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究竟是讓孩子吃手還是吃安撫奶嘴?

2019-09-05親子

作為一個,到兩歲半還在吃手,而且只吃手,不接受安撫奶嘴的孩子家長。

現實是,兒子的手指頭當時已經吃的手指甲變形了,在他自然結束吃手指行為的三到四個月之後, 一切恢復正常,至少比我的手好看。牙齒也並沒有變形。

所以我的建議是,最好給孩子吃安撫奶嘴,畢竟更容易清潔。如果孩子不願意,非要吃手,那也沒什麽,想吃就吃,幹凈就行。

吃手(安撫奶嘴)需要的不是戒掉,而是滿足孩子內在需求,讓行為自然消失。

孩子吃手(奶嘴)是內在需求驅使

大多數為孩子吃手或者吃安撫奶嘴而困擾的家長,擔心的在於孩子吃太久、戒不掉,覺得孩子過於依賴手指或者安撫奶嘴,久而久之影響到手指或者牙齒。

吃手、吃奶嘴,是每個孩子都有的自然發生的行為,是內在發展的需要,這種需求分為兩個部份:

滿足口欲期的發展

建立初步的安全感

1.滿足口欲期的發展

口欲期也稱口的敏感期,是孩子出生以後人生最基礎的敏感期之一。它不但為孩子開啟了探索世界的第一道門,也為孩子口腔肌肉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訓練。

當小嬰兒呱呱墜地,真正開啟他進入這個世界第一道門戶的,就是小嘴(眼睛看不清,且是黑白的世界)。每天吃飽了、睡好了,視覺、聽覺、觸覺、嗅覺,逐漸發展,就要開始更進一步的探索。

但是嬰兒唯一能夠靈活啟動的工具,仍然是那張小嘴。在七八個月大的時候(有的更早),嬰兒出現了口的敏感期。口成為他們認識這個物質世界的第一座橋梁。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把亂七八糟的東西塞到嘴裏,不僅依靠口來是吃東西,而且還依靠口來認識他能接觸到的所有事物。

能吃的我們都吃了

在這個時期,有一個矛盾。因為孩子不管幹不幹凈、危不危險,統統都往嘴裏塞,於是好多家長就左一個不可以,右一個快放下,不停的打斷孩子的口欲期。

然而,孩子在透過把各種各樣東西都塞進嘴貝瑞的行為,在進行非常重要的認知過程,但是這個認知過程常常被父母以及其他家長給打斷了。

  • 口欲期孩子的發展,除了提供為孩子敞開了探索世界的通道,也在讓孩子的口腔肌肉持續發展,為觸覺、味覺發展,以及之後的語言發展打下基礎。
  • 孩子吸食媽媽的乳汁就是最自然的透過吸吮去練習自己的口腔肌肉。這也是為什麽我們常聽說,只吃奶瓶的孩子,口腔力量不夠的原因。啃、咬、撕、扯,這些透過嘴巴發起的動作,統統都在訓練口腔肌肉、舌頭肌肉。

    口腔和舌頭肌肉發展的好,孩子未來的語言能力就能得到更好的支持。有一些孩子語言能力滯後,就是因為口腔肌肉無法支持他正確發音或者良好發音,不但拖了孩子後腿,而且給孩子在說話上造成自信心不足的負面影響。

    而且,如果口腔肌肉發展不良,在感覺統合上就會造成觸覺渴望,也稱「觸覺依賴」,頸部以上觸覺敏感,頭不讓碰、高領的衣服不願意穿、特別不願意洗臉刷牙、一說理發就發毛。愛吃手或咬指甲蓋,吃飯口味偏重,如很辣、很甜、很酸。嚴重的還可能對異味有需求,比如喜歡聞臭襪子等。(聞臭襪子的gif就不放了)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在口欲期的需求都得到了很好的滿足,他這方面的內在需求就會自然消失,自然而然就不再吃手(安撫奶嘴)。

    2.建立初步的安全感

    只要提到養孩子,就會提到安全感,說起來好理解,安全的感覺。吃手和建立安全感有什麽關系?可到底安全感是怎麽建立的?

    手指(安撫奶嘴)往往充當了孩子最初的「依戀物」,「依戀物」指的是小寶寶用來替代他們對媽媽無時無刻的依戀的物品,它是孩子成長中的正常現象,會自然消失,能夠透過轉移註意力等方式暫停。比如有很多小寶寶在睡覺的時候必須要抱著一個固定的毛絨玩具,有的可能是媽媽的睡衣。有的孩子只要覺得不開心、情緒低落就會把依戀物抱在手裏,比如說一個特定的小毯子。

    手指放進嘴裏,就會感覺安心,依戀物抱在懷裏,就能平靜。

    依戀物的作用,就相當於孩子的情緒開關以及「充電器」,是孩子獲取安全感的重要橋梁之一。

    建立更為穩固的安全感,是需要一定基礎的,一般要5歲左右才能建立起來。

    安全感的建立是層層遞進的:

    依附關系→親密感→信任感→歸屬感→安全感

    1. 常常供給孩子需求,就會產生依附關系,依附關系是可以建立多元的依附關系,比如吃飯找誰,睡覺找誰,玩找誰,都是可以的,多元的依附關系對孩子來說是好的,家裏帶孩子的人越多其實是好的。
    2. 在依附關系建立起來以後,親子之間會有親密活動(比如擁抱),就會產生親密感,。
    3. 親密動作多了,就可以產生信任感。比如孩子抓家長的眼鏡,捏大人的臉,捏多了,發現這樣的行為,得到的回應是OK的,就建立信任感。不要恐嚇孩子(你怎麽樣就不要你了)。信任就是孩子的行為能不能得到認同,所以一定3歲之前讓孩子知道遵守規則,可以就是可以,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4. 再後面一層是建立歸屬感,孩子知道這是家裏的成員,對家裏有歸屬感。出門之後有很多孩子不安心,就歸屬感不足,這層關系一般在一歲半以後才能慢慢擴充套件。
    5. 最後才能建立安全感,就是孩子可以預料到一件事情可以產生什麽樣的後果。建立安全感,原則是非常重要的,在原則的框架下,孩子一次次的試探,獲得相同的反饋,就能取得安全感。所以很多的孩子對家長沒有安全感,對老師有,因為老師講原則。

    @知乎親子

    神經發育的重點在於連線,而非總量

    只要營養跟得上,神經元細胞的增長就不會受到影響。在嬰兒生命的頭兩年裏,大腦重量增長了3倍;兩歲時嬰兒的大腦甚至能達到成人腦重和腦體積的3/4。

    嬰兒出生時的神經元數量都在1000億~ 2000億這個範圍內。只是新生兒大腦中的神經元很少與其他神經元相連線。在出生後的頭兩年裏,嬰兒腦中的神經元之間將會建立起幾十億個新連線。而且,這個神經元網路會變得越來越復雜。

    在生命的前幾年,大腦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因為大腦的一些區域還沒有形成特定的功能。在豐富環境中長大的嬰兒,甚至和在受到嚴重限制的環境中長大嬰兒的大腦結構都不太相同。豐富的環境刺激會加速嬰兒的神經元連線,這也是為什麽要滿足孩子用嘴巴探索世界的原因。

    正確對待吃手(奶嘴)

    如果孩子的口欲期得到滿足,也有其他的依戀物可以代替手指。一般情況下,孩子2-3歲就自然不吃了。在孩子吃的時候,註意培養勤洗手、擦手的好習慣就行了。

    事實上,如果3歲後仍然頻繁吃手,父母就要思考,是不是孩子遇到什麽壓力和挑戰,是不是自己的教育過於嚴厲,或者說給孩子的遊戲刺激是否太少。

    只有滿足了孩子吃手(奶嘴)的內在需求,才能真正解決吃手問題。

    放心讓孩子吃吧,家長越放松,越早滿足,孩子越能早日不吃手。

    關註我吧,一起從孩子的眼睛裏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