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當孩子問「城市是什麽樣的」該如何回答?

2021-11-22親子

人們解決自己能吃飽飯的問題以後,就開始有了社會分工,開始有了城市。

小朋友,人要生存下去最離不開的是什麽呢?那就是糧食,每個人都要吃飯才能活下去。最早的人類吃的是靠打獵,尋找自然界生長的植物來生活,後來人們開始學習種糧食,種菜,把打獵吃不完的小動物圈養起來,就成了我們現在家裏養的雞、鴨、豬、牛、羊等家禽家畜。這樣在人們缺少食物的時候,就可以把余下來的糧食,雞鴨豬拿來充饑,在冬天沒有收獲的季節也不會餓肚子。這是人類的一大進步,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比如河姆渡人,就已經學會了種稻子。他們用石頭,野獸的骨頭做成工具,用來種糧食、勞動,學會用工具是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

因為工具都是用石頭和野獸的骨頭磨的,所以制作起來非常麻煩,使用起來也不能得心應手。後來人們發現了鐵等金屬,學著用金屬制作工具,因為金屬比較硬,可以鑄造和打磨,是制作工具的好材料,有了這些工具,農民勞動起來輕松了不少。這是人類向文明前進的一大步。

有一首叫【憫農】的古詩小朋友聽過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描寫的就是農民種田的情景。夏天太陽高高的掛在天上,農民拿著鋤頭在種地。種下莊稼需要除草,施肥,澆水,然後才可以收割,因此小朋友們要愛惜糧食,粒粒糧食都來得不容易喲。

人類就是這樣,把自己學到的本領又教給下一代,下一代的人,又在不斷的改進,不斷的發明,這樣人們的勞動就變得越來越輕松,一個人種田,就可以生產許多糧食,供應很多人吃。

種田不要這麽多人,他們去幹什麽呢?我們的社會就有了分工,比如有些人制造農具,有些人幫人造房子,有些人幫人做衣服,漸漸地還有了商店,把各行各業做的東西拿來賣,為了方便人們購買和生活,大家還發現,一個人專門從事一種工作,效率更高。這些不用種田的人,慢慢的聚攏在一起,形成了城市,城市的人用自己生產的產品,換了錢以後,去買糧食。

良渚古城,已經開始了城市和農村的分工。

良渚文化的年代為距今5300-4300年,持續發展約10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考古學文化。分布於長江下遊一帶,共發現了136個遺址。良渚古城遺址,是長江下遊地區首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城址,

所以現在行業的分工越來越細,大家的生活也越來越好。這都是因為人會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並把學到的東西用出來的原因,是城市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