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二胎家庭孩子之間的關系怎麽處理?

2020-12-19親子

關鍵還是靠大人的引導。

我家有兩個兒子,每天都在上演「老母親」爭奪戰:

比如有一次,我正跟老大蛋蛋說話,老二定定跑來拽我:「媽媽陪我下樓玩。」

因為還沒說完,抽不開身,也怕惹到蛋蛋,就勸他:「來跟哥哥一起玩吧!」

定定毫不留情地堅定表示拒絕:「不,我不要,我要媽媽陪我玩!」

蛋蛋應聲而起:「這是我的媽媽!」 一把把我拽蹲下了。

定定跟著來了情緒,提高音量,幹脆坐在地上拽:「我的媽媽!!!」

場面開始失控,兩個家夥吵得我腦袋疼......要了親命了,為什麽我要腦子進水生二胎??

我小的時候,和表哥表姐一起玩,也會吵吵鬧鬧,但各自回家時又難舍難分,那叫一個傷心啊。作為獨生女,聽到有的同學有親兄弟姐妹,總是羨慕得流口水。

從懷老二起,就憧憬著他們兄弟和諧,將來肝膽相照,兩肋插刀。現在想來,真是太幼稚啦!

老父親老母親卑微到什麽程度呢?

但凡他們對彼此表現出來點小善意,我們就感動得奔走相告:

比如,帶定定出門買東西的時候,他都會記得多拿一個,「這個哥哥的」(雖然很多時候,給哥哥拿的東西都沒有給自己選的的東西好)。

上次哥哥摔了,他特地蹬蹬蹬跑去拿了自己的水杯,蹲在哥哥面前,把水杯遞給哥哥:「哥哥喝點水吧!」

定定生病的時候,蛋蛋每天早上也會探頭進來問,「弟弟怎麽樣了?」他弟弟有時候打他,蛋蛋捏起小拳頭,感覺都要氣爆炸了,也沒有往弟弟身上去。

還有的時候會模仿大人的樣子,放低語速和音調:「定定別著急,哥哥陪你玩!」

但鬧起來的時候:你一句 「哥哥你走!這是我的媽媽!」 我一句 「弟弟我饒不了你!」又讓人聽得肝兒顫,我忍不住腦補他倆長大後互毆的場景:我站在中間拉架,結果一人一拳頭,全打在我臉上。

以前覺得大的不欺負小的就好了,長著長著,發現兩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那天我事後幫他倆復盤, 我先問蛋蛋,什麽時候最生弟弟的氣 ,他說了好幾個場景:

一個玩具,弟弟玩了很久都不給他玩的時候;
弟弟不讓他做他想做的事情時,比如他想出門,但是弟弟不肯出門,結果出不去;
弟弟把他辛苦搭的積木推倒的時候;
......

聽完覺得:對於一個7歲孩子來說,為這些事生氣,情有可原。

後來 我又問定定:喜不喜歡跟哥哥玩?

定定很肯定地說:喜歡。

再問他, 那想跟哥哥搶東西的時候,怎麽辦?

定定頓了一下說:可以換一換。

聽完這些稍稍松一口氣,原來分享和輪流這些基本的社交理念,他們都懂。但是事到臨頭,就是難免控制不住。每每當我慎重其事要調解的時候,他們又好得如膠似漆,仿佛什麽都沒有發生過。

從這件事情來說,我跟蛋蛋已經聊了很久了,定定想要屬於他的時間,情有可原;但對蛋蛋來說,他跟我的交流還沒結束,弟弟進來貿然就中斷了,他也有情緒。

當時隊友抱著看熱鬧的心態拍照, 事後回看照片,我發現了一個隱藏的小細節。

你猜猜是什麽細節?

這個細節就是: 雖然哥哥在體能上,是占上風的,但是這場搶媽媽大戰中, 我其實是被弟弟拽歪的。

再結合兩個娃的表情,就看出端倪:定定是真的來了情緒,而蛋蛋,似乎在試探弟弟的反應,也就是弟弟搶媽媽的時候,他在控制自己的力道(也許他自己都沒意識到),不把這個事情鬧崩盤,也不輕易放手,讓「搶媽媽」維持一個相對動態的平衡,繼續低烈度的鬥爭。

對定定來說,此時他的需求超越了公平、輪流、喜歡哥哥這些日常規則,而對蛋蛋來說,這更像一個有點壞壞小心思的日常遊戲。

關於同胞爭寵(sibling rivalry) ,國外有不少著作做了比較多的研究和討論,一些書也引進了中文版。

比如【讀懂二孩心理】【平胡式教養法(多子女篇)】【如何說,孩子才能和平相處】,每次郁悶的時候,去翻一翻,心裏能稍稍淡定一點。 (不是給這些書打廣告)

這些書中提到,要 幫助孩子學會輪流 ,不要強迫分享 。 比如,蛋蛋玩的玩具定定很喜歡,哭著鬧著要,如果我們直接從蛋蛋走手裏拿走,給弟弟:「蛋蛋,這個消防車你玩了好久了,讓弟弟玩一會。」

他們會怎麽想呢?

圖片創意來自【平胡式教養法】

蛋蛋會覺得,媽媽把我的東西搶走給弟弟,憑什麽哭就能搶到東西,我也哭。而弟弟則會誤以為,想要什麽就能拿到什麽。

圖片創意來自【平胡式教養法】

此外,如果孩子覺得東西隨時會被搶走,他可能註意力都在東西和這種競爭關系上,而很難享受玩本身,也會對弟弟產生敵意。

如果換種方式, 教導孩子自我調節的輪流, 比如像書裏說的:「你們都想玩消防車,但是現在哥哥在玩,哥哥玩好了輪到你。」

圖片創意來自【平胡式教養法】

尊重孩子的物權,引導孩子進行商量,則會讓孩子充分享受一件東西然後開心地讓給別人玩。

此外還有幾個很重要的點:「給予同樣的時間,可能會適得其反」 要「根據需求來分配時間」

不要告訴孩子「 給他們的是相同的愛 」而是要給予「 獨一無二的愛 」。

就像一塊披薩餅,一人一半看似公平,但其實兩個孩子胃口不一樣,需求不一樣。表現上公平未必是真的公平,反而有可能加劇了無休止的比較。

面對同胞爭寵,還有幾條行得通的辦法:

1 減少直接的競爭和比較 比如,不要說「你怎麽連弟弟都不如」,不要說「哥哥小時候怎麽怎麽樣」

2 和每個孩子都有單獨相處的時間 比如,不要總想著全家一起活動,兄弟要拗造型搞得無比和睦,單獨給他們各自一些獨一無二的時間,他們會儲存能量,在無法獲得關註的時候包容彼此。

3 孩子逐漸懂得共情 比如,學會換位思考,能夠去理解別人的感受。

4 教會孩子恰當的宣泄怒氣,而不是動手 比如,「哥哥,不要推我」 「弟弟,別拿哥哥作業」。

沒辦法,自己生的二胎,跪著也要養大,只能不斷地投入大量耐心,去了解他們的感受,去提醒他們合適的做法,給他們創造條件理解彼此,慢慢磨合。

作為獨生子女的一代,我們曾經對手足之情有著莫名的期待和情結。我們滿心歡喜地渴望他們去享受我們未曾享受過的同胞友愛。

但站在孩子的角度,怎樣和同齡人相處,自己的權利什麽時候可以讓渡,什麽時候必須捍衛,怎樣去共享和妥協,這些待人接物的原則和技巧,我們大人尚需學習,孩子又怎麽能一下子就遊刃有余,一片和諧呢?

很多書裏都說,孩子之間的爭吵和沖突,在任何一個多孩家庭,都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們卻常常忘記,孩子之間也會有排斥和爭奪。

也許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予每個孩子不相同卻無差別的父母之愛,讓他們在安全感中相伴成長。

我當然希望,他們以後能成為親密無間的摯友,但即便不是,至少,希望他們各自會是熱愛生活的少年,曾有一個招之即來,呼之不去的玩伴。

共勉。

@知乎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