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農耕文明,從遠古開始,大家就定居在有水有田是地方,然後開始蓄養六畜。其中豬是雜食性動物比較好飼養,性格也較溫順出肉率高,逐漸成為中國人的主要食用肉,目前每年的豬肉消耗量高達5800多萬噸,占全球豬肉消費的52%。但是身邊很多家長一說到給寶寶吃豬肉,就覺得不如牛肉好,這其實有些誤解。
一、豬肉和牛肉營養對比
1. 二者均為優質蛋白質來源
首先,豬肉和牛肉都是非常好的蛋白質來源,不過它們的營養成分略有區別。比如瘦豬肉除了優質蛋白質以外,還富含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D等,這些維生素對幼兒生長非常重要。比如維生素B1有保護寶寶神經系統和促進寶寶腸胃蠕動、增加食欲的作用;維生素B2是構成紅血球的重要物質,參與機體新陳代謝,促進成長發育,讓孩子的指甲堅固、頭發健康等。
而牛肉中的維生素A、B12含量較高,維生素K是豬肉中沒有,好在綠葉蔬菜中維生素K的含量很高,倒也不用擔心缺乏。
其次,豬肉和牛肉的微量元素各有側重。豬肉中鉀、鎂、磷的含量比較高,牛肉中的鐵、銅更多一些。透過這樣的對比可以知道,豬肉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種類更為豐富,對寶寶的成長來說營養更為均衡。
第三,很多家長擔心豬肉脂肪多,其實只要選擇好部位就沒問題。例如裏脊肉和後腿精肉,都是脂肪含量很低的。
2. 豬肉的口感和味道更適合寶寶
很多成年人喜歡吃牛肉,比如煎牛排,醬牛肉等,但是對孩子來說,牛肉纖維粗,肉質較硬。尤其是低齡寶寶,一般只有1-2個恒牙,前牙也經常有很大縫隙,吃牛肉非常容易塞牙和咀嚼不完全,導致消化不好,我家寶寶就很不喜歡吃牛肉。另外牛肉的烹飪和食用方法也較為單一,常見的煎、烤、煮都不太適合低齡寶寶食用。
豬肉味道比較清淡,纖維細,肉質比牛肉松軟,對牙齒不完全的寶寶來說,更容易食用。當寶寶小的時候,可以食用豬肝泥、豬肉鋪、肉松等,稍大些就可以用精瘦肉做成丸子、肉泥,或者用來做餃子餡兒,孩子一般都非常愛吃,也更容易消化吸收,減少營養浪費。
二、家長不願給孩子食用豬肉的原因
1. 現代嬰幼兒餵養知識起源於歐美
現在流行的嬰幼兒餵養知識是受現代醫學影響,很多做法是來源於歐美國家,他們畜牧業發達,以食用牛羊肉為主,所以他們的指導意見中,也更多建議食用牛肉,如果完全照搬過來,其實並不一定適合。很多家長興沖沖跑到超市買了一塊嫩牛肉,回家不知道該怎麽做,如果是煎、烤,孩子不一定能吃,而做成肉泥,又經常有一點腥膻味兒很難處理,非常難討得寶寶們的歡心。
如果是豬肉就簡單多了,中國人烹飪豬肉的手法之多,絕對是世界之最,隨便做做都有十幾種吃法。比如剛開始添加輔食時,為了補鐵可以給孩子吃點豬肝泥。再大點可以在各種粥裏加入瘦肉,然後是肉松、丸子、餃子餡兒等等,逐漸從泥過度到塊狀正常食用。另外,豬肉比較溫和,不容易產生過敏引發腸胃不適。
2. 食品安全擔憂
還有一些家長不給孩子吃豬肉的原因,是擔心食品安全。畢竟前幾年陸續爆出過豬肉添加生長激素、瘦肉精等新聞,讓家長非常擔憂。
我之前也因此焦慮了很久,不敢輕易給寶寶吃豬肉。後來別人推薦網易味央的黑豬肉,就開始買來給寶寶試試,感覺很不錯,肉味很香,這才開始較大範圍食用豬肉做輔食。
網易養豬在國內可謂獨樹一幟,他們豬肉要慢養300天,不追求快而是考慮生產出優質的、安全的豬肉。在養殖過程中,豬豬們吃的是天然谷物,不添加任何促生長的激素和瘦肉精,人員進入豬舍時都要穿防護衣,確保不會有病菌帶入。
三、我家的肉類輔食選擇
我女兒們剛過2歲,從8-9個月開始輔食裏逐漸有了肉,最早添加的是蝦泥,然後是鱈魚,最後是豬肉。我經常買一斤鮮活海蝦,然後剝殼打成蝦泥,分成小份放入冷凍,需要吃的時候就拿一份,非常方便。鱈魚一般是做出泥,或者蒸、煎著吃,味道還不錯。不過鱈魚價格有點小貴,一塊250g的鱈魚,價格大概200元。
後來覺的總吃魚、蝦也不行,偏寒涼。就跟風買牛肉,多次試過打泥、煎煮等,結果孩子根本不愛吃,可能是因為牛肉味道還是有點大,另外纖維比較粗糙,不好咬,也就西紅柿牛腩做的面還湊合吃幾口。後來開始給孩子吃味央豬肉,我經常買的有裏脊、精肉和五花。豬肉很嫩,經常打成泥做丸子,做餡兒,用來包餛飩、小餃子、包子等,孩子同時吃了主食、菜和肉,非常方便。
我們家長的心情就是,給孩子吃的就要最好最安全的,不能有一點馬虎,要做足功課為寶寶負責,不能人家說牛肉好就跟風吃牛肉,要自己去研究適合寶寶的營養食譜,去選擇安全的豬肉品牌。
作為家長,大家都是盡力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東西,給孩子吃的也是力求最好最安全的,不敢有一點馬虎。甚至很多人都會認真去研究適合寶寶的營養食譜,做足了功課。所以孩子需要什麽樣的營養,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家的情況安排,適合的就是最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