小腦的平衡與反應;最直接的,爬行動作需要調動周身上下大部份的大小肌肉群,從而能促進精細運動和大運動的發展。在全身運動中,加速血液迴圈,提高身體各處的供氧水平,自然也有利於大腦發育。

看過一個針對9-12個月嬰兒空間認知與爬行時長的相關性實驗,過程有點復雜就不贅述了, 簡單來說結論就是嬰兒爬行時間越長,認知空間的能力就越強:他們會始終明白自己所處的位置、明白遇到障礙物時應該怎樣避開,也間接鍛煉了他們的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

爬行作為寶寶透過自主位移實作的運動,能極大調動寶寶的主觀能動性,藉由自我位移的實作,寶寶的自我意識也在不斷的形成和強化,要知道,在此之前,寶寶無論是聽或者看,由於運動受限,能夠探索的範圍實在有限,但爬行卻不同,嬰兒能夠按照自己的意識控制身體,「說走就走」的「旅行」也由此拉開帷幕。

@知乎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