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如何帶寶寶看博物館?

2019-05-29親子

帶娃上博物館是否讓你頭疼?是否孩子也鬧騰,你也沒看好? 其實用一張紙,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下面教你如何 用一張紙帶娃參觀博物館,實作學習過程遊戲化、學習目標計畫化

1【啥是「博物館疲勞」】

「我總是在想象著天堂,應該是一座圖書館的模樣」

波赫士在年老時寫下這樣的詩句。

作為一名博物館課程設計者,我覺得如果有天堂,那應該是博物館的模樣。

博物館包羅藝術、歷史、自然、科技、軍事等世間永珍,我們只需要一次預約或一張門票就可以飽覽人類上千萬年間的文明創造,與大師作品近距離接觸,還能感受策展人精心設計的、力圖表現超越展品的觀點和見解,我不知道世界上還有什麽事情比這更劃算了。

在我自己工作的過程中,我感受到越來越多的家長對博物館教育的重視,每到節假日,各大博物館都是孩子的身影,家長們願意花費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看展,希望可以寓教於樂,讓孩子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接受藝術的熏陶……

霸!特!

願望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不知你有沒有這樣的體會,興致滿滿帶娃看展,剛剛開始明明還沒走多少路,很快就疲憊不堪,腳掌酸疼、小腿腫脹,博物館的椅子似乎永遠不夠坐;加上孩子吵鬧喧嘩、各種問題層出不窮,而導致心理上情緒焦躁,甚至想要馬上離開。轉念一想,好不容易帶娃來一次,不看夠本怎麽行?催娃上路,繼續!結果每次看展回來直接累倒在沙發上,展覽的內容也因為走馬觀花式的觀看忘得差不多了。

這其實就是典型的 「博物館疲勞」 ,因為看展時總是保持背手、彎腰、身體前傾等姿勢,肌肉長時間緊張;加之在封閉環境中不斷思考諸如「這個為啥也是藝術?」之類的問題;更不用說身邊還有一個滿是問號的「小天使」了。

如果你常常中招,不妨采用一種非常適合3-6歲家長帶娃看展的方法—— 「one paper」遊戲法 ,試著用一張紙帶娃玩轉博物館。

2【一張紙能幹什麽】

首先說一下為什麽是3-6歲。

3-6歲是孩子學習習慣養成、認知力提升的重要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僅需要家庭和學校的教育,還需要公共教育的熏陶。這個時期,讓孩子對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等培養起初步興趣很關鍵。社會和學校教育中的大多數博物館研學產品針對的是幼小銜接和學齡階段的兒童,我從事的一直也是這一階段的博物館課程設計工作,因為 孩子在6歲以後更適合參加PBL計畫式學習活動,而3-6歲的孩子由家長親自引導和陪伴效果更好

博物館啟蒙教育階段不必強求孩子看懂博物館裏面所有的展品或接收所有資訊,能夠培養看展興趣,感受博物館氛圍就已經足夠。

「one paper」遊戲法的核心理念是 透過一張紙「建構-解構-重構」一個展覽,目的是透過遊戲的形式讓孩子在享受博物館時光的同時不僅有輸入,更有所輸出,三個環節對應培養的是孩子的觀察力、思辨力、表達力 。這個方法的優勢是對絕大多數家長非常友好,既不需要過硬的專業技能,也不會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幾乎人人可以使用。

前段時間,國家博物院舉辦「天地同和——中國古代樂器展」,我非常感興趣,正好也是一個嘗試這個方法的好機會,因此我自己制作了一套樣版,以此次展覽模擬了一把(實在沒有親孩子可以當小白鼠)。下面就把這套方法的步驟和我的實操栗子,希望能夠與各位家長交流。

第一步,尋找寶藏。

在看展之前提前尋找一些這次展覽的介紹,挑選幾件「關鍵」展品作為寶藏 ,這幾件展品可以是孩子有可能感興趣的,也可以是與平時生活或讀過的繪本相關的展品。這個並不難,一般比較大型的展覽在開展當天都會有一些報道,其中多有精美的展品圖片。如果是常設展覽,在博物館的官網或公眾號也可以查到展覽資訊。

選好「寶藏」後,把這些展品的照片打印到一張紙上 ,可以是全圖,也可以是局部。帶著這張紙出發,在展館中讓孩子玩一次尋寶遊戲。孩子每找到一件就在這張紙上打一個對號,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寫下展品的名字,直到孩子全部找到,就算闖關成功。以樂器展為例,我選擇的樂器是:賈湖骨笛、夔龍紋編鐘、瑟、筒欽等八件。如果有條件可以聽一聽講解,但是這點並不是必要的,重要的是尋找的過程。

這就是 建構 ,建構起這次觀展的架構,也是在孩子心中建構起對這一展覽的整體印象。

我在「尋找寶藏」這一環節挑選的是賈湖骨笛、編鐘、瑟、筒欽等八件非常有特色的展品,其中有一件還是演奏樂器的唐三彩樂俑。這裏展品的挑選也為第二步做好了準備哦!

接下來就到了 尋寶環節 !我和媽媽擇日來到國博(也算是親子遊啦),我帶著準備好的地圖開始了尋寶之旅。從前逛博物館難免腿酸,再喜歡的展覽逛著逛著也會疲勞,這次不一樣,我是帶著任務來的!進展廳之前暗暗想著一定用最快的速度找到寶藏,但是依然被這些或久遠或精致、熟悉或不熟悉的樂器迷住了。用了二十分鐘,我終於找齊八件展品,一一寫上了名字。圖片和實物帶給人的感官體驗絕對是不一樣的,比如筒欽在圖片中並不起眼,以為就像嗩吶,但是實際上有3公尺多長,占了整整一個展區的面積,據介紹演奏時需要一個人扛在肩上,另一個人來吹奏。還有被稱為「華夏初音」的國寶樂器賈湖骨笛,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很難想象在8000多年前祖先們就已經能制作出如此精準的樂器,吹奏鶴骨與天地萬物神靈交流了。(偷偷說一句: 在童行學院時空之旅APP【樂器的起源】這一課就能見到賈湖骨笛哦 !)

對於小朋友來說,在一個展覽中聚焦了幾件藏品已經足夠,這場展覽的講解牌內容很豐富,能夠幫家長大忙。 如果孩子表現出對哪些藏品非常感興趣,也可以拍照記錄下來,待回家後在第二步、第三步中進行交流

第二步,百變藏寶閣。

當在博物館裏完成尋找寶藏之後,可能會發現孩子對展覽的某一部份特別感興趣,或者對某一件展品很好奇,它可能在家長所準備的寶藏中,也可能是寶藏以外的。這時就可以 拍照記錄,回家後針對孩子感興趣的部份進行討論 ,引導孩子談一談對展覽的看法,或者畫一幅畫來記錄自己的收獲。面對自己感興趣的部份,孩子一般會很願意分享自己的感受並探索下去。

為了保存這些探索內容,家長不妨幫助孩子建立一個 「藏寶閣」 ,用來存放博物館的手冊、紀念品、藏寶圖和探索過程的記錄。這就是解構,在這個過程中,展覽被孩子的興趣解構為片段,家長可以透過尋找資料和制作思維導圖等方式與孩子一起進行課題研究。這是家長深入了解孩子興趣和需求的好時機,更有利於提高親子陪伴品質。

藏寶閣的玩法很多,可以說沒有什麽固定的限制,我在這一環節第一個設計是 分類

3-6歲正是培養觀察力的最好時機,例如我選擇的八件展品,從外形上看可以分為有弦和沒有弦兩類、從演奏方式上也可以分為吹奏、敲擊、彈撥、弓弦四類,其實對於中國古代的樂器還有許多分類方法,這些可以先給孩子建立一個基礎,更深入的問題可以留待他們未來去探索。

在這一環節也可以 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手工 ,例如我在這裏還設計了一個寶藏骰子的小遊戲,把孩子感興趣的藏品制作成骰子,一邊玩骰子,一遍說出藏品的名字,玩過這些遊戲,看展的收獲孩子想忘都難。

第三步,我的博物館。

經過了前面兩個環節,孩子已經對展覽內容有了自己的一些朦朧的理解,這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當一回 策展人 ,自己策劃一個家庭博物館。孩子自己選擇展品、布置展廳陳列、規劃參觀路線,最後化身小小講解員,給家人朋友們講解自己的展覽。

這就是 重構 ,重新構建一個展覽,讓孩子對博物館的構成和執行有所了解,下一次,孩子一定會發現更多博物館的知識!

在這個環節中我的展廳用的是家裏的收納盒,將寶藏圖片裁下來,貼在收納盒中,再布置好地毯、展櫃,畫好展覽路線,這樣一個家庭博物館就做好啦!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有音樂,許多東西稍加改造可能就成為了一件樂器,平時孩子們在幼稚園制作樂器的小手工剛好派上用場!如果能和孩子一起在家裏辦一個自制樂器展或一場小小的演奏會,是不是也是很美好的回憶呢?

家庭博物館 的理念也可以融入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孩子都可以選擇一個主題策劃一場自己的展覽,展示自己的收藏,表達自己的見解。

以上就是「one paper」遊戲法的玩法和我的實踐。其實這個方法不必囿於形式,它更重要的是一種將 學習過程遊戲化、學習目標計畫化 的理念。當有了明確可量化的目標和輕松的方法,帶娃逛博物館再也不用擔心疲勞和無趣了。

「我聽過就忘了,我看見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教育家蒙特利梭的這句格言被寫在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墻上。提醒人們兒童與博物館並沒有高墻相隔,也沒有鴻溝不可逾越, 孩子天然地與藝術親近,且潛力無窮,很多時候只需要發掘一個興趣點,孩子們就能夠參與其中,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引領作用極為重要 。希望透過這種引導,有更多的孩子能夠將博物館變成自己的樂園,它帶給孩子的是豐富的跨學科知識和通達的底層思維,或者,比這更多。

如果這篇文章幫助到您,歡迎 點贊、關註、評論 ღ( ´・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