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手足口病是因為細菌感染嗎?可以控制嗎?

2017-01-15親子

每年的春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5歲以內,尤其是1-2歲的孩子最容易中招。 手足口病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見的是柯薩奇腸道病毒群,尤其是柯薩奇病毒A16。

手足口病的診斷不需要額外檢查,醫生可以根據典型癥狀而作出判斷。在感染病毒後3-7天,孩子會先後出現一些典型表現。比如,可能先出現發燒,喉嚨痛,不愛吃飯,疲倦低靡;在這些表現之後1-2天,口腔,舌頭兩側,手掌,手指,腳掌,尿片區域等地方出現皮疹,有些皮疹帶有水皰。

手足口病通常病癥較輕,可以在1-2周內自愈,只有極少數可能會因為影響到大腦、脊柱等進展為重癥,而導致手足口病重癥和死亡的大多是由於腸道病毒71型(EV71)。手足口病不需要也沒有特殊的藥物可以使用, 應對的關鍵在對癥護理和預防彼此傳染

(圖片來源:shuttesrtock)

01

護理要點

手足口病的家庭護理主要是增加孩子的舒適度以及註意排查是否有重癥表現。

1、減少疼痛

當孩子疼痛明顯或者發燒不舒服,可以使用止痛藥,比如對乙酰胺基酚或布洛芬。16歲以內的孩子不可以使用阿司匹林。對乙酰胺基酚(泰諾林)和布洛芬(美林)的使用劑量表如下。

2、保證液體攝入,避免脫水

孩子嘴裏有水皰或潰瘍時,要避免柳橙汁等酸性飲品,以免加重疼痛感。可以喝冷藏牛奶,或者將牛奶凍成小冰塊給孩子,這樣既能保證液體的攝入,同時還有一定的營養攝入。

生病期間,孩子因為喉嚨和口腔疼痛不適,可能不愛吃東西甚至1-2天都不吃東西。期間只要保證孩子有一定液體攝入,並且保證是有一定熱量和營養的液體,一般就不用太擔心,不用在生病期間強迫孩子吃東西。

3、皮疹護理

孩子身體不同部位出現的水皰,不要挑破或者擠破。水皰裏的液體有傳染性,隨著手足口病的自愈過程,水皰可自行收斂幹燥。

4、如何觀察?哪些情況要及時就醫?

有極少數手足口病患者可能會進展為重癥,所以護理孩子時,註意仔細觀察,警惕重癥感染的表現。假如孩子有以下任一表現,要及時去醫院:

  • 發燒達38度或以上連續72小時或以上
  • 動作異常或者抽搐
  • 呼吸急促
  • 異常的煩躁不安、疲倦萎靡
  • 走步困難
  • (圖片來源:shuttesrtock)

    02

    如何預防

    手足口病的傳播主要透過直接接觸帶有病毒的鼻腔口腔分泌物,水皰液體,糞便等。因此,註意個人衛生、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尤其是手衛生,是預防和避免相互傳染的關鍵。

    比如:

    1) 如廁後、吃東西前、清理鼻腔後、換尿片後、接觸可能被病毒汙染的衣物後,都要用肥皂和溫水洗手。

    2) 避免共用杯子,餐具,毛巾等個人用品。

    3) 避免與感染了手足口病的孩子近距離接觸,比如擁抱,親吻。

    4) 任何可能被病毒汙染的衣物,卓台面或玩具都要註意及時清洗消毒。

    5) 打噴嚏或者咳嗽時,註意用肘部遮擋,用紙巾遮擋的話,及時將紙巾丟入垃圾桶,然後用水和肥皂洗手。

    除了註意個人衛生,預防手足口病還可以接種EV71疫苗,也就是大家俗話說的 手足口疫苗 。EV71疫苗適合6月齡-5歲兒童接種,鼓勵在1周歲前完成接種,1歲及以上幼兒建議越早接種越好。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能會被要求隔離。其實,簡單粗暴隔離1-2周或者隔離直到皮疹消失,並不代表之後就不會再傳染他人。因為哪怕孩子沒有開始出現手足口病的癥狀,或者手足口病癥狀消失後數周,都可能攜帶導致手足口病的病毒,繼續傳染他人。

    當然,孩子得了手足口病,發燒、身上或嘴裏有水皰、皰疹期間,不去上學,在家好好護理、保證舒適度是合情合理的做法。

    總的來講 ,預防手足口病,保持良好衛生習慣、註意個人衛生,很關鍵。

    希望今天的分享有幫助,也請分享給更多家長一起閱讀和學習,更科學地照顧和護理孩子。

    我是珊珊 @婦幼博士Dr韓 ,關註我,一起科學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