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怎樣幫孩子改掉壞習慣?

2024-05-10親子

有關「房間亂」,曾奇峰老師有獨特的見解,供參考:

「房間亂,是為守護「國土」」

「孩子小時候把自己房間弄得很亂,似乎好多事情不能自己做,實際上是在勾引父母。這是一種「語言」,孩子想表達的是:爸爸媽媽,這件事情我搞不定,你們來幫我吧。如果父母真的幫他做了,他這一輩子估計都養不成自己收拾房間的習慣。

在整理房間這件事情上,如果父母過度幹預的話,孩子在整理房間的時候就會想「這件事情不是我要做的,而是爸爸媽媽要我做的」。如果孩子聽父母的,孩子就成了他們的一部份,這樣會直接攻擊孩子對獨立的需要。

人格健康的父母會有意跟孩子的這種亂保持距離,也就是說,我不上你的當,你勾引我管你自己應該管的事情,對不起,我說不。這樣,孩子就會知道:原來爸爸媽媽不願意進入我的「國土」。所以,收拾房間成了孩子自己邊界範圍內的事,他會覺得「我做這件事情只不過是我自己要做的」,這樣就不會損傷孩子的完整感。」

「毛病不改,是為保持連線」

「有一個50多歲的女心理咨詢師對我說:「小時候我爸爸說我把東西弄得很亂,不停地嘮叨我,還說即使我以後嫁人了,如果還保留這個壞習慣,他也會說我。」

事實確實是這樣,這個女咨詢師一直保持在家裏不收拾的習慣。現在,她的兒子都20多歲了,也整天說:「媽媽,你是一個不會收拾的人。」

我對她說:「你跟你爸爸關系真的很好,因為你爸爸在你早年時跟你的連線就是靠你留的‘後門’—不收拾,他不斷地說你要收拾好,好讓你以此跟他保持連線。如果你變成一個井井有條的人,那爸爸就不見了。你就把他從你的內心或者自我功能這個部份趕出去了。所以,我希望你能夠永遠保持這樣的習慣,以便爸爸永遠都在。」

實際上,一個人的很多毛病往往是為了配合別人而產生的。你有一個毛病,就相當於把你的自我功能開了一個口子,他人可以暢通無阻地進來。反過來,如果我們不想讓孩子有很多毛病,讓孩子更健康一些,我們要做的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把他應該對自己負責的所有事情都交給他,不要對他做太多幹預。

我們要相信,每個人生下來,慢慢發展出自我功能後,是可以進行自我管理的。如果自我管理被他人幹預的話,我們的自我管理的功能相當於被他人替代了,可能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沒有自由,何談責任」

「關於自由跟責任的關系就是:一個越是自由的人,他越能夠為自己和他人承擔責任。奴隸很難有責任心,因為奴隸處於被壓迫被奴役的地位,不是自由的人。

有的孩子在該學習養家糊口的知識和技能的時候不去做這樣的事情,給我們的感覺就是他們已經沒有辦法對自己、對自己的未來以及即將老去的父母負責。為什麽呢?因為他們沒有自由,他們都是在為別人活著,他們覺得沒有必要把所有事情都做得很好。

我們的邊界不斷被突破的時候,我們就把自己的一部份功能給了別人。如果我們一開始就遵守孩子的邊界,讓他的全部「國土」都由他一個人來掌控,他自然就會把他的「國土」打理得好好的。孩子會覺得「在那些經歷中,爸爸媽媽不會幹擾我,所以我可以做得好」,而不會有「你如果不參與進來,我就沒有辦法把這件事情搞定」這樣的想法。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讓我們找一樣最有價值的東西,不管是真理還是美,或者是最高的智慧,都不是最有價值的,最有價值的應該只有一樣,就是自由。可以說,沒有任何其他的東西,在絕對價值上超過自由。

有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們還想在自由之上附加其他什麽東西的話,那麽我們只配做伺候他人的事情。」

選自:

微信讀書app可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