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如何觀察未滿兩歲的小孩是否聰明?

2020-12-15親子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人聰明與否在小時候是有跡象的。比如,聰明的孩子常常有如下表現:記憶力好、模仿能力強、動手能力強、說話早,等等。

我個人的一個經驗是,說話早。 當然了,說話晚的孩子不一定不聰明——比如眾所周知的愛因史坦,3歲了才會說話——但說話早的孩子基本都比較聰明。

另外,還有一點,看孩子的詞匯量。

芝加哥大學婦科及兒科教授達娜·薩斯金德博士,寫過一本書, 【父母的語言:3000萬詞匯塑造更強大的學習型大腦】。

她團隊的研究顯示,13—36個月的孩子平均每小時聽到的語句:腦力勞動者家庭的孩子是487句,工人階級家庭的孩子是301句,接收福利救濟家庭的孩子是178句。3歲孩子累計聽到的單詞量如下:

腦力勞動者家庭的孩子4500萬個單詞
接收福利救濟家庭的孩子1300萬個單詞

兩者的差距高達3200萬個單詞,並且,後者掌握的詞匯量只有前者的一半。

許多研究表明,兒童早期的語言環境能夠預測其日後的學習能力和性格特征。

作者指出,父母的語言是刺激大腦發育最好的教育資源。3000萬的詞匯差距會極大影響兒童在數學概念、讀寫能力、自我管理、執行力、情商、創造力等方面的表現。

那麽,具體來說,要想孩子越來越聰明,父母可以做些什麽呢?

1.多說,多互動。

不僅是要多跟孩子說話、多和孩子互動,還要盡量運用豐富的詞匯說,用不同型別的詞來表達。

這裏的說,不僅是說話,還包括唱歌、講故事、讀書等形式。

2.了解孩子語言發展的規律,把握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

在恰當的時機做事,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孩子語言發展這件事上,尤其如此。

0—3歲是孩子語言飛速發展的事情,父母需要特別註意在這時期投入時間,多給孩子讀書、講故事等。

需要做好的一個心理準備是,有的孩子開口說話晚,也不用太著急。等到時候了,孩子自然會說的。外語啟蒙也是。

我有個表妹,2歲時還不會說話,那時大人們都擔心她是個啞巴。2歲多了,她才終於開口說話。

而且,之前看到一種說法,生活在多語種環境下的孩子,普遍說話會晚一些。方言和普通話也算多語種環境。不過,這不會影響孩子最終的語言發展,相反,會有幫助。

有老人帶娃的家庭基本都是方言+普通話,我家也不例外。我家大寶是1歲半才開始叫得清爸爸媽媽,接下來半年語言發展得還不快,但過了2歲後,基本就開始話癆模式。

3.要有終身成長思維。

從前,我們以為人的智力基本是天生的,是確定不變的;人的大腦發育在某個年齡段達到巔峰,然後就開始逐步退化。

但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大腦具有神經可塑性。這意味著我們自身的行為及周邊的環境會改變和塑造我們的大腦。你的大腦總是根據周圍的環境和你對它的要求在改變及塑造自己」。(吉姆·奎克【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

所以,如果你已錯過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依然可以彌補。你不僅自己要擁有終身成長思維,還要將這種思維傳達給孩子。

我相信,具備終身成長思維的孩子,會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