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這個資訊泛濫的時代,一個人能否集中註意力、保持專註力,已成了一種珍貴的能力。就拿手機來說,已經和我們形影不離。而手機螢幕上不斷閃爍的小紅點和彈出的通知,就像無形的幹擾器,不斷分散著人們的視線和註意力。成年人如此,學生也不例外。
對於很多家長而言,孩子註意力無法集中,似乎就是個無解的難題。很多家長抱怨,給孩子講故事時,發現孩子坐不住;平時玩玩具也是三分鐘熱度,一個玩具玩不到幾分鐘就去玩別的;寫作業經常磨蹭拖延,小動作特別多……在和不少家長的交流中,我經常聽到他們的感嘆,「孩子是聰明的,就是不認真對待作業。」這些無奈背後,指向的正是註意力不集中這個問題。
要想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首先就要幫助他們延長集中註意力的時間。試想,如果孩子不能靜下心、坐下來,從頭到尾讀完一本書中的一個章節,或專心致誌地完成一份家庭作業,那麽,世界上最優的學習方法恐怕也無法幫到他。而如果能從小培養孩子的專註力,無異於給了他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
培養專註力的過程,最怕家長的幹擾
心理學家認為,註意力是指在完成某項任務時,人的意識所選擇的方向。註意力是意誌的一種表現。
善於集中註意力的人,就等於開啟了智慧的天窗。狄更斯說過,他創作成功的訣竅,就在於能使自己把全部註意力集中在當時所創作的—個情節上。牛頓發現了萬有重力定律,他在回答自己成功的秘訣時也說,「因為我總是孜孜不倦地思考這個問題。」可見,沒有註意力就沒有天才。誰的註意力不集中,誰就不可能自覺地做好他所從事的工作。
培養孩子的專註力,是提高學習成績的第一步。也正因此,家長總是告訴孩子,「要集中註意力」,因為他們知道,如果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思維和行動,把註意力集中在功課上,他們就無法好好學習。
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或許很容易做到在各種環境中集中自己的註意力,因為經過多年鍛煉,我們大多已經學會了怎樣才能聚精會神地對待一項工作。
這一集中註意力的能力,在大人看來或許覺得很平常。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集中註意力也是一種本領,就像其他本領一樣,孩子必須經過學習,才能掌握。所以,要提升孩子的專註力,家長不妨先從一些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入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興趣點,而這些興趣正是他們專註力的源泉。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跟隨他們的興趣,而不是強加自己的意願。讓孩子學會經常保持專註的狀態後,即便他今後在做自己不那麽感興趣的事情時,集中註意力的時間也會相對較長。
在教育界有一句名言:「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在孩子嘗試集中註意力的過程中,最怕的其實就是家長不請自來的打斷和幹擾。當孩子專註地做一件事時,家長應該為孩子創造一個適宜的環境,減少無關因素的幹擾,並在一旁靜靜觀察,而不是頻繁地打斷他們。
積極的自言自語和想象,能有效保持註意力
進入學習階段後,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集中註意力?首先,不妨讓孩子試著學習積極的自言自語和想象。
自言自語是保持註意力的―種手段。例如,在體育比賽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運動員在電視鏡頭裏喃喃自語:「沒問題,你能行!」「眼睛盯住球!」這種利用詞語或句子來保持註意力的方法,就是「自言自語」法。而想象是一種可以透過對自己意識中的「眼睛」所看到的形象進行控制的方法,以此來加強註意的廣度。例如,一個田徑運動員在跑到一半路程時,他能夠想象自己正要到達終點,這種想象與自言自語的效果一樣,有助於把註意力集中在某項困難的任務上,並增強完成這項任務的信心。
同樣的道理,孩子也能利用自言自語和想象來集中註意力。但這兩個方法實施起來,可能會出現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麽有時利用想象和自言自語的方式,反而會集中不了註意力呢?
比如,孩子坐下來讀書,卻想象了一些與學習無關的其他事情,諸如明天晚上的籃球比賽會如何,或周末到海邊玩等等。在孩子的大腦裏,這些無關的想象會與具體的學習任務發生「激烈對抗」。這時,孩子可能對自己說:「我沒希望了,不可能集中精力去鉆研學習了……」在這種情況下,想象和自言自語反倒對集中註意力不利。因為想象比賽和海邊,對學習而言,是分散註意力的想象,會導致消極的自言自語——「我沒希望」,最後甚至導致對學校、對自己采取消極的態度。所以,必須教會孩子挑選那些有助於完成學習任務的詞語和想象,改變自言自語和想象方式,才能夠提高註意力。
例如,當孩子在學習時,如果發現他的註意力已經從書本轉向別的方面,要幫助孩子學會辨識這些分散註意力的想象,而不是向它們妥協,並應該這樣暗示自己:「我知道我的註意力分散了,但是我能戰勝它,我再堅持學習半小時,然後休息一下。」於是,孩子不再想象去海邊,而是平靜自信地想象當下的學習任務。一旦走上積極的自言自語和想象的軌域,孩子的思想很快就能回到學習上來。
在幫助孩子學習運用積極的自言自語和想象時,家長還可以建議他這樣來告誡自己:「當我讀這一段課文時,我一定要想想,從中我學到了什麽;如果我讀完了這一頁,我應該能說出我剛才所讀內容的含義。」這樣的自言自語,同樣能夠幫助孩子聚精會神地學習。
提升內在主動性,教孩子學會分解目標
提升專註力的另一大法寶,是要能夠在學習中不斷提出問題。在陪伴孩子閱讀時,家長可以教孩子根據書中的內容、向自己提出問題。比如,這個故事說的是什麽?其中,誰做了些什麽事?為什麽這樣做?讓孩子學會向自己提問題,幫助他們把分散的註意力集中並保持在自己的學業上。
與此同時,當孩子正在學習時,最好能給他們設定好所要達到的具體目標。家長可以要求孩子,無論是學習一本書還是上一節課,都必須完成所指定的目標。當然,要求達到的目標,要依課程和孩子的年齡而定。例如,家長可以要求孩子在學習之後,說出這篇課文的要點,或者能夠解答某個具體的問題。這個目標最好由家長和孩子共同討論並確定,且要符合孩子的學習習慣。在幫助孩子確定學習目標時要註意,依次提出許多小目標,比只提出一個大目標好。
此外,家長還可以制定一些不同的目標,來幫助孩子把註意力放在課程的要點上。比如,為了幫助孩子增強記憶樂曲的能力,可以要求讓孩子從頭至尾演奏一小段樂曲。
當孩子開始習慣於套用具體的目標去指導自己的學習時,家長就可以要求他自己去設計某些學習目標,鼓勵孩子把學習任務劃分為許多小部份,每一部份都確立一個目標——先學習這一部份,並闡明其要點,然後再繼續學習下一部份。
當然,孩子能否專註,以及專註的時長,與他內在的主動性也密不可分。如果孩子處在被動狀態下,是無法持久專註的。因為內在的抗拒感會分散他的註意力,且被動註意的持續時間很短,而主動註意保持的時間相對就要長很多。
換言之,如果孩子的日常生活、學習總是被家長安排控制著,他們就會缺乏主動性,感覺做事是為父母做的,因此也就難以專註。所以,面對孩子的學習,家長最好不要大包大攬,而是要把孩子的事情交給他們自己做。當孩子感到自己可以決定和掌控一些事情,主動性和積極性都會增強,在做事時自然也會更加專註。
在學習時間安排上,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孩子一起對學習和休息時間進行安排。比如,如果完成一門學科的作業需要20分鐘,就把「專註時間」定為20分鐘,做完後休息5到10分鐘,再做下一學科的作業,再休息5到10分鐘。根據孩子的專註力情況,一開始可以將「專註時間」設定得短些,之後再慢慢增加,從10分鐘到15分鐘、20分鐘……
要幫助孩子集中註意力培養專註力,必須尊重每個孩子的成長節奏,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去嘗試,而不是急於求成。畢竟,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專註力培養也必然充滿個性與差異,順其自然並順勢而為,才是最好的選擇。
作者:王大龍
文:王大龍(作者為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圖:視覺中國編輯:王星責任編輯:樊麗萍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