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尋找心空間|明知不該吼孩子,但脾氣上來忍不住?試試這些方法!

2025-01-05親子
作為父母,你有過吼孩子的時候嗎?當孩子不聽話時,許多父母無法做到心平氣和,總是忍不住吼孩子,吼完之後又後悔自責,反復在這兩種狀態下焦慮難受。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該如何控制情緒?請看心理老師的建議——
【心困惑】
老師您好,我是一名五年級孩子的家長,我看周圍的孩子都挺上進的,但我家孩子對自己的學習就是不上心,這讓我很著急。看到他對學習敷衍應付的樣子我就很惱火很想發脾氣,就會忍不住沖他大吼,我一吼他,他也沖著我吼。我也想跟孩子好好說話,可真的好難啊!
【心分析】
「如果去觀察任何一個發脾氣的孩子,會發現他們並非樂在其中。」有時候,一個人控制不住情緒而發脾氣,並不是因為他喜歡那樣做,他們只是展現出真實感受,表達失落、憤怒與難過。
情緒ABC理論強調,人們的情緒並不是直接由某一件事情引起的,而是由個人對這一事件的想法和假設決定。
同一件事情,由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和對事件的理解,因此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和行為反應。而消極的情緒和行為往往是源於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和假設。例如對待學習,家長常見的「不合理」想法有:
(1)絕對化:認為學習一定要怎麽樣才行,沒有達到就會觸發自己的情緒波動。如:他一定要自己主動完成這張試卷才行,只有這樣他才能進步;他是我的兒子,就必須什麽都聽我的。
(2)過分概括:因為學習這一件事情而擴充套件至其他各個方面,讓自己的情緒變得不穩定。如:我一進家門就看到他在看電視,那我不在家的時候,他肯定一直都在看;完成作業都這麽磨嘰,我看他就不是學習的料;孩子不聽我的話,我真是個失敗的家長。
(3)糟糕至極:把事情的結果預設得比實際情況壞得多,並且認為無法挽救,從而導致情緒失衡。如:連這麽簡單的題目都不會,他的將來肯定完蛋了;這麽不愛學習,他的人生沒有希望了。
如果你能夠認識到自己這些「不合理」的假設想法,並積極去應對它,你和孩子的關系也就沒那麽糟糕。
【心建議】
當你發現自己情緒失控,你可以這麽做:
1.關註自己的情緒,找到穩定的狀態。
多留意自己平常情緒穩定的狀態是什麽樣的,這樣才能在自己情緒有起伏、開始爆發之前有所察覺。找到這條情緒基準線,相當於給自己設了一個預警,留出了一片緩沖帶。當覺得自己的情緒到了預警線邊緣時,先讓自己做深呼吸,待基本穩定後再開口說話。這時候要盡可能用「我希望…我覺得…」的方式表達期待,盡量少用「你怎麽…你又這樣…」的指責式溝通方式。
2.學會與自己辯駁,多一些理性思考。
情緒ABC理論告訴我們,情緒往往與內心想法息息相關。如果你能經常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想法,判斷它們是否合理,或許你的情緒反應就會有不同。
比如,在面對孩子成績退步時,你可能馬上出現「不合理」假設:會聯想到他的不良學習習慣,認為他懶惰,不勤奮,在學校肯定沒有認真學,把你的話語都當成了耳邊風,所以退步了,你覺得他是一個無可救藥的不聽話的小孩。於是你的情緒可能就開始失控了。
這時候你可以試著反駁一下上面的觀點:
①他真的在學校裏沒有認真學習嗎?找一些認真學習的證據。
②導致成績退步的原因一定只有這些嗎?是不是應該主客觀做全面分析?
③他真的每一次都不聽我的建議嗎?還是只是在某些時候不聽話?
④成績並非評價他是否是一個好孩子的唯一標準。
⑤我的想法就能代替孩子的想法嗎?是不是可以聽聽他怎麽說?
……
當你的想法發生變化後,你會發現你的情緒也會隨之變化,你不再那麽生氣崩潰,更不會大吼。
3.多個角度看孩子,賞識悅納孩子。
「不談學習母慈子孝,一談學習雞飛狗跳」。當你的註意焦點只停留在孩子的學習上時,你會不斷放大他們的缺點、問題,你越看孩子越不順眼。事實上,除了學習,孩子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你應該試著多角度去認識孩子,比如:我的孩子成績雖然不是特別優秀,但他喜歡運動,性格陽光;雖然他的語文成績不是太好,但他喜歡閱讀表達等等。當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真誠的欣賞和肯定後,他才會真正的自尊自信,繼而將這種自信遷移到學習和生活中。
最後,給家長一點重要的溫馨提示:你的一舉一動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如果你不希望孩子將來用大吼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那麽請你從現在開始,不再對孩子大吼咆哮,提升控制感,從自己開始!
轉自:長沙教育
來源:政法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