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是看到很多這樣的視訊,老人操著一口地道、純正的家鄉方言,一板一眼地教孫輩識字,說話,有的視訊點贊數高達百萬,笑翻很多網友。雖然這些視訊,都是為了搞笑而假設的故事情節。但事實上,卻反映出了很多真實場景。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一個或者兩個孩子,迫於生活的壓力,很多父母都會選擇找老人幫忙帶娃。老人帶娃和父母帶娃之間肯定會有許多地方需要進行磨合。除了育兒觀念的差距之外,還有一點也讓年輕的父母們非常擔心,那就是溝通。很多老人因為年紀的緣故,普通話說的並不好,甚至在不少地區老人根本不會說普通話,只會說方言,帶娃的時候自然也只能說方言。
方言對於年輕的父母來說可能並不算什麽問題,雖然出門在外大都說普通話,和老人溝通說方言也沒什麽問題,但對於孩子來說,這確實有些麻煩。父母說普通話,爺爺奶奶又說方言,會不會把孩子搞蒙了?會不會影響孩子的語言能力?這是很多家長都會擔心的問題。
多語言環境有助於增強孩子的說話能力
之前有觀點認為,多語言的環境會讓孩子感到困惑,增加學習語言的困難,影響孩子學習說話,但近年來的多項研究發現,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多語言的環境非但不會影響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相反,雙語言一起學習,還會起到一定的相互促進作用。
有研究證明,在雙語言環境下成長的孩子,相比單語言環境的孩子在社交理解能力、認知能力、語言交流方面會有更多的優勢。其實孩子天生就具備分辨不同語言的能力,在學習多種語言的同時,能夠很好的理解不同語言之間存在的差異。方言作為第二語言的話,能促進寶寶的認知能力發展。
方言對孩子學習普通話的相對負面影響
老人說方言沒毛病,但有些方言確實與普通話差別很大,比如粵語,閩南語等等,對於剛學會說話的孩子,處於多種語言環境下,確實會受到一些影響。有時候,影響孩子普通話的不是方言,而是相對不標準的普通話口音。早期,寶寶的認知能力較差,對同一事物的多種概念,可能會有「互相理解偏差」,從家裏學的地方話帶到幼稚園,還可能會造成一些誤會。建議早期育兒階段,還是盡量少使用方言,用標準化的語言符號,去啟發寶寶的認知,還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孩子開口說話的語言黃金期,習慣了一些方言的發音,對於日後的糾正可能會存在一些困難。當然也不用過分緊張,有機會有條件的情況下,也要讓孩子多接觸普通話,不要把孩子只扔給老人帶,就萬事大吉。及時是和父母分開,留在老家讓老人帶娃,也可以透過一些有聲繪本,故事機,或者是定期和孩子的視訊、電話溝通,讓孩子多接觸一些普通話的交流機會。
如何辯證的運用「雙語言」的學習
如果擔心寶寶學會老人的方言,那麽就要增加普通話親子互動時間,讓寶寶更多地暴露在多語言環境下,寶寶同時學會方言和普通話,等過幾年,寶寶上幼稚園,上小學後,大量時間都在使用標準的普通話。自然不會受到什麽影響了。對於老人使用方言的習慣,不要過於敏感,用於日常語言溝通沒什麽大不了,但在學習中,盡量不要用俚語形式,去教孩子認字,識圖,如果老人說不聽,那麽作為父母,就要懂得及時改正,讓寶寶明白一個物品有多種稱呼的概念。不要對方言畏懼如虎。我們要相信寶寶的辯聽能力,那是一種天賦,在多種語言環境下,聽得越多,大腦思考,聽覺感知就越有經驗,這些都有利於智力發展。
接納多語言文化,才能開啟寶寶社交能力的大門。方言也是語言文化中的一個組成要素,也是十分具有特色的傳統文化,就像弟弟的幼稚園也會學習一些上海話的兒歌、歌謠,有著明顯地域性特征的語言學習,也是孩子語言學習中很有必要的環節。
比起說方言還是普通話,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的成長期,多與孩子交流,在這些日常的對話溝通中,建立起更親密的親子關系。透過交流,了解孩子的日常想法和情緒,多去了解孩子的內心真實想法。
我是 @菜媽和錢爸 ,母嬰鹽究員,兒童心理、兒童教育、親子關系、美食優秀回答者,復旦大學營養學碩士,中國註冊營養師,兩個孩子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