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怎麽才能教育出一個自信的孩子?

2020-12-23親子

史考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寫道:「自信須從幼年培養,不然成年後再作補救,往往事倍功半。

那麽作為父母,我們如何從家庭教育入手,培養孩子的自信呢?我認為主要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 幫孩子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

在心理學中,「自我概念」是指一個人建立起來的關於自身的認知結構,是一個關於自身價值的主觀判斷。

一個有「積極自我概念」的孩子,他從心底相信自己很好,他愉快地接納自己所有的特點,他總是會用積極的心態來解讀周圍的資訊。

那麽孩子的「自我概念」是如何建立的呢?

對於孩子來說,他建立「自我概念」的主要方式就是來自周圍環境的反饋,尤其是來自家庭,來自父母的聲音。

也就是說,我們和孩子日常相處的每一天,其實都在無形中不斷地塑造著孩子的「自我概念」。

為了讓大家理解地更清楚,我來個大家舉個例子。

假設到了作業時間了,孩子遲遲沒有動身,我們提醒了幾次,孩子才滿臉不高興地準備動身做作業了,還嘴裏說著:煩死了。

這個時候該怎麽處理呢?

有些父母可能會選擇用「批評」的方式來回應孩子:

自己定的計劃,自己不遵守,怎麽就沒有一點上進心呢?怪不得成績老提不上來呢!媽媽好心提醒,你還一臉不高興,哪裏來的脾氣,給誰看臉色呢?

這樣的回應方式,給孩子貼了這樣一些標簽:不上進,不遵守時間,脾氣大等等。

這樣的互動方式日積月累,慢慢孩子把父母對自己的評價內化,認為自己確實是一個「不上進」「脾氣大」「不遵守時間」的孩子。時間長了,這些標簽就成為了孩子的「自我概念」。

但是如果同樣的場景,父母換一種回應方式,那麽孩子的「自我概念」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如果我們可以這樣說: 寶貝,你真的是一個自制力非常強的人,你雖然那麽想玩,但還是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準備開始寫作業了,這真的很不容易呢!媽媽就知道你一定可以安排好自己的時間!

這樣的回應下,孩子的感受是什麽?他會覺得自己值得被信任,自制力強,並且善於規劃和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

慢慢地,孩子就形成了「積極的自我概念」。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摒棄「打壓」的教育方式,生活中時刻註意給予孩子「鼓勵」。

透過鼓勵,把孩子付出的努力,把他做得好的部份描述出來,讓孩子學會看到自己的閃光點,讓她看到自己的力量,體會到成就感,這樣孩子才能找到由內而外的力量,越來越有勇氣和自信來面對挑戰。

二. 創造機會,讓孩子體驗「成功」

每一個孩子都期望得到肯定,都希望看到自己成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多找機會,讓孩子不斷積累「我能行」的體驗。

我來給大家舉個例子。

訓練營中萱萱的媽媽說女兒成績中等,為了激勵女兒學習,她和女兒約好,如果能進步10名左右,就帶女兒去滑雪。萱萱也非常開心地答應了。

但很可惜,萱萱的目標一直沒達到,後來媽媽再激勵的時候,萱萱直接和媽媽說,算了,自己不可能做到的。

大家看,在這個案例中,「前進10名」這個目標,對孩子來說屬於「太高」了,無論媽媽怎麽激勵,萱萱都不可能實作,一次次的失敗讓萱萱愈發的氣餒課,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對自己的愈發不自信。

怎麽辦呢?

作為父母,一定要學會不把目標一下子定的太大。先和孩子訂立一個小目標,當孩子實作小目標後,再鼓勵孩子達成更高的目標。

比如,萱萱的目標不是提高10名,而是爭取先做到字詞全對,或者計算全對。

當孩子達到這個目標後,再激勵孩子去達成下一個目標,比如:閱讀理解少扣2分等等。

再比如,孩子兒童節想上台演奏小提琴,但孩子總是害怕。

那我們還是可以幫孩子把目標拆分一下,不急於要求孩子一下子就特別勇敢,完美的成功演出。

先定第一個小目標:在家裏爸爸媽媽面前表演2分鐘。

如果這個目標實作了,再邀請爺爺奶奶,或者孩子的朋友來看孩子表演,增加到3分鐘。

之後再一點點增加難度,比如,讓孩子在教室裏給別的同學表演等等。

因為目標設立的不高,不會讓孩子覺得難以企及,所以孩子更願意行動起來。這樣,每一次目標的實作,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一次「成功」,他會越來越多地看到自己的力量,孩子多體會「成功」帶來的自豪感,慢慢孩子才能獲得自信,變得越來越好。

三. 培養孩子客觀看待他人評價的能力

「自信」的表現之一就是:對外界的評價是相對淡然的,不會把他人的不同意見和觀點當做對自己的否定,即便收到負面評價,也不會過度放在心上。

相反,一個「自卑」的孩子會過度在意他人的評價,對他人的看法過於敏感,經常會因為生活中的各種小事而「受傷」,發現別人和自己意見不同,就會開始自我攻擊,認為自己做的不夠好。

所以,作為父母,要想培養孩子的自信,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孩子客觀看待他們評價的能力。

怎麽做呢?

最基礎的一步工作也是先教會孩子區分「事實」和「觀點」。

比如可以這樣告訴孩子,事實有真假之分,是真實發生的事情,每個人都要承認的。

觀點則是想法,感覺,不同的人觀點可以不同。

接下來可以給孩子舉幾個具體的例子,加深他對這兩個概念的理解。

比如:今天媽媽給我買了一件新衣服-----這是事實

媽媽給我買的衣服很好看——這是觀點

當孩子有了學會區分「事實」與「觀點」的能力後,在面對別人的評價時,他就會淡定一些了,即便評價不友好,讓他不開心,但他也會明白:那只是對方的觀點,事實可能並不是這樣。

那麽當孩子遇到了不友好的評價,對自己開始不自信時,我們該如何引導呢?

我來給大家舉個例子。

訓練營中楚楚的媽媽說,自己的女兒特別玻璃心,別人隨便的一句評價,她都能難過好幾天。

有一次楚楚帶著自己精心制作的航空員帽子到了幼稚園,但朋友評價說真醜,楚楚就特別難過,以後做手工都提不起勁兒來。

這個時候可以怎麽引導呢?

比如,楚楚媽媽可以這樣說:朋友說你的航空員帽子真醜,這只是他的觀點。每個人喜歡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最重要的是作品是你按照自己的想法設計的,你自己喜歡。而且媽媽覺得,你色彩搭配的特別好,用橡皮泥捏的太空人也特別可愛呢!

當孩子接收到不好的評價時,可以試著引導孩子,讓她知道,評價都是帶有個人喜好和感情色彩的。

然後帶著孩子去發現他做得好的地方,讓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從不同的角度來客觀看待他人的觀點,而不是一下子陷入自我否定中。

引導孩子學會客觀看待他人的評價,有底氣去堅持自己的相信,那麽他就不會因為外界的評價被輕易摧毀,這種生命底層的「自信」才是孩子一輩子最大的競爭力。

四. 幫孩子建立縱向比較的思維

我們的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小時候比較哪個孩子長得快,哪個孩子說話早,長大了就比較誰的孩子成績好,誰家孩子才藝多。

很多家長也覺得孩子必須加入競爭,必須贏在起跑線,才能收獲最後的成功。

但是在這樣的比較中,總會分出「好的」和「不好的」,贏家永遠只有一個,輸了的那個孩子收獲的只有氣餒,自卑和無助。越來越多的比較,帶來的是越來越多的焦慮和不安。

怎麽辦? 建立「縱向比較」的思維。

簡單來說,就是不和別人比,只和自己比。

父母不把自己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並且在生活中多向孩子展示,那麽孩子也會學著放下比較,更安心地做自己,一步步走的更踏實。

比如,如果孩子成績不如同桌好,孩子感覺很氣餒時,我們可以這麽說:寶貝,媽媽覺得你這次很多容易犯錯的地方都做對了,這就很厲害了,比之前進步了很多了。

這樣的方式,即便孩子成績沒有別人好,他同樣是贏家,同樣能都能看到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的價值。

如果孩子炫耀自己比同學成績好時,我們可以試著這樣說:媽媽覺得你們兩都很努力,成績都比上次進步了。你們兩身上都有對方值得學習的地方。

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價值,同時也學會尊重別人,,把他人看做自己的夥伴,安心和他人相處,發現他人身上的優點, 從他人身上學習, 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標,然後在此基礎上不斷突破自我。

孩子的自信不是憑空而來的,是在和我們的點滴相處中,一點點建立起來的。

多給予孩子尊重認同和鼓勵,多一些機會,讓孩子去體驗成功的喜悅,讓他感受到自己的力量,看到自己的價值。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有源源不斷的自信,他才有勇氣去面對整個世界,充滿自信地去創造無限可能的豐饒的人生。

更多關於「如何引導自卑孩子走向自信」這部份內容,娜姐之前詳細地寫過一系列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選下方連結看一下。裏面有更多的案例和更詳盡的引導方法,看多之後相信大家對於「如何培養自信的孩子」會有更多的了解。

另外大家也可以點選下面這個連結來獲取更多的育兒幹貨。這些幹貨涵蓋了兒童發展心理學,腦科學,認知科學和教育學相關知識。

希望這些幹貨能幫助各位父母調整自己的心態,根據裏面的方法論,可以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去做,同時也希望這些幹貨能幫大家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長。

今天的內容就先分享到這裏了,大家如果在育兒過程中碰到任何問題,記得留言評論和娜姐交流,讓我們一起努力,成為越來越好的父母。

@知乎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