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各國對於疼痛意義的理解不一樣。
據說美國止痛藥濫用的特別厲害。頭疼了?吃止痛藥。來大姨媽疼?吃止痛藥。生孩子疼?吃止疼藥。他們的原則就是如果疼不要管原因,吃止痛藥不痛了,就說明對了。
中國的醫學觀點是要搞清楚原因,且如果不需要止疼就能解決問題,那麽就不要止痛。
孕婦培訓課程上的理論認為,生產的時候的疼痛不屬於病理性疼痛,因此不需要治療。顯然,醫學上判斷是否需要治療,如何治療,是根據臨床手冊要求來的。我認為中美的臨床手冊肯定不同。比如說生產的時候疼痛,美國的手冊上面寫的可能是打止痛劑,中國的寫的可能就是鼓勵產婦堅持下去了……
使用於臨床手冊不同的治療手段的問題主要在於後續產生醫患矛盾時,對院方不利。因為不按手冊操作,就是醫生錯了,打官司鐵定輸。如果想要打無痛,可以選擇私立醫院,或者一點的麻醉師有空的醫院。但是大家真的生的時候,寧願痛的大喊大叫,也要在人文關懷條件最惡劣的三甲醫院生,而不是去私立醫院或者小醫院。為什麽呢?因為真的出現危險的時候,三甲醫院的技術最好,血源的儲備最好。這時候大家心裏就清楚了,提高存活率遠遠比無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