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可玩中學,越來越爐火純青了嘿嘿嘿。
朋友婚禮後剩的自充氣禮花槍,隨手分給了我們幾個有孩子的人。
捏破裏面一個小液體袋,液體流出和粉末反應,同時有瓦斯產生,會讓禮花槍慢慢鼓起來。
握槍對準前方,用力捏——「嘭」的一聲,亮片就會被「發射」出來,漫天飛舞。
拿回去給6歲的八寶同學玩,現場發揮了一下自己作為兒童科學課程設計師的專業優勢:
給孩子後,我沒有直接告訴他怎麽玩,而是讓他猜猜這是什麽。
八寶很開心一把抓來:「玩具槍?怎麽玩?」並拿著開始翻來覆去看。
看到孩子沒猜出來,我引導他進行觀察:
線索1:印的圖案除了槍,還有什麽?還有一些心形、五角星、彩帶的圖案。線索2:印的文字BOOM,和背後的英文使用說明中的單詞。裏面有birthday, party等。
根據上面的線索,又提示了下,八寶同學恍然大悟,猜出「撒那種彩色小紙片」的。
「是什麽」的問題已偵破,接下來該「怎麽玩」了,依舊讓八寶同學自己探索。
看到槍口處貼了封口,八寶上手就要去撕。這裏我制止了一下:「不是這裏,這個不能撕開,撕開就玩不起來了」。(第一次看到這種禮花槍,我也是慣性思維想去撕)
八寶狐疑地看了一眼,留下了這個「懸念」繼續研究——很快捏到裏面的液體包,問我:「這裏有個軟軟小東西」
對於小朋友,尤其是沒有相關經驗的小朋友,能想到「捏破」實在是太難了。於是我直接告訴他:「對,把它弄破」。八寶用力把它捏破,我接下來隨著禮花槍發生的變化,引導他觀察:
觀察1:看一看,捏破後,禮花槍發生了什麽變化——慢慢鼓了起來!觀察2:聽一聽,禮花槍裏有什麽聲音——靠近耳朵能聽見劈劈啪啪的小氣泡聲音,好像碳酸飲料那種。
觀察3:摸一摸,禮花槍和剛才有什麽不同——隨著鼓得越來越大,現在感覺涼冰冰的。
等到裏面劈劈啪啪的聲音越來越弱,禮花槍鼓得脹乎乎的,就可以準備發射了——嘭的一聲,禮花在天上散開飄下,亮片閃著光,好看又好玩,當然也很短暫,和煙花差不多。
它們是怎麽被發射出來的呢?
八寶同學提出了他的猜想:
猜測1:亮片在槍裏,使勁捏槍時爆炸,就像裝在氣球中的亮片氣球爆炸後飛出來一樣。其實剛開始我也是這樣認為的,因為發射後槍口破了個洞。但是!
玩第二次的時候,發射後的槍口竟然是完好無失真的!還是裏面充滿瓦斯的鼓鼓的「手槍」。奇怪了,亮片從哪兒來的呢?
又回到了觀察上……八寶同學提出了新的猜想,我也提出了一個猜想。然後,我們拆了一個新的禮花槍,去驗證猜想。
亮片到底藏在哪裏,又是怎樣發射的呢?——這裏不劇透了,留給感興趣人自己去發現。
也許有人要說了:好玩一秒鐘,打掃一小時。
我才不掃,也不用掃。小朋友對這種閃閃發光的小東小西迷之喜愛,喜歡做手工的八寶同學更是如獲至寶,跪在地上一片片收集——於是我靈機一動,又提出了一個新挑戰:
新挑戰:如何快速把散落一地的亮片收集起來用掃帚?但八寶同學強烈反對,因為他要用亮片做手工,不希望被掃臟東西的掃帚弄臟。家裏的吸塵器、掃地機在這時也都派不上用場。
看到黏在手指上的一張亮片,八寶突然想到了好主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舔了一把手指頭……
一個手指頭黏起一張亮片,10個手指頭一下黏起十張。我一直不知道誇他還是說啥……
看到袖子上因為絨絨衣服靜電吸附了一個亮片,我頓時來了主意。讓八寶看衣服上的亮片,提醒他:「你可以制造靜電。」
剛好現在是冬天,平時經常劈裏啪啦有靜電,我們之前還玩過用靜電吸頭發的遊戲,八寶同學開始用袖子四處摩擦,開始沈迷於用靜電來吸,以至於後來不夠吸,我們又把撿好的灑了一些在地上……
對了,收集起來的亮片,有各種顏色,漸變色,還有透明的鐳射色。周末時有時間,八寶同學貼在彩紙上做了個禮物送給我,起名「星空好畫」,背面還有封信:「世界上最好的媽媽……」
還記得捏破液體包,裏面劈劈啪啪產生液體嗎?我們後來也拆開,去發現有液體包和白色粉末。
看到白色粉末,八寶同學想起來了之前玩過的小蘇打和白醋吹氣球實驗。他覺得液體是小蘇打,液體是白醋,其實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麽。
遂把未知粉末分成兩份,打算一份和液體包中液體混合,在禮花槍外看看剛才禮花槍內發生了什麽。
把液體包撕破,放入了右邊這碟粉末中:當即就滋滋作響,泡沫浮現。但是聞了聞,液體包並不像白醋那樣有味道。
這時另一半白色粉末就排上了用場,倒入了白醋,同樣滋滋作響,泡沫浮現。反應了一會兒,摸摸兩個碟底,都是涼涼的。
像這樣,無論是之前在禮花槍中反應時的觀察,還是拆解後的觀察實驗,八寶同學都有機會感受:
兩種不同物質混合,有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這種變化可能會產生新東西,比如瓦斯。在這個過程中,還可能會「變涼」
——不需要對6歲孩子講任何晦澀名詞和陌生概念,僅憑看得見,摸得著的現象,就能引導他們在生活中理解化學反應。
幾毛錢的禮花槍,這樣玩是不是太「物盡其用」「物超所值」了!
我們在發射禮花中,相當於:
因為太好玩了,我們又買了10個打算新年時當「煙花」用。
類似這樣的瞬間還有很多:
取快遞時順便用枇杷樹葉鏟葉雪帶上來,分兩份,一個實驗組一個對照組,來瞅瞅鹽對雪的融化速度有什麽影響。
買了5元一大包的明礬,隨便加水攪和成飽和溶液,做結晶「寶石」
路上偶遇一扇玻璃門,發現「彩虹」的秘密角度
收拾屋子發現小時候的尿不濕還剩幾個,拆出來探索一下「材料」強大的吸水性
從全世界的桃樹路過時,都擡頭看看有沒有桃膠,如果有且大,摳下,修剪成一塊「琥珀」。
路過商場的聖誕樹,上面有磨砂的球,光亮的球,不同顏色的球。為什麽有的球能看到人像,有的球不能?為什麽同樣能看到人像,有的清晰,有的沒那麽清晰?
秋天的草叢中發現豌豆射手:
KFC送的跳跳糖來做設計探究實驗,結合知乎版【十萬個為什麽】發現跳跳糖為啥會「跳」:
撿(綁)到(架)一只蝸牛,觀察它的心臟:
逛宜家孩子總會把好奇的東西抓一把,那就從中挑一個,來一個觀察推理遊戲,把摩擦力、簡單機械都融入其中。
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簡單的瞬間,並不難相遇。
如果駐足,稍微發現,稍微探索一番,卻又有不同的體驗,別樣的收獲。
它們給我和孩子帶來的感受,相比「不愧是我」,更多是「不愧是神奇的世界」「不愧是好奇心的力量」「不愧是探索的樂趣」。
2024我也想和孩子一起擁有更多這樣的瞬間,如果你也想玩又不知道玩什麽,可以關註我,一起呀!
@知乎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