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答案分為0-1歲(規律作息、哄睡)
和2-3歲(可怕的兩歲應對方法)
1.規律作息養成理論篇
在具體講規律作息前,先說一下容易阻礙我們進行規律作息養成的一些 誤區 :
1.需求式餵養的誤區
需求式餵養常常被誤認為「孩子哭了就是餓了,餓了趕緊餵奶!」
這是父母假設寶寶最知道自己該吃多少、什麽時候吃,
從而拒絕任何形態上的規律作息引導。
同時需求式餵養把「哭」作為餵食的訊號,
寶寶哭了那他需要的是食物的安慰而非其他安撫形式。
而且這點在新生兒身上特別容易得到驗證:
即孩子一哭,
上「胸器」那絕對是屢試不爽,
由此強化了寶寶就需要需求式餵養的誤區。
而事實是:
需求式餵養可以適用於新生兒出生的前15天,
而非他成長的全部階段。
在規律作息養成後,
寶寶在每個時間點該做什麽都是可以預期的。
到那時,
寶寶還沒有哭你就已經知道他的需求,
及時準確的滿足他,
寶寶一整天的情緒都很穩定。
2.饑餓與睡眠周期的誤區
隨義式的餵養方式,
往往不固定孩子進食時間,
隨機的給孩子餵食,
於是孩子的消化系統總是處於不穩定的狀態。
你會發現有時候1個多小時你就餵一回奶,
寶寶其實並沒有吃多少,
用不了多久他就又要哭鬧要求吃奶。
最可怕的是:
寶寶睡眠時間也會因為要起來吃奶而縮短。
具體表現:
白天小睡很短、夜晚夜醒多次,必須要餵奶才能解決問題。
這種「 點心奶 」讓寶寶隨時處於不滿足的狀態,從而變成了「 高需求 」寶寶。
如果寶寶的作息是規律的,
那麽他的饑餓模式將是穩定的,
消化和新陳代謝也是有規律的。
白天有規律的餵食與夜晚的睡眠模式是息息相關的,
當寶寶白天吃奶間隔時間慢慢拉長,
夜晚他睡眠的時間就會自動延長。
而 充足的睡眠對於寶寶成長發育非常重要,
滿8周的寶寶是有能力睡過夜不需要吃奶的
(註意:我說的是有能力,而不是第8周必須達到斷夜奶的水平)
所以這就是為什麽規律作息是斷夜奶的前提了。
3.以親子關系為家庭的中心,以孩子為中心的育兒方式
很多時候,
孩子一出生,
親子關系就成了家裏最核心的關系。
一個家庭非常容易形成以孩子為中心的育兒方式,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全部圍著一個小寶寶打轉。
因此,
非常容易因為育兒產生矛盾,
也容易借著愛的借口剝奪了寶寶獨立成長的機會。
對你的寶寶影響最大的不是你所扮演的父親活母親的角色,而是丈夫或妻子的角色。
對於一個家庭而言,
夫妻關系應該是高於一切其他關系之上的!
——【從0歲開始】
和諧的夫妻關系是首要的,
其他一切關系都必須服從於它!
寶寶來到這個家庭,
是作為新成員出現的,
而非家庭的中心。
你需要做的是是讓寶寶適應你們夫妻的生活節奏,
而非改變家裏所有成員去適應寶寶。
你的寶寶需要家庭!
同理,
婆媳矛盾的時候,
丈夫應該選擇哪一邊無需多言了吧?
而作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這些在核心的夫妻關系之外衍生出來的長輩關系,
是否應該找準自己的定位,
不要借寶寶這個載體越界去幹涉小家庭呢?
所以,
在規律作息前,
請將你們夫妻的作息時間和需要的空間考慮在內。
在夫妻關系穩固的前提下,
其他家庭成員起到的只是輔助作用而非主導地位!
規律作息最基本的模式就是 E.A.S.Y模式。
E(eating)吃飯時間
15天至滿月的新生兒:吃奶間隔一般在2~2.5小時,每天餵奶8~12次左右
1~3月的寶寶:吃奶間隔一般在2.5~3.5小時,每天餵奶6~8次左右
4~9月的寶寶:吃飯(含吃奶和輔食)時間間隔一般在3~4小時,夜間可以開始斷夜奶了,每天吃飯5~6次
9個月以上的寶寶:白天可以和大人同步吃飯,每天吃4頓,夜間完全沒有吃夜奶的必要,如仍然吃夜奶一般都是情感需求。
A(Activity)活動時間
未滿月的新生兒:每次清醒時間20~40分鐘左右,包括換尿布的時間
1~3月寶寶:每次清醒時間1小時左右
4~6月寶寶:每次清醒時間1.5~2.5小時
6個月以上寶寶:每次清醒時間2~3.5小時
S(sleep)睡覺時間
未滿月的新生兒:總睡眠16~20小時,白天小睡4~5次,每次1~1.5小時
1~3月寶寶:總睡眠15~18小時,白天小睡4次左右,每次1.5~2小時
4~6月寶寶:總睡眠14小時左右,白天小睡3次左右,每次1.5~2小時
7~12月寶寶:總睡眠12~14小時,上午下午各小睡1次,每次1.5~2小時
Y(You)你自己的時間
請務必給自己一些獨自的時間和空間,不要因為寶寶而失去了自己的生活。
表中需要註意的有以下幾點
1.早晨第一頓奶和睡前奶(五角星標註)時間必須固定,這是在給寶寶固定白天和夜晚生物鐘。
2.樣表中的具體時間僅供參考,你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作息習慣進行改變。
3.每個間隔清醒時間的活動靈活多樣,可以自行安排。
4.這個作息適合15天~60天內的寶寶,等寶寶適應了這個作息,可以慢慢延長過渡到下一個階段。
一媽剛給一妞做規律作息的時候,有朋友來家裏看見墻上寫著一妞的作息時間表,不理解的說:「你這個太嚴格了吧,這麽小的寶寶怎麽能這樣軍事化管理呢?」
然而到現在,所有朋友、鄰居都在誇贊一妞每天從早到晚都樂呵呵的很少聽見她哭鬧,真是天使寶寶。
也有人說,你那是運氣好,遇上了天使寶寶。
其實那是他沒有看見這背後三個月每天堅持遵守規律作息的努力和一妞慢慢的變化。
一妞在一個月的時候因為堅持不抱哄、不奶睡而想盡一切其他安撫辦法哄睡,一哄就是1小時,嗓子都要冒煙了。而且她脾氣很大,一旦哭到情緒失控,可以嚎到滿臉通紅像要斷氣了一樣,一嚎就是1個小時不帶停的……
但因為我們咬牙堅持規律作息,現在的一妞真是省心省力、還每天笑靨如花,很少有機會聽到她放聲大哭了。
所以不要覺得「天使寶寶都是別人家的」「天使寶寶都是天生的」,試試規律作息,堅持一個月,你就會見證寶寶的改變~
1. 吃玩睡的順序一定要遵守
規律作息的初期最關鍵就是吃玩睡的順序,
也就是要切斷吃奶與睡覺之間的聯系。
3個月以前的小寶寶很容易邊吃就邊睡著了,
這時你會不忍心打擾寶寶睡覺,
結果卻發現他醒來後不久就會哭鬧著要吃奶,
根本沒法堅持到2.5甚至3.5小時的餵奶時間間隔。
於是,
進入惡性迴圈,
很難養成合理而規律的作息,
並且會養成奶睡,
頻繁夜醒,
媽媽和寶寶都休息不好。
其本質原因:
寶寶在不清醒的狀態下吃奶,
往往只能吃到半飽,
在睡眠中很快消化完,
根本不能愉快地玩耍,
吃完奶後又昏昏沈沈入睡,
一個白天該消耗的精力沒有消耗,
到了夜晚就會難以入眠。
防止寶寶邊吃邊睡著的小技巧:
A.寶寶快睡著的時候撓撓他的手心、腳心、脖子後面。
B.換一邊餵奶,換邊的間隔可以拍拍嗝。
C.讓寶寶清醒的大招:換尿不濕。可以把換尿不濕放在餵奶之後,讓寶寶可以清醒活動後再入睡。
2.白天小睡必須重視
白天小睡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寶寶一天的情緒和夜晚的睡眠。
白天小睡單次最好可以達到1.5-2小時之間。
白天小睡會出現以下兩種問題:
A. 單次小睡時間過長 :如果寶寶睡滿2小時還不清醒,務必要將寶寶喚醒。因為一旦寶寶白天小睡單次超過三小時,就非常容易出現日夜顛倒的狀況!他會誤把白天的小睡當做了夜晚的長覺,到了夜晚,則會遲遲不入睡或者頻繁興奮夜醒。
B .單次小睡時間過短 :一般執行規律作息,將吃奶和睡覺隔離開來以後,這種情況會經常出現。好不容易哄睡的寶寶,才睡了20-30分鐘就醒來,再哄睡就很難。長輩很容易過來說「寶寶醒了,睡夠了,不睡了,玩一玩吧」。這時你一定要堅定信念,你的寶寶並沒有睡夠!他只是在淺睡眠轉深睡眠的過程中驚醒了,他需要的是繼續躺在床上睡覺!雖然再次哄睡(又稱「接覺」)會非常困難,但千萬不要放棄接覺!否則你會發現,你的寶寶很容易在下午5點-晚上11點處於煩躁的狀態,非常容易哭鬧不止。這裏有時是腸絞痛的原因,但也有時是因為寶寶從早晨一直到下午缺覺累積導致的疲倦不堪、心情煩躁、難以愉快玩耍、難以平靜入睡。
哄睡接覺的技巧會在後面專門有一篇文章來講。
3.全家人認同規律作息,並共同配合完成
規律作息的執行與堅持,不是靠媽媽一個人就可以做到,必須全家人一起努力。
例如:寶寶剛剛出現困的跡象,這時不管是誰在逗弄寶寶,都應該立馬停下,把寶寶放到床上進入哄睡模式。而如果這時有家庭成員不配合,仍不舍得讓寶寶去睡覺,還要讓他玩耍,等到寶寶困到煩躁的哇哇大哭的時候,哄睡的難度就達到最高了,很容易導致寶寶一哭哭到下一次吃奶的時間還沒睡覺,寶寶就會更困更煩躁,或者在吃奶的時間睡著,導致下一個吃玩睡無法順利進行,從而進入惡性迴圈。
4.每個時間間隔可以有半小時彈性
規律作息不是軍事化管理,
不是冷酷無情嚴格到一分一毫都不能改變。
事實上,
規律作息是可以有半小時彈性的。
舉個栗子:
現在你的寶寶采用的是2.5小時吃奶間隔的規律作息,但是他到2小時已經開始嗷嗷大哭了,怎麽辦?讓他哭半個小時堅持到2.5小時再餵奶嗎?不,如果已經過了2小時,當然他能再堅持一會最好,但如果不能堅持,你完全可以餵奶。
這種情況會出現在剛剛開始建立規律作息的頭一兩周,這說明寶寶的消化系統正處於偵錯狀態。過了過渡期,寶寶仿佛體內內建一個鬧鈴,當他開始鬧的時候你低頭看表,發現不多不少剛剛好好2.5小時!就是這麽神奇!再到後來,透過作息表,他還沒鬧,你看他一個眼神就可以知道他需要吃奶/睡覺/換尿不濕了,他已經完全不需要透過哭來提需求了。慢慢的,他甚至會透過其他更有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一妞到現在想吃奶的時候已經不會哭了,她會一直盯著我的胸,會意的對我擠個諂媚的笑,如果看我五分鐘還沒反應,就會苦著臉哼哼唧唧)
當然,如果他睡覺已經過了2.5小時還沒要起來吃奶,你也可以讓他多睡半小時,到3小時吃奶。如果他經常出現超過2.5小時還沒有要吃奶,那麽恭喜你,你已經可以自動調整延長他的作息時間到下一個階段:3小時間隔了!
2.規律作息養成實戰篇
吃玩睡每個步驟註意要點
不同月齡階段規律作息培養要點:
下一期將分享大家最頭疼的哄睡技巧哦~
3.哄睡理論篇
1.參考書籍
【從零歲開始】
【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
【實用程式育兒法】
【嬰幼兒睡眠聖經】
以上是本文涉及理論知識主要參考書籍,文內就不再具體標註。有時間的媽媽可以選擇一兩本購買閱讀,一定會有所收獲的。一媽用的是 【從零歲開始】, 之前也多次推薦過了,有的朋友在後台留言說買不到這本書,這裏給大家附上我看的電子書的連結http:// cclw.net/coach/clsks/ht m/main.html ,不知道國內能不能連上,大家可以試著復制到瀏覽器檢視一下哦~
2.嬰兒難以入睡容易驚醒的原因
A. 嬰兒缺少自主入睡的能力
自主入睡是一種能力,是需要經過引導訓練學會的 。成年人基本都已經具備自主入睡的能力(一些失眠者除外),非常容易忽略對寶寶自主入睡能力的培養。第一年帶孩子的辛苦可以說有50%以上都是源於哄睡難、容易驚醒、夜醒多次上。而很多媽媽有意無意的就走上了抱睡、奶睡的道路,抱睡奶睡不是不可以,但是長時間養成習慣後,不僅媽媽筋疲力盡心情郁悶,寶寶睡眠品質也會因此下降。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給寶寶引導培養自主入睡的能力,才是送給寶寶珍貴的禮物。
B. 驚跳反應(擁抱反應)
嬰兒睡覺驚跳實際上這是一個新生兒期普遍存在的現象,在醫學上是一個生理性表現,新生兒出現四肢、身體的無意識抖動,通常被稱作驚跳。嬰兒的這種行為是因為嬰兒的自我保護反應,對外界的保護行為。新生兒出現驚跳現象,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大腦皮層發育不成熟,中樞神經細胞興奮性較高、受刺激容易引起興奮。剛出生的新生兒,身體的神經纖維還不能完全形成一定的反應條件,發育還沒有完全,所以在受到一點聲音刺激後也會出現四肢抽動的情況。這是寶寶接收到的刺激不能像大人一樣傳到大腦進行判斷,從而才會發生四肢抖動。隨著寶寶的不斷發育,身體內部的各個系統都會逐漸完善,也會慢慢的能有意識的面對各種情況,而且對外面的聲音也就沒有那麽敏感甚至是聽到突然的聲音就會被嚇哭。還有這四肢驚跳的現象也會逐漸減少。——參照自百度百科
驚跳反應往往會導致媽媽們辛苦哄睡半天的成果前功盡棄。
解決辦法有三種:
a.媽媽用手輕輕安撫寶寶身體或雙手,讓寶寶產生一種安全感,可以使他安靜下來;
b.使用繈褓包;
c.隨著年齡增長,驚跳反應也會消失
C. 深淺睡眠轉換
深淺睡眠轉換時寶寶極易驚醒,這時一定 不要急於去抱起寶寶或者餵奶 ,稍微等一下觀察一下,也許寶寶扭扭頭揮揮手就過渡到下一個睡眠周期了。盡量減少人工幹預。如果寶寶哭起來,輕輕拍一拍接覺,很快寶寶就會進入下一個睡眠周期了。
3.哄睡原理
育兒書上很多都提供了現成的哄睡方法,但是很多媽媽發現方法並不適用於自家寶寶,從而采用一些容易養成依賴習慣的哄睡方式。其實每個寶寶每個家庭都有具體的難處與特點,照本宣科往往不能根據自己特點解決問題。想要哄睡成功,首先要知道這些哄睡方法背後的原理,融會貫通,再結合自己寶寶的特點,進行改良,制造專屬自己寶寶的良好哄睡模式,進而過渡到自主入睡。
想要哄睡成功,首先要 保證寶寶的睡眠環境舒適、抓住入睡時機、保證寶寶情緒平穩、轉移註意力使寶寶覺得無聊、慢慢閉眼進入睡覺模式、鞏固睡眠、及時接覺 。
認識到哄睡原理,使用哄睡神器和改良哄睡方法都是為了保證寶寶情緒平穩,註意力轉移進行的。所以不管用到了什麽方法或者神器,最關鍵的點就是它可不可以達到讓寶寶「 情緒平穩、註意力轉移 」這兩個目標。謹記哄睡原理,就無需刻板的照著書上的方法一條一條去做,也不能指望把神器買齊都堆在孩子床上就可以萬事大吉不用哄睡了。對待哄睡這件事,真的 不能抱著急功近利的心情,要做好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單次靠運氣,長期靠堅持哦!
4.哄睡步驟
A. 睡前訊號與入睡時機: 寶寶 煩躁、抓耳朵、揉眼睛、打第一個哈欠、哼哼唧唧 等,遇到這些訊號,請 立馬 把寶寶放到床上!出現睡前訊號時及時哄睡,會很容易成功。如果寶寶開始哭鬧,往往已經困過了,錯過了最佳最易的黃金哄睡時機,哄睡難度陡增。而進行規律作息的寶寶,根據他的作息時間表,媽媽可以 提前預知到寶寶睡眠時間 ,提前將寶寶放上床。(戳這裏看規律作息理論篇和實戰篇)規律作息也可以 固定寶寶每天睡覺時間,養成生物鐘 ,讓寶寶到點就困需要睡覺。
B.睡眠環境: 建議寶寶 獨立睡小床 ,為以後自主入睡做好基礎。排查床上有沒有安全隱患,檢查寶寶被褥厚度是否合適,過熱過冷都容易造成寶寶反復驚醒(有長輩的家庭尤其排查不要讓寶寶睡得過熱了……)。白天小睡不用刻意營造特別安靜或特別黑的環境(但也不用刻意吵鬧或者強光哦),加強寶寶抗幹擾的能力。夜晚保證安靜昏暗的睡眠環境,寶寶睡著以後只要不是驚醒大哭不要過多幹預寶寶睡眠,餵完奶後直接放上床,不要半夜換尿不濕。
C.建立固定的睡前儀式: 白天小睡前可以透過穿睡袋、塞奶嘴、關燈、開音樂白噪音作為睡前儀式。而夜間睡眠可以透過遊泳、洗澡、撫觸按摩、穿睡袋、關燈、開白噪音、定時小夜燈、講故事等方式作為睡前儀式。
D.平穩情緒,轉移註意力: 透過握手、拍哄、白噪音等方式保證寶寶情緒平穩,哼哼唧唧的哭不需要抱起。如果寶寶開始很激動的哭、越哭聲音越大,情緒失控,可以及時抱起來先將情緒安撫穩定後再放回床上。註意:不是抱起一直哄睡!!是抱起來情緒穩定後立馬放回去,讓寶寶在床上入睡!可以透過安撫奶嘴、安撫巾、床鈴起到轉移寶寶註意力、安撫情緒的作用。對於新生兒亦可使用繈褓包,裹住寶寶雙手防止驚跳驚醒。
E.鞏固睡眠: 寶寶 閉上眼睛不代表哄睡結束 。寶寶剛閉上眼睛的時候還是很容易驚醒,一定要堅持拍哄、白噪音等哄睡方式,直到聽到寶寶輕微鼻鼾或者確認寶寶熟睡再漸進緩緩停止哄睡。
F.及時接覺: 寶寶的睡眠是會分為一個又一個睡眠周期的,睡眠周期裏深睡眠和淺睡眠在不停轉換,而在前一個周期要過渡到下一個周期的時候,寶寶非常容易驚醒。這就是為什麽新生兒很容易睡20-30分鐘,稍大一點的寶寶可能能睡40分鐘左右,就驚醒、哭鬧。這時寶寶並沒有睡夠,但是再次哄睡很難,所以一定要 在寶寶驚醒哭鬧前及時接覺 。一般寶寶醒的時間是有規律的,可以先觀察一兩天,看一下他通常睡多久會醒,摸清規律,在他快醒之前提前介入哄睡,幫他過渡到下一個睡眠周期。(具體接覺方法後面會專門有專題來講)
從低階到高級哄睡方式依次如下:(僅是簡介,以下具體操作步驟請參考其相關書籍)
1. 奶睡
上「胸器」絕對是快速止哭哄睡屢試不爽的法寶。但是存在的危害是:打亂寶寶的作息,寶寶的消化周期不穩定;喜歡吃「點心奶」,無法養成規律作息;安全感寄托在胸上,其他安撫方法失效;家庭其他成員無法哄睡,哄睡重責壓力全壓在媽媽身上;半夜容易驚醒,頻繁夜醒必須上胸器才能解決,媽媽無法休息好、寶寶無法睡長覺,全家都很煩躁。
2.抱睡
抱哄寶寶很有安全感,可以順利入睡。但是抱哄並不是長久之計。首先寶寶養成抱哄習慣後,很容易「落地哭」,無法養成自主入睡的能力;另外,寶寶是在不斷成長的,體重的增長對媽媽的體力是很大的考驗。
3.晃睡
晃睡,尤其是晃頭,寶寶有時看上去是被哄睡了,其實是被晃暈了。寶寶的大腦發育還不完善,晃睡對大腦的危害不用多說。但是很多老人會采用這種方式與抱睡結合,還認為自己哄睡很有一手,這絕對是誤區,一定要及時制止。
4.推車哄
有的寶寶放在嬰兒推車裏,或者坐車裏的安全座椅裏,會很快睡著。其實這種方式分解開來就是:搖動+白噪音,寶寶會很快入睡。方法可以采用,但是只能做短暫使用,不是長久之計。畢竟安全座椅和推車不是寶寶睡覺的合理環境,另外每次睡覺放在車裏也不現實。
5.哭聲免疫法
哭聲免疫法即把寶寶放在床上就不要管他,讓他哭,他哭累了就會睡了,慢慢的他就會不哭自己睡了。它是很多媽媽深惡痛絕的方法,並且由此極端發展為有些媽媽認為睡眠訓練或規律作息等同於哭聲免疫法,而拒絕對寶寶規律生活自主入睡的引導。其實這是錯誤的,哭聲免疫法只是眾多哄睡方法中的一種。它以快速見效聞名,據書上說大概1周左右就可以見效,寶寶可以快速學會自主入睡。但是代價是寶寶啼哭不止可能帶來的心理損害。一媽不是特別贊成采用極端的哭聲免疫法,尤其對於新生兒更不適用,可以嘗試更為溫和的方式。但是也有說適用於6個月以上的寶寶。
6. 法伯法
哭聲免疫法的改良版,大意是寶寶哭的時候不是完全放任他獨自哭啼,而是定時大致在3,5,10分鐘的間隔返回檢視寶寶狀況,透過音樂、拍拍等簡單安撫方式,避免抱起,直至入睡。這種方法可能會加長寶寶哭泣的時間,需要父母極大的耐心和克制力。但是這個方法對有些寶寶來說還是很有效的,可以透過這種方法培養自主入睡的能力,建議嘗試調整,自行改良。
7.抱起放下法
抱起放下法重點在於當寶寶哭的時候抱起來,寶寶不哭的時候放回床上,如此反復。強調抱只是安撫情緒的手段,睡還是要寶寶自己去睡。可能頭幾次使用這種方法,光哄睡就需要半個多小時,對媽媽的體力和耐心都是極大的考驗。但是長期來看還是有很多媽媽成功透過此法培養寶寶自主入睡的。適用於3個月以上的寶寶。
此法可以改良為寶寶情緒失控大哭時抱起,哼哼唧唧小哭的時候結合法伯法在床上安撫。
8.電動搖籃哄睡
電動搖籃功能齊備,定時、定振幅頻率、音樂、白噪音、轉鈴玩具等多功能集一體,在法國普及率極高,尤其解決寶寶白天小睡問題,絕對的神器。但是一般作為打通作息過渡使用,不建議長期依賴搖籃哄睡。有的朋友說,不是晃睡對大腦不好嗎?其實電動搖籃的設計是寶寶整個身體進行擺動,而非頭部晃動,另外頻率振幅廠家都有所考量,可以說還是很安全的。只是對於育兒這方面新鮮的外來物,類似於:安撫奶嘴、安撫巾、搖籃之類,很多人會蜜汁自信的第一時間找出各種理由質疑與拒絕,所以接受不接受也只能看自己啦,不多做解釋。
9. 噓拍法
顧名思義,就是發出「噓噓」的聲音同時輕拍寶寶,達到哄睡的效果,對三個月以下的寶寶尤其有效。具體方法不再贅述,網上有各種教學視訊可以搜尋。一媽將這個方法稍作改良,「噓噓」對一妞好像沒什麽效果,改為有節奏的「嗯嗯~哦哦」的聲音,但是真的很費嗓子!於是偷懶用火火兔錄了1個半小時的哄睡聲音。現在只要她不安穩,任何人拿出來火火兔,立馬可以讓她情緒平穩。
10.白噪音法
吹風機聲音、流水聲、海浪聲等這些白噪音都有助於寶寶快速入睡,因為白噪音模擬了寶寶在媽媽子宮裏所聽到的聲音,讓寶寶很有安全感。有很多白噪音的APP,媽媽們可以下載下來使用。註意控制音量,以免傷到寶寶的耳朵。適用於3個月以下的寶寶。
先強調一點:哄睡神器只是輔助寶寶更快入睡的工具,不能指望透過一個或幾個工具達到無需哄睡的效果,最重要的還是媽媽的耐心。哄睡神器也沒必要全部購買,有與沒有並不影響哄睡到自主入睡的結果,還有可能將自主入睡能力養成的時間拉後。所以各位媽媽按需選擇。另外哄睡神器也是要 「會使用」 才能發揮功效,不會使用或在不合適的時機場合使用可能會導致失效或者寶寶依賴難以戒掉,由此產生新的問題。(具體內容在今後會有專題「安撫物的使用」來專門寫,歡迎持續關註微信公眾平台【一妞家的事】)
1.安撫奶嘴: 選用底座較平的奶嘴,防止給寶寶臉蛋留下紅印
2. 安撫巾: 選擇不掉毛、柔軟的安撫巾,可以有能抓起來的邊角,也可以有標簽吸引寶寶註意力
3. 繈褓包: 推薦swaddle me、HALO睡袋
4. 電動搖籃: 可作為白天小睡哄睡過渡使用。推薦費雪。
5. 床鈴: 床鈴可以選擇帶以下功能的:小夜燈,白噪音+音樂模式、自動定時關機和哭聲感應功能,有助於睡眠。
6. 蛋型子宮床: 推薦red castle、babymoov
7. 監視器: 在寶寶床頭放置監視器,可以在寶寶睡著後遠端監控寶寶睡眠狀況,及時接覺。也可以在寶寶睡眠不安穩時,先不急於上前抱起吵醒寶寶,而是稍等幾分鐘,透過監視器判斷是否要介入。還可以在媽媽不在家的時候,觀察到代替媽媽照顧寶寶的人是否合理照顧寶寶。想要寶寶自主入睡,一定要做到慢慢減少人工介入幹預寶寶睡眠,在這點上監視器可謂解放雙手的「神器」!
(以上神器具體使用心得請戳這裏【一媽推薦】親測有如神助的帶娃神器(小月齡)
祝寶寶和媽媽們都睡個好覺!
下一篇將分享哄睡的實戰經驗:如何改良出屬於自己寶寶的獨有哄睡方式、一妞經驗分享、哄睡工具使用方法以及不同月齡和階段可能遇見的阻礙和應對方法。
4.哄睡實戰篇
前言
這篇比較長,寫的也比較散,一方面是對之前幾個月的總結,另一方面是覺得把最真實的情況分享給大家還是有一定的意義。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也是這樣一點一滴熬過來的。一妞也不是天生的天使寶寶,也是在反復質疑、堅持中過來的。每個人具體情況都不同,寶寶也各有差異,我自己的經驗並不是什麽金科玉律,但是自己曾經受惠於大量國內外論壇上媽媽的經驗分享,從中收獲良多,也許情況有所不同但是遇到的問題也還是有些共性,也希望我的經驗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和啟發。
1
住院期間
一妞剛出生的幾天,在醫院瑞奇本吃完奶拍完嗝就睡了,還沒意識到哄睡是個問題
2
4-15天 胸前的花崗巖
由於乳腺堵塞,石頭奶等問題,這半個月就在乳房疼痛中渡過,每天抱著吸奶器度日如年,自己更像是專業奶媽,從早吸奶到晚上,婆婆把孩子抱走,一整天基本都看不到孩子一眼。
3
15天至滿月 挫折與開始
乳腺堵塞漸漸好轉,但是乳頭仍然疼痛難忍。脫了好幾層皮,咬著牙,忍著疼痛試著親餵,用半個月時間慢慢從母乳瓶餵+配方奶轉變為全母乳親餵。
乳房情況好轉的同時,一妞開始進入到每天一到下午4點至晚上11點就哭鬧不止的崩潰階段。婆婆各種抱哄,為了和諧,我也開始奶睡,可是情況並沒有好轉反而更糟。
經過排查,釘選原因:
1.猛長期,在14天前後三天煩躁不安,三天後體重狂飆了一下
2.作息不規律、吃奶效率低,經常吃著就睡著了,但是睡不久,只要放下就會醒來大哭
3.拍嗝不到位,肚裏有空氣不舒服,腸絞痛
4.白天沒註意寶寶的睡眠訊號,一直逗小孩,導致她睡眠時間嚴重不足,一直積累的疲倦到了下午就爆發了,煩躁又睡不著寶寶很難受。
解決辦法:
先認真將【從零歲開始】讀了兩遍
開始記錄一妞平時規律:
一妞在吃飽的情況下,需要2小時左右吃下一頓奶
吃奶時間:30分鐘,拍嗝10分鐘
清醒時間:拍嗝結束後,能清醒15-20分鐘左右,之後就開始打哈欠、煩躁
睡眠時間:
白天小睡——抱睡可以睡1.5小時左右
夜間睡眠——
睡前餵配方奶的話,可以睡4-5小時起來吃奶,之後2.5小時左右一醒
吃母乳,可以睡3小時起來吃奶,之後2.5小時左右一醒
透過觀察到的結果,制定了2.5小時的作息時間表 (根據一妞自身2小時吃一次奶的情況,算是有一點挑戰)
從第15天規律作息開始,我就明確告訴婆婆和老公不允許抱哄。由於孩子已經習慣了抱哄(還必須邊抱邊走),困的時候不抱她,她就開始哭鬧。因為哭鬧,婆婆還和我們起了沖突,嫌我們放任孩子哭不去抱。這時老公堅定的站在我身後,支持規律作息和不抱哄不奶睡的原則,那幾天家裏氣氛異常緊張,只要孩子一哭,婆婆或摔門而出或哭哭啼啼完全聽不進我們任何的解釋,白天我一人應付哭鬧的一妞同時還得安撫婆婆情緒,心理壓力巨大!但是我一直堅定的信念是:這孩子不能一到睡覺就抱,兩個月後婆婆回國,我自己一個人帶娃,不可能一天什麽都不做就抱著孩子。而且抱哄孩子睡眠品質並不高,稍微一動就會醒,再加上她會越來越重,實在沒有那個體力和精力去抱哄。想要孩子舒服,必須保證我自己體力能支撐,不能倒下,所以這種壞毛病趁早扼殺最好!長痛不如短痛!
頭三天,因為看到書上和國外媽媽論壇上一些說哭聲免疫法可以很快讓寶寶自主入睡,所以急功近利的選擇了哭聲免疫法。就是放任寶寶哭,她都哭到臉通紅感覺像要斷了氣,哭20分鐘可能哭累了就睡著了,但是睡30分鐘又會醒,醒來繼續哭。當時心裏真的是疼到滴血,各種暗自責罵自己太狠心了,再加上婆婆的施壓,每天晚上整晚整晚愧疚的睡不著覺,眼淚刷刷的往下掉,一哭就是一晚上,感覺自己已然產後抑郁癥。第二天卻還要打起精神強裝沒事人。否則我稍表現出松動,婆婆肯定會要求抱哄奶睡。當時心裏想:別的媽媽可以成功,我一定可以做到,就算方法不對,也必須試過以後才知道哪裏不對如何去改進啊。這樣持續了三天,發現一妞白天每次睡覺前哭的時間是有所減少,但是心理壓力真的太大了,也擔心會對她心理造成損害,所以和老公商量還是改用稍微柔和一些的方式來哄睡,盡管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達到她自主入睡的目標。
於是我們將
法伯法+抱起放下法+噓拍法+白噪音
結合起來,再針對一妞的具體情況加以改良,形成自己的一套哄睡方法,即:
抓住寶寶的睡眠訊號後,進行睡前儀式,進入拍哄階段,如果寶寶情緒失控則抱起安撫情緒至她平靜後放回床上繼續拍哄。經過一個時間的拍哄後,漸漸減少幹預,給寶寶自主入睡的機會。(具體方法示意圖見文末)
這時婆婆也慢慢接受不能抱哄的現實,開始想辦法透過不抱哄來減少一妞哭啼。嘗試塞安撫奶嘴,但她不接受,用舌頭頂出來。家裏剛好有懷孕時就準備好的電動搖籃,一直也沒來得及用,這時就派上用場了。一妞開始打哈欠的時候放上去搖10分鐘左右,同時嘴裏發出有節奏的「嗯嗯嗯嗯」的聲音,握住她的手,她竟不哭不鬧就睡著了。但是聲音一停,她就會醒,睡覺也不是特別沈,會悄悄睜開一個眼睛偷瞄有沒有人在,沒人在旁邊會立馬哭起來,再哄睡就很難了。
規律作息技巧:
有彈性的執行,只要滿2小時就可以餵奶,但是如果孩子沒有哭鬧要吃奶,就盡量堅持稍微延後幾分鐘餵奶。一妞從2小時過渡到2.5小時用了一周。一點點拉開時間間隔。規律作息執行的時候不要完全死板的按時間表來,要根據孩子的情況隨時調整。如果孩子連2小時都沒支撐到,就要反思之前餵奶是不是沒有餵夠,下次餵奶時間再拉長一些。
哄睡技巧:
1.握住寶寶的手,會讓寶寶情緒穩定快速入眠,可嘗試繈褓包,裹住寶寶手,她會比較有安全感,並且防止驚跳反應驚醒。
2.人最好陪在旁邊為寶寶睡眠保駕護航,隨時觀察她的狀況,稍微有醒的跡象趕緊搖搖籃、發出「嗯嗯嗯嗯」的聲音哄睡
4
1個月至2個月 規律作息初見成效
因為白天小睡有電動搖籃,寶寶哭鬧明顯減少,家裏氣氛也沒那麽緊張了。寶寶一整天精神狀態特別好,哭鬧明顯減少,婆婆也慢慢看出了規律作息的好處,我們就可以一起商量看怎麽去調整哄睡方法,心理壓力頓時減少。45天前後一妞又到了猛長期,煩躁了三天,不過有之前的經驗,心裏有預期,也算安然度過。
規律作息:這時發現一妞已經完全可以2.5小時才吃奶,有時過了2.5小時還能再多撐十幾分鐘,於是開始將規律作息時間間隔拉長到3小時。同樣經過一周的循序漸進的過度,慢慢在一個半月達到3小時作息。再繼續往3.5小時過渡,在滿兩個月的時候,一妞已經完全適應3.5小時作息了。
哄睡:因為擔心寶寶白天一直睡搖籃對脊椎不太好,所以我開始刻意減少把她放在搖籃上哄睡的次數。改在床上拍哄+「嗯嗯嗯嗯」的方法。
但是換方法的頭三天,依然困難重重,一妞又開始哭鬧。經常拍半小時才能讓她睡著。雖然也自我質疑,想:要不還是放搖籃上吧。但是覺得寶寶睡覺就應該在她的床上,必須讓她一到床上就知道自己該睡覺了。搖籃只能用到6個月,如果養成依賴,治標不治本,到時更麻煩。
事實證明,拍哄了兩周慢慢見效了,一妞哄睡的時間越來越短,從開始的半個小時慢慢變到拍5分鐘就能睡著。
這時,婆婆也繼續嘗試塞安撫奶嘴給她,沒想到一直不接受安撫奶嘴的她,在一個半月的一天突然就接受了。
然後,哄睡立馬邁入新的階段,她竟然有幾次塞了奶嘴後立馬入睡,什麽哄睡全都省了!真是感慨安撫奶嘴的神奇!有時她困過了煩躁不安,難以哄睡時,安撫奶嘴+電動搖籃一定是最後的王牌,兩招並列,三分鐘內立馬睡著。
哄睡技巧:
1.接覺很重要,頭半小時在她沒睡熟的情況下,最好一直守在旁邊,隨時準備接覺
2.拍哄和「嗯嗯嗯嗯」要有節奏,拍的位置肩部、背部、屁股、大腿。根據寶寶的狀態隨時調整節奏。「嗯嗯嗯嗯」很費嗓子,可以錄上一個半小時的哄睡聲音,每次播放就可以了。
3.寶寶需要在情緒平穩的狀態下哄睡,如果她開始崩潰大哭的時候,第一要做的還是先安撫情緒,這時可以抱起、可以放搖籃裏,讓她情緒穩定後再繼續哄睡。
4.為了打通作息,延長寶寶小睡的時間,可以在電動搖籃上先過渡一段時間,讓她小睡時間慢慢穩定延長後,漸漸減少搖籃使用次數。
5.抓住入睡時機非常重要!在寶寶打第一個哈欠和第二個哈欠的時候就要及時進入哄睡階段,這時寶寶還沒有煩躁,很容易就睡著。如果沒有註意到寶寶睡前訊號,錯過了時機,哄睡就難了。這時規律作息的好處就看出來了,可以看下時間就知道她大概有沒有快到入睡時機,基本不會錯過她的睡眠訊號。
6.這時夜晚睡眠一妞已經可以睡到6-7小時的整覺了。白天吃奶時間間隔的拉長,會使夜晚睡眠時間也明顯拉長。
5
2個月至4個月 向自主入睡邁進
一妞整2個月的時候,我們全家帶婆婆去巴黎旅遊了三天,順便送她上了回國的飛機。從這天起就是我自己一個人開始帶孩子了。
在巴黎旅遊的幾天,一妞自己過渡到4小時的作息,一路不哭不鬧,準點吃奶準點睡覺,旅途比我們預期的輕松太多。
回到家裏,作息表調至4小時,此時一妞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白天小睡短,經常接覺失敗,偶爾有自主入睡的情況,但還不能做到每次睡覺都自主入睡。
目標: 延長小睡時間,慢慢減少幹預,增加自主入睡的機會。
方法:
固定一妞睡眠環境,睡覺必須到自己的小床上去。
為了讓她睡的時間更長,睡前把窗戶窗簾都拉上,並且固定睡前儀式:穿睡袋、開床鈴、塞奶嘴。
提前十分鐘將她放到床上,避免過於刺激的活動,讓她的情緒先穩定下來。
同時引入安撫巾和安撫娃娃,在她伸手亂抓的時候把安撫巾和安撫娃娃塞到她手裏。開啟床鈴吸引她的註意力。
在她情緒平穩的時候,盡量不拍哄,讓她嘗試自主入睡。
哄睡技巧:
1.寶寶入睡前會哼哼唧唧,或斷斷續續哭上幾聲,還會揉眼睛、搖頭等。這時盡量不要幹預,這是入睡前正常現象。如果手一直抓臉,可以握住她的手,或者透過穿帶袖子的睡袋,讓她的手不那麽容易抓到自己。
2.避免目光接觸,寶寶睡前有時會盯著你看。這時盡量不要和她對視,因為對視有時會使寶寶興奮。
3.可以在她的頭頂懸掛床鈴、玩具之類吸引她的目光註意,或者在床邊掛一些黑白彩色圖案的床圍,她盯著看一會,眨巴眨巴眼睛慢慢就睡著了。
4.寶寶剛入睡的時候可以坐在附近陪伴,觀察她的狀態,稍有清醒跡象可以輕輕拍幾下,或者發出「嗯嗯嗯嗯」的聲音,很快她便可再次入睡。
經過半個月的調整,一妞已經在一半的睡眠裏是自主入睡了。
3個半月 遭遇厭奶期
由於寶寶到三個月的時候視力已經很好,吃奶效率也大大提高,清醒時間延長,吃奶很容易不專心,吃兩口就被周圍玩具和聲音吸引走了,導致每次吃奶量不夠,不能堅持4小時,睡眠品質也大幅下降。母乳量也不能滿足她的需求,兩邊乳房都軟塌塌的。體檢的時候,兒科醫生說這個月一妞的體重增長不達標,要求我加配方奶,十天後去復查。
心理壓力巨大,覺得是自己沒有照顧好她,各種自責。於是開始在家三天追奶,狂喝水和催奶茶,也不按照規律作息了,不停餵奶。三天時間,追奶效果顯著,又開始有漲奶的感覺,體重也飆回正常範圍。但是一妞的作息全部打亂。每次吃奶更加不專心,吃兩口就不好好吃,堅持不到睡覺時間就餓了。夜晚更是兩個小時一醒,不餵奶就不睡覺一直哭鬧。折騰的我也連著三四天幾乎沒睡覺,整個人瀕臨崩潰!
三天時間沒管她,竟然就養成了奶睡和吃點心奶的壞毛病。真是 好習慣難養,壞毛病易得 啊!也經此一遭,更加堅定任何時間絕不抱睡奶睡的決心。
只好從零開始,先讓老公幫忙帶她兩天,我好好的睡了兩天,補足精神。然後將作息時間暫時又調回3小時。餵奶如果吃兩口就東張西望,那就過五分鐘接著餵,總之最終每次餵奶,兩邊加起來不少於15分鐘。吃玩睡繼續執行起來。拍睡又回到一拍就是十幾分鐘的狀態。
不過還好,大概用了一個禮拜就恢復了4小時正常作息,除了依然有些厭奶以外,又開始在狀態好的情況下可以自主入睡了,晚上也只起一次吃奶。
大概到4個月的時候,一妞已經可以白天小睡睡1.5-2小時,每覺都自主入睡了。每天我都能有自己的時間寫寫文章,刷刷論壇,看看電視什麽的。
這時,老公各種感慨,自主入睡真是省心,全家都能睡得安穩,生活品質也提高了。其實這都是前面幾個月在每天一點一滴的堅持和一妞一次又一次的反復調整中積累來的。
我只是一直堅信:
規律作息對寶寶一定是有利的,而睡眠品質也對寶寶的健康至關重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盡早培養寶寶自主入睡的能力,就是送給她最好的禮物!
6
4個月至6個月 睡眠倒退及反復鞏固
4個月的時候,我們一家三口選擇去巴塞隆納度過聖誕假期。得益於規律作息,帶小妞出門,她一直不哭不鬧,出門前餵一次奶,路上找母嬰室再餵一次奶,就可以在外面玩8個小時。她坐在推車裏自己玩的也很嗨,到睡覺點自己就無聲無息的睡著了。
但住在外面公寓,雖然房東提供了嬰兒床,但是因為怕麻煩,我們便讓一妞第一次和我們一起睡大床,沒想到睡大床一妞反而睡的很不安穩,晚上睡前哭好久,半夜起來也不能自己再睡著。等回到家以後,睡回自己的小床就好了。
5個月的時候開始翻身,剛會翻身的那幾天遭遇「大運動發展期+睡眠倒退期」,夜間突然開始三小時一醒,一晚上醒好幾次,折騰了一個禮拜才又回歸平靜。
6個月也有一個禮拜,應該是所謂的跳躍期,又如此反復。
有一張關於跳躍期的圖表,我仔細核對了一妞的狀態,覺得還是相當吻合的,這裏分享給大家。
圖片取自【The Wonder Weeks】這本書,作者是Hetty van de Rijt,Ph.D.和FransPlooij,Ph.D
哄睡技巧:
1.不能指望寶寶會自主入睡後就不會再出現睡眠問題。事實上,寶寶的第一年是快速成長發育的時間段。在特定的一些時期,寶寶會煩躁,睡眠問題會有所反復都很正常。一定要抱一顆平常心對待,隨時準備從零開始重新調整寶寶的作息。也不要因為一些特殊時期就覺得規律作息和睡眠訓練沒用,實際上大趨勢上都是在好轉的,如果不進行規律作息和睡眠訓練,情況只會更糟!
2.固定寶寶晚上睡覺時間和早晨第一頓奶時間,臨近晚上睡前的兩頓飯可以適當多餵些,可以使寶寶晚上睡的時間更長一些。
3.加輔食後,輔食和吃奶時間都算吃飯時間,依舊要遵守作息時間間隔。兩頓飯中間不要餵零食,可以適量喝點水。
7
6個月以上 並覺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一妞剛好滿6個月。最近遇到的新問題是:她清醒時間越來越長,白天小睡面臨並覺問題,白天活動量也有待加強。
目標:在7個月完成並覺,將每天3次白天小睡過渡到上午下午各一次小睡。
下期預告:【寶寶優質睡眠路上的攔路虎】
(猛長期、睡眠倒退期、厭奶期、跳躍期、大運動發展期)
敬請期待!
5.你不得不知的猛漲期
一媽剛開始給一妞做規律作息和睡眠引導的時候,有長輩說「搞這些有什麽用,小孩子就是貓一天狗一天,反反復復,你今天給她訓練好了,過兩天照樣要哭鬧,沒用的」。
對於這些話,一媽既認同又不認同。
不認同在於誰說寶寶就應該哭鬧?寶寶哭鬧是因為沒有了解他真實的需求並且滿足他。規律作息的好處在於可以讓媽媽更準確地抓住寶寶的需求,及時有針對性的滿足他,那麽他在大的趨勢上一定是越來越天使的,並且會改變以哭鬧作為提出需求的唯一辦法。
認同在於「貓一天,狗一天,反反復復」這個比方來形容一歲以內的小寶寶的表現,真是很貼切。
但是不能因為寶寶的反復變化就放棄去了解寶寶的真實需求並對其進行引導,抱有僥幸心理而去偷懶,孩子的成長很快會告訴我們這個懶偷得有多麽難以彌補。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才不枉為人父母。
一媽就來梳理一下寶寶睡眠路上的「貓一天,狗一天」。
今天先講猛長期,後面幾期會分別談睡眠倒退期、大運動發展期、跳躍期、厭奶期等,歡迎持續關註~
2
首先,猛長期是指嬰兒的發育並不是勻速成長的,而是會在某些特定的時間段突然成長一下,這個特定的時間就是「猛長期」。
爸爸媽媽可能會有這種感覺「怎麽一夜之間,感覺寶寶突然長高好多,變重好多,衣服變小了」這種感覺沒有錯哦~其實這就是寶寶剛剛經歷了猛長期。
兒童發育最快的兩個時間點:
一是在小寶寶時期,尤其是出生第一年,你會發現剛出生的寶寶只有50厘米左右,而到他滿周歲的時候就已經80厘米上下了,短短一年成長了將近30厘米,速度是不是很驚人?
第二個時間點則是在青春期,可以說青春期其實也是一個猛長期,短短的一年功夫可能一個小毛孩子就會長成一個壯小夥!
說起青春期,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都是自己親身經歷並且都還記得很清楚。我們在青春期時,不僅僅是生理上的巨大變化,隨之而來的還有心理上的巨變,比如叛逆、特立獨行、開始有自己的主見和觀點、開始獨立等等,想必大家對自己的青春期一定歷歷在目。
其實倒推一下,寶寶的猛長期和青春期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寶寶在第一年所經歷的巨變,不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在頻率和程度上都是遠遠超過青春期的。所以這麽說,應該就很好理解,寶寶在特定的猛長期裏表現出來的煩躁、少覺、飯量變大、哭鬧的原因是什麽了吧?
那麽寶寶猛長期一般都會在那些時段發生呢?
一媽用五毛錢畫工畫了一個示意圖給大家將就看~
可以看出大致是在 7~10天、2~3周、4~6周、3個月、4個月、6個月、9個月。 每個孩子有差異,前後會有一些出入,不會完全特別準確按這個時間來。每次猛長期 大概持續2~7天 。
3
一妞的經驗:
7~10天的猛長期 :當時一媽忙著開奶,天天痛苦的抱著吸奶器吸奶,錯過了她第一個猛長期。
2~3周的猛長期 :一妞在15天開始進入第二個猛長期,當時一媽剛剛知道這個概念,規律作息也剛剛起步就恰逢猛長期,那幾天一妞各種煩躁、睡眠品質降低、還不停要喝奶,感覺像是全天掛在胸上,並且本來半夜起來2~3次的,到了那幾天幾乎一晚上就不睡覺了,要不停餵奶,簡直要崩潰,甚至讓人質疑規律作息是否有效。但是過了3天,突然有幾天她一下又安靜了,哭鬧減少,睡眠時間增長,晚上甚至可以睡5、6個小時一醒。一稱體重,果然飆升了一下,才意識到,剛剛經歷了猛長期。
第4周的猛長期 :因為有之前的經驗,心裏已經有了預期,反而可以很平靜地面對,並且透過體重的曲線,還能大致判斷猛長期的到來時間。這次猛長期的三天,規律作息稍微會放松一些,給寶寶增加餵奶頻率,也會在她很煩躁的時候偶爾抱睡奶睡,在這三天不強求吃玩睡,盡量遵守,但如果她心情太差還會稍微放任一下。
3個半月的猛長期 :與厭奶期撞在了一起,一個禮拜晚上一兩個小時一醒簡直要崩潰,透過追奶和耐心等待,總算渡過,但也是累到要吐血的感覺。
4個半月的猛長期 :與翻身大運動發展期、睡眠倒退期、跳躍期重合,基本表現感覺更偏向於後三者。
6個月 :已經可以自主入睡,並且規律作息,總體表現平穩,偶爾有煩躁,精力越發旺盛,需要充分放電,並且開始並覺,睡眠時間縮短。
4
說了那麽多,其實猛長期的表現也已經都講到了,這裏在總結一下猛長期的表現:
猛長期寶寶為什麽會煩躁呢?其實很簡單啊,在這幾天寶寶體內的激素快速分泌,各個器官都在瘋長,這個感覺就好比媽媽們剛生完孩子體內激素紊亂,心情猶如坐了過山車一般是一個道理啊。這麽去理解,寶寶再煩躁哭鬧的時候,媽媽們是不是心理壓力會小很多呢?雖然寶寶猛長期會很煩躁,媽媽也會很疲累,但是我們還是應該高興的,這說明寶寶正在飛速成長啊!
寶寶為什麽不停地哭著要吃奶?因為之前的奶量已經不能滿足寶寶的成長了,寶寶只有多吃才能吃夠成長需要的量呀。這也正是追奶的黃金時機!有些媽媽會在猛長期過後有漲奶的感覺,是因為猛長期過後寶寶的飯量又有所減少的緣故呢。
5
面對猛長期,媽媽應該怎麽做呢?
推薦用到的工具:電子秤、APP成長曲線
好用程度:❤❤
推薦原因:小月齡的寶寶,尤其是母乳親餵的寶寶,很難摸清到底有沒有吃飽。有了體重秤,每天稱一稱,隨時跟蹤寶寶的成長。另外,頭三個月有好幾個猛長期,猛長期的那幾天,小家夥飛速成長,也比較煩躁,容易哭鬧,每日給寶寶稱重可以準確捕捉寶寶的猛長期,合理應對寶寶的煩躁與哭鬧。而到了寶寶厭奶期,親餵的媽媽更是會心裏沒底。這時,體重秤就顯示出它的用途了。只要寶寶體重穩步上升,就可以不用擔心哦~追奶的時候也可以追蹤寶寶每日體重變化,了解追奶效果,減輕媽媽心裏壓力。體重秤可以配成長記錄這款App使用,直觀看到寶寶成長曲線和百分比。
面對猛長期,媽媽應該怎麽做呢?
推薦用到的工具:電子秤、APP成長曲線
好用程度:❤❤
推薦原因:小月齡的寶寶,尤其是母乳親餵的寶寶,很難摸清到底有沒有吃飽。有了體重秤,每天稱一稱,隨時跟蹤寶寶的成長。另外,頭三個月有好幾個猛長期,猛長期的那幾天,小家夥飛速成長,也比較煩躁,容易哭鬧,每日給寶寶稱重可以準確捕捉寶寶的猛長期,合理應對寶寶的煩躁與哭鬧。而到了寶寶厭奶期,親餵的媽媽更是會心裏沒底。這時,體重秤就顯示出它的用途了。只要寶寶體重穩步上升,就可以不用擔心哦~追奶的時候也可以追蹤寶寶每日體重變化,了解追奶效果,減輕媽媽心裏壓力。體重秤可以配成長記錄這款App使用,直觀看到寶寶成長曲線和百分比。
下一期將講大運動發展期,歡迎持續關註公眾號【一妞家的事】。
6.大運動發展期
常聽人說寶寶3歲前最累人。其實,累肯定是會累,但是寶寶成長的頭三年也是最幸福的三年。「這世間只有父母的愛指向別離」,孩子這一生最依戀爸爸媽媽的時間段恐怕也是這三年,一眨眼,寶寶就長大了,有了自己的玩伴和圈子,和爸爸媽媽的距離也慢慢因為獨立而拉開。
頭三年裏,第一年則是給爸爸媽媽驚喜最多的一年,你會看見寶寶第一次笑、第一次翻身、第一次爬、第一次說話,每天都會因為發現寶寶又get到新技能而驚喜的恨不得讓全世界都知道,各個化身朋友圈的曬娃狂魔,這種欣喜只有當媽媽後才能理解。
今天一媽就將自己苦心轉譯的法國權威育兒書和一妞成長經驗結合起來,梳理一下寶寶人生第一年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第一個階段運動發展特征
(0-3月)
0-1月:
略微擡頭,揮舞手腳
1-2月:
轉頭追蹤物品,頭可以短暫擡起,雙腳變得有力氣
2-3月:
可以更長時間的擡頭,與人開始有些互動
滿3個月時get技能
開始辨識不同的面部和聲音
當看到人或者聽到聲音會微笑
開始對更多復雜的物品感興趣
開始對陌生的面孔有反應
更好的掌握頭部的運動
運動協調能力提升
開始想伸手抓取物品
註意事項
從出生開始每天就可以讓寶寶俯趴一會,從每次5分鐘一天一次,慢慢延長,每次到15分鐘一天兩三次。有的寶寶不樂意趴,一趴就哭,家長也不舍得讓寶寶趴,這樣使孩子的頸椎、手臂一直鍛煉不到位,限制了寶寶運動發展。
一妞一些有趣的片段:
1個月天天像黑社會女老大一樣緊皺眉頭
2個月會對人笑、拋媚眼,喜歡踢腳揮手,愛玩健身毯。
3個月會表達不滿委屈的情緒,開始往嘴裏塞東西,進入口欲期。
第二階段運動發展特征
(4-6月)
3-4月:
可以長時間擡頭和肩膀,開始翻滾,準備翻身
4-5月:
可以向一個方向翻身,有支撐時可以短暫坐
5-6月:
開始準備爬,喜歡發出聲音,有時可以無支撐的坐一會,向兩個方向翻身
滿6個月時get技能
可以抓住小物件
轉頭去尋找聲音來源
牙牙學語的發出一些簡單的聲音
開始吃固體的食物,有時吃的少也屬正常
可以獨自玩耍一會
喜歡咬各種物品
能夠自主的翻身
開始用手去探索世界
註意事項
在房間鋪滿軟墊,家具的棱角註意軟包,電源電線藏起來,易誤食吞咽的物品收起來,可以用監控器。不急於讓寶寶坐,要舍得讓寶寶多趴,可以用些玩具鼓勵寶寶往前爬。
一妞一些有趣的片段:
4個月一聲怒吼開始翻身,只能往右邊翻,開始抓握玩具,喜歡手搖鈴、咬膠。進入睡眠倒退期。
5個月喜歡用嘴發出「噗噗」的聲音,左右都可以翻身。喜歡照鏡子。開始辨識人臉和聲音。
6個月探索自己的身體,扔東西,甩胳膊,啃腳,開始認生、進入分離焦慮期。
第三階段運動發展特征
(7-9月)
6-7月:
獨立無支撐坐一會,在支撐下能站立片刻
7-8月:
把物品從一只手轉移到另一只手,手指精細運動發展,可以從爬轉變到坐
8-9月:
手指運動,對遠處的物品感興趣
滿9個月時get技能
尋找遠處和視線外的物品
試圖模仿說話牙牙學語
更為獨立的爬行移動
開始掌握物品並試圖理解物品的用法
註意事項
櫃門安全鎖,高處不離人。長牙後開始註意口腔清潔。地面保持潔凈。不要把寶寶裹得難以伸展,衣服著裝都要讓他可以靈活運動,鼓勵寶寶多爬。
一妞一些有趣的片段:
7個月喜歡搶大人手中的東西、喜歡撕紙,開始牙牙學語,快速爬行,對大人喚她的名字會有所反映,偶爾可以自己支撐自己坐起來。進入語言敏感期。
第四階段運動發展特征
(10-12月)
9-10月:
指尖運動更為順暢,一瞬間獨立站立,運動量加大,把物品放入箱子,準確的抓住他想要的物品
10-11月:
長時間獨立戰立,能把物品根據形狀放在正確的位置
11-12月:
表達出自己想要的東西,開始行走
滿12個月時get技能
開始尋找他想要的物品
當你在另一個房間叫他的時候,他可以找過來
清晰的說「爸爸」「媽媽」等簡單詞匯
學習走路
可以指出他想要去的地方
註意事項
剛開始在家行走可以光腳,如果穿鞋一定要買品質過硬的學步鞋。學步車在法國屬於禁止使用之列,可以選擇學步推車。
一些誤區
1.大運動發展越早越好
在書中也明確提到,以上特征只代表平均值,每個寶寶發育有時間早晚區別非常正常。運動發展的時間早晚不能代表任何問題,不能因為寶寶在某項上有所滯後就輕易質疑寶寶的發育水平與能力。如覺得有異常請直接去醫院咨詢專業的兒科醫生,不要妄加推斷或者下定論。
2.父母長輩過於敏感
有些長輩和父母過於敏感,舍不得讓寶寶受一點點「委屈」,受不了寶寶一點點哭聲或者哼哼唧唧,反而限制了寶寶自身的健康發展。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孩子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麽脆弱,寶寶在學習趴爬坐站,偶爾有磕磕碰碰都再正常不過,不能因為一點點磕碰就不舍得讓寶寶去運動了。實際上運動機能發展的好,睡眠和吃飯都會進入良性迴圈。
3.安全意識不明晰
有些長輩和父母雖然很心疼寶寶,害怕寶寶運動時傷害到自己,而到了實際上應有的正確安全意識反而非常薄弱。比如:不重視家裏設施的安全防護,以減少限制寶寶運動為方式,防止寶寶受到傷害;以心疼孩子為借口,在扶梯、在車水馬龍馬路上、在快速行駛的車上,抱著僥幸心理選擇抱著孩子而非乘坐更為安全的嬰兒車、安全座椅等;隨便給孩子餵大人吃的食品產生誤吞誤咽等問題。這種現象在年齡大的長輩更易出現,而年輕的父母有時忙於工作為了家庭和諧,對這種原則性的問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在原則性問題上讓步,為孩子的安全埋下隱患。
7.可怕的2歲表現【爸媽保命指南!!!】
還處於1歲半以前的乖乖寶寶階段的爸媽們
相信我
這篇你一定會用得上......
下一期將給出幾個具體的常見情景以及實際操作處理方法哦~內含一媽獨家小妙招,記得持續關註哦!~
8.敏感期應對的武林秘籍
敏感期是孩子成長道路的一個個小關卡,而讓這些小關卡變得輕松有趣還是變得困難重重全在於家長的引導。
對於孩子的每個敏感期,其實應對的武林秘籍都是一樣的,一共分為幾種不同的境界——
入門小白境界 :不用成人的標準和價值體系來簡單粗暴的評價孩子的行為。
出入江湖境界 :理解孩子敏感期背後的本質原因。
武林高手境界 :不過多幹涉孩子成長空間,給孩子安全範圍內的自由。
絕頂大師境界 :引導鼓勵孩子在敏感期多多體驗,建立良好思維邏輯。
一個個敏感期構建出了孩子一生的安全感、生活習慣、思維邏輯的基礎,所謂「三歲看大」,正是這些敏感期所累積出來的現象啦~
一妞自從過了一歲以後,不再是之前那個只要吃喝拉撒玩睡滿足了就乖乖的寶貝了
她開始變得特別有自己的主意
比如
她很不喜歡別人摸她的手,除非她主動伸手過來
她會自己發明很多玩具的玩法,並樂在其中,每次完成後都開心的給自己鼓掌
她拒絕別人給她餵飯,一定要自己掌握吃飯的節奏,想吃的時候嗷嗷狂吃,不想吃的時候任你怎麽利誘堅決不開尊口
她特別喜歡在滑滑梯裏爬上爬下鉆來鉆去,並且把小玩具一個個撿到桶裏,再倒出來如此反復
當她發現自己學會了一個新技能的時候,會興奮很久,並且大聲叫喊,吸引大人註意她的表演,大家給的鼓勵越多她表演的越起勁
她很想什麽都自己來,自己穿衣服、自己關燈、自己刷牙,困了會把你拉到床邊指指床和睡袋要求睡覺
這樣每個一點一滴的小細節讓人很是興奮,看到她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充滿了熱情,仿佛讓我也重拾了童年的樂趣,而這些小細節正是一個個敏感期拼湊起來的。我和一爸將不安全的因素挨個排除,除了廚房和廁所的門關上,其他所有房間,任她到處小跑玩耍,盡量給她在安全範圍內保持一定的自由和空間,任她探索。
8.應對可怕的2歲8大方法
針對年齡:1.5歲~3歲
1. 教孩子表達情緒
針對問題
不知道孩子到底要幹嘛
孩子總是無緣無故發脾氣
孩子不太說話,沈默寡言
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如果在氣頭上,不妨等冷靜下來再和孩子溝通處理問題。
有的孩子在氣頭上,不發泄完情緒,不管誰介入都沒用,反而會使情緒累積的更多。這時不如 讓孩子發泄一會 ,同時也是 給家長自己整理自己情緒的緩沖時間 。在處理這種情景時,家長自己的情緒管理其實更為重要。只有在你自己冷靜的情況下,才不會給孩子的情緒進一步累加的機會,才可以給孩子營造一個相對安靜安全的環境去處理自己的情緒。
「哭什麽哭?沒出息!」「不許哭,再哭我就...」「你這小孩怎麽這樣」類似於這樣的話如果你經常控制不住說出口,那麽最好還是給彼此一個冷靜的時間吧,先問問你自己有沒有情緒,再去想想你憑什麽要求孩子不能有情緒? 一個不會管理自己情緒的家長必然只能培養出不會控制自己情緒的孩子。
客觀的看待孩子生氣哭鬧這件事, 有情緒並不是錯 ,「不許哭」這種話其實是在拒絕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而真正的情緒管理, 首先要承認情緒的存在,然後給情緒一個出口讓它釋放 。允許孩子有脾氣,教會孩子在有情緒的時候直接表達,引導孩子透過直白的語言「我生氣了」「我傷心了」來表達情緒並且給孩子發泄情緒的渠道和空間。
不要為了不讓孩子哭,就放棄一些原則和底線。孩子需要的是 一定範圍內的自由 ,絕非完全的放飛自我(否則你很有可能得到一個熊孩子哦)。合理的要求及時滿足,不合理的要求在第一次提出來就要果斷拒絕,並且一直堅持,用各樣的方法(後面會提到)堅定而溫和的透過言行傳達「 有情緒是正常的,發泄情緒是合理的,但是這件事並不會因為有情緒就可以隨意改變 」
2. 轉移註意力
針對問題
孩子一直哭鬧不能安撫
孩子一直做一些很危險的事
如果孩子哭鬧或者做危險的事情不聽勸阻無法正面溝通,不如試試 假裝不理睬,背對著孩子,假裝玩的很開心 (可以父母雙方配合,假裝兩個人玩的很開心更好), 發出大到可以吸引孩子註意力的聲音 。一般一會時間孩子就會好奇的湊過來看,這時候讓孩子參與到你們的遊戲中,他會很快忘了剛才發生了什麽
用合適的活動替代不合適的活動 。如果孩子經常做一些同型別的危險事情,或者總為同樣的理由哭鬧。將與這樣不合適的活動相關的物件全部移除,並且幫孩子重新開發新的合適的活動作為樂趣。孩子的註意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悄無聲息地轉移他的註意力,比直接否定禁止孩子做某件事效果更佳,並且「可怕的2歲」作為孩子的叛逆期,經常會出現父母越禁止他幹什麽他越幹什麽的情況,反復正面禁止反而起到了強化他的行為的作用,采取側面轉移的辦法,悄無聲息地讓他忘掉不正確的行為。
案例:
上周某天晚上,一妞因為想玩很危險的插線板,一爸將她一把抱走禁止她玩,她非常生氣倒在地上嗷嗷大哭,同時還用頭去磕地,一爸扶起她告訴她不可以玩插線板並且不要磕地,一妞反而愈發生氣抑制不住大哭,不管誰抱都安撫不下來。
一爸先很沒耐心的讓孩子不要哭了,他自己帶著情緒一妞不僅沒有停下來反而脾氣更大更覺得自己委屈。一爸只好一妞自己先發泄了一會情緒,聽著她的哭聲稍有減弱的時候,我趁虛而入一把抱起她繼續安撫,結果不曾想,她反而哭的更兇了,覺得自己很委屈,沒有做錯什麽事情,還想繼續玩插線板。這個是不可能滿足她的,為了防止她用頭磕地我只好將她放到嬰兒床裏。她進到嬰兒床裏哭得更兇了。
這時,一爸靈機一動,提示我背對著嬰兒床,和他玩拍手遊戲,而且拍手聲音很大,配合著有節奏的說「拍打拍打拍拍背打」,同時我們兩個戲精假兮兮的發出嘻嘻哈哈疑似很有趣好玩的笑聲,用這幾種聲音蓋過她的哭聲。結果她很快被我倆吸引了註意力,哭聲漸漸減低,偷偷的瞄我倆在玩什麽,過了一會爬起來扒在欄桿上竟然還咯咯笑起來,臉上還是滿滿的鼻涕眼淚掛成行。我們回頭一看她,她就嬉皮笑臉的要求我們把她抱出來一起玩,早把插線板、生氣憤怒拋在腦後,完全忘了自己為啥哭。從此以後「轉移註意力」成了我家百試百靈的一計妙招。
3. 讓孩子自己做主
針對問題
孩子不讓碰他的東西
孩子經常拒絕
尊重孩子敏感期規律,尊重孩子的物權 。不用強迫孩子分享,動他們的東西時征得孩子同意,也給孩子建立物權意識,告訴孩子如果動爸媽的東西也應該征得同意。如果孩子有一定的秩序要求,也應該理解尊重,合理的情況下按照他們的秩序擺放。
鼓勵孩子自己穿衣、自己刷牙、自己吃飯等等活動,不要因為「弄臟弄亂」「孩子太小」等原因,剝奪孩子自己做主的權力。孩子自己玩玩具不用強迫孩子必須按大人的要求去玩。
案例:
一妞非常抗拒洗臉、刷牙,每次要洗漱都會嗷嗷大哭。同時她進入到模仿敏感期,特別喜歡玩模仿遊戲,於是一爸發明了漱口洗臉遊戲,給洗手台下架了桌子她可以自己夠到水龍頭,然後在她面前非常誇張的洗臉刷牙,並行出很搞笑的聲音,一妞自發的覺得這是很歡樂的遊戲,伸手要牙刷,並且模仿爸爸的動作刷牙,雖然塞到嘴裏的是牙刷的把手,但是她學的很開心,也在這個氛圍裏接受了爸爸洗臉。這樣的遊戲持續了半個多月,現在每天早晚她都會自己跑到洗漱台,要求站上去自己刷牙洗臉,並且非常開心。
4.忽略不該幹涉的事
針對問題
孩子之前發生沖突
孩子自己做事時遇到小挫折
相信孩子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要過多幹涉孩子之間的矛盾,不要孩子稍微遇到點挫折就沖上前去 ,不妨靜靜的在一旁觀察,其實大多數情況下孩子都可以自己化解掉的。
如果孩子過來尋求幫助,不妨 先鼓勵孩子自己去解決 ,如果解決不了引導孩子盡可能多的依靠自己能力來解決。畢竟孩子要成長,是一定需要各式各樣的小挫折中反復磨練的,如果一些小挫折你不給孩子機會自己解決,以後遇到的挫折只會越來越大,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意願與能力也越來越低。
5.用自然後果給予教訓
針對問題
孩子做一些不合適的事情,後果不會太嚴重
針對這種型別的事情,不用正面否定,不停地說「不可以」「不能」,要珍惜使用「不可以」的機會,如果孩子的生活中充斥的各種「不行」「不可以」,孩子反而不能分清問題的嚴重性。所以「不可以」應該留到後果很嚴重嚴禁做的事上。對於一些後果不太嚴重的不合適的事情,不妨讓一些後果自然發生,給孩子一些切身的小教訓,比一味地說「NO」效果更好。
這個方法是著名的教育學家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提出的著名教育法則,即「自然後果的懲罰」。盧梭的說法就是: 「應該使孩子從經驗中去取得教訓,如果他有冒失的行為,你只需要讓他碰到一些有形的障礙或受到由他的行為本身產生的懲罰,就可以加以制止 。」其實更通俗的來說,這個方法又叫做「自作自受」
案例:
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飯,那麽也不用多說,到點把飯全部收走,中間不要給零食,讓孩子餓上一頓也不打緊,但是孩子自己餓的時候就會自己反思下次該怎麽做。
6. 溫柔而堅定的用有趣的方式堅持原則
針對問題
孩子做一些危險的事
孩子一哭鬧威脅父母做出妥協
難以克制想要責罵懲罰孩子的時候
「溫柔和堅定的堅持原則」是很多育兒書都會反復強調的一種育兒方法,他強調不懲罰不暴力,很多爸爸媽媽也都知道這一方法,然而在使用上卻容易有 誤區 。很容易將它理解為:語氣溫柔不發脾氣,但是只要一直反復強調原則就可以了。在實際中往往可以達到讓孩子最後屈服於自己的堅持,其實並沒有真正關心孩子的感受也沒有嘗試用更合適的辦法解決問題,不過是透過「溫柔」的軟暴力僵持達到自己的目的。
實際上2、3歲正是孩子好奇心大爆發的年齡,他們對是非觀念認知並不明確。一媽認為: 對於處於可怕的2歲的孩子,父母首先去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邏輯,遠比用簡單重復單一的方法重要。
案例:
比如你不希望孩子去抓沙子並且往嘴裏塞,如果你用溫柔的態度堅持反復對孩子強調「不可以」可能收效非常一般,但是你站在一個2歲孩子的角度去想,在他眼裏 「危險」「不幹凈」都是一些過於抽象甚至不存在的詞語, 而想去拿手捏捏感受下細碎的沙子在手裏在嘴裏的感覺,透過這些去認識「沙子」這才是他們這麽做的本質邏輯。
理解到這層原因,你首先並不會因為孩子這麽做而生氣,反而會 發自內心的溫柔的 看到孩子大腦的發育與成長,接著你會 調整自己的預期, 你會考慮自己的要求是否苛刻,抓沙子其實是無傷大雅的,吃沙子可能會對孩子有所傷害,那麽你只需要堅持孩子不要把沙子往嘴裏放就OK。這時單純靠溫柔而堅定的反復和孩子強調「不幹凈,不要吃」,其實孩子根本聽不懂也聽不進去,不如換一個方式:用 開發一個遊戲 ,和孩子一起抓抓沙子,堆一個小城堡,放到一個小瓶子裏,和小沙子說說話等方法,轉移掉孩子想把沙子塞嘴裏的欲望,同時也滿足了孩子探索沙子的願望,並且不覺得爸媽很煩很嘮叨,或者逆反的愈發把沙子塞到嘴裏。這樣, 在不知不覺中,真正做到「溫柔而堅定」但是很有趣而不知不覺的堅持了自己的原則 。
(當然這個是針對是非觀念還不強,你根本無法講道理的2、3歲的孩子,對於更大的孩子,能接受講道理的孩子,溫柔而堅定又可以換成另一種形式)
7. 減少正面的否定,給出選項或具體期望,多多鼓勵
針對問題
當你頻頻說「不行」孩子卻逆反偏偏要這麽做的時候
對待孩子的危險行為,我們會習慣性的第一時間沖上去制止,然而有時總是收效甚微,跟孩子講「這樣做不對,很危險balalala」孩子卻不聽。其實不是孩子不聽,是對於2歲上下的孩子,他根本不知道「危險」這個概念。並且這個階段的孩子好奇心強精力旺盛,探索世界的意願強,你在不停的說「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的時候,會讓他感覺很煩,會覺得為什麽我的媽媽不讓我去探索世界,也會覺得這樣的行為得到你的回饋了可以吸引到大人的註意力,反而更加多的去重復這樣的行為。
我們小時學過的生物課上,講過「 條件反射 」這一概念,這個完全可以用到育兒上。我們想要我們的指令可以和孩子的行為掛上鉤,就要建立這樣的「條件反射」。
先 換位思考 一下,作為一個成年人,你更希望獲得正面反饋還是負面的反饋?當你的行為頻頻被制止的時候你是什麽感受?當你不能理解到制止你的人到底為啥制止你的時候你會做些什麽?你更希望得到的是什麽?
其實回答完上面這些問題,你應該已經有答案該如何給孩子指令了吧?
首先, 盡量減少正面的否定和不停的否定 。那該怎麽辦呢?當你的孩子停下了他的危險動作後,他並不知道他下一步該幹什麽,能幹什麽。這時候你需要給出他界限: 告訴他你的具體期望,或者給出兩個可選項讓他覺得他有足夠多的自由 。這時關鍵點在於:趕緊放棄你的嘮嘮叨叨, 指令一定要簡潔明了,不要超過5個字 ,畢竟對這個年齡的孩子過長的指令和說教只會讓他們摸不著頭腦。接著 只要他照做了,立刻馬上趕緊給出正面的回饋以鞏固孩子的行為,將指令與行為掛鉤。
經常說「一定界限範圍內的自由」, 這個界限範圍的給出,不單單是告訴孩子「你不可以做什麽」,其實要更多的告訴孩子「你可以做什麽」,告訴孩子你的可選選項其實很多很多,這才是真正的「自由」。
案例:
一妞經常爬上爬下,非常危險,而我沒有別的辦法,每次只能大叫「停下來!」「不可以!」但是往往她會覺得更加好玩,反而會重復危險的動作,而如果我強硬的去把她抱走,她就會生氣的嚎啕大哭。然而我看到在creche(法國接收3個月至3歲兒童的公立托兒所)一個班7、8個孩子,也是會滿屋子上下竄,但是老師只需要發出一個指令,像魔法一樣神奇,孩子們都非常乖的立馬停下危險動作。由於我法語不太好,所以專門抽一天拉著老公去學習creche的老師是怎麽做的,到底和孩子念了什麽奇妙的咒語。
原來creche的老師在孩子做出危險動作的時候,會給出一個具體的指令,比如「坐下」「去玩玩具」,有的孩子比較頑固的時候會拉著孩子問「NO,不可以這麽做,現在你是要看書呢?還是要玩玩具?」當孩子按照指令,或者選擇某項安全的活動的時候,老師都會及時的回饋給孩子鼓勵「Tres bien!」(非常棒!)
可以看到老師不是只會說「NO」,他們會在制止孩子行為的同時,迅速給他們 一個其他具體的要求或選項,讓孩子知道自己不可以做這件事後到底可以做什麽事,當他們做了正確的事立馬給出鼓勵強化孩子的行為。 反復進行,這樣一個指令就可以變成一條簡單的「咒語」,我也因此學了幾句這樣的咒語,一妞做一些危險動作的時候,我不再說「不可以!」而是換成「Assieds-toi」(坐下)每次她都會神奇的坐下。我也用這方法開發了自己的小咒語,將之前「你咋還不睡覺,太晚了,快睡吧」變成「躺下~」這樣簡單明了的要求指令,收效神奇!
8. 提前預約
針對問題
出門在外孩子不配合,要這要那
有時我們大人總是很自大的做出一切決定和日程安排,卻從來不問問孩子的意見,並且還會拿「孩子還小,啥都不知道」作為借口自我安慰,然而等一出門就發現計劃不如變化快,孩子總會用他的方式改變你精心做好的規劃。於是就經常有在超市賴著不走,啥東西都想要,看到遊樂場挪不動步,只能在各種生拉硬拽和哭嘰尿嚎中尷尬結束行程。
其實經常說要和孩子平等對話,也就體現在這裏。如果你安排了某一天的日程,不妨 提前給孩子描述一下這一天將會做些什麽事 , 並且把這些事對於他來說有什麽有趣的地方告訴他 ,如果孩子喜歡要這要那,可以在采購日之前跟孩子提前預約:「今天你可以買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哦!但是只能有一樣!所以這個機會好好珍惜」
當然,預約不僅限於此,根據平時孩子的表現,提前預知一下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還可以和孩子商量一些「 可愛的約定 」轉移對不合理要求的註意力,比如:今天我們出門有一個任務哦,撿5片好看的樹葉。這樣孩子的註意力可能就會轉移在這些小遊戲上,一路也會很配合。
下面將給大家5道棘手的課後題,透過今天的8種方法都可以完美化解~
快來測試下自己掌握了多少!
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分享自己的解決辦法!
1.孩子崩潰大哭,無法安撫怎麽辦?
2.將玩具撒的滿地/不好好玩只搞破壞怎麽辦?
3.孩子在商場、飯店、飛機、火車等公共場合提出無理要求,不滿足就撒潑怎麽辦?
4.孩子總做些危險的事情,攔也攔不住,說也不聽怎麽辦?
5.孩子半夜不睡、不好好吃飯、總是很煩躁脾氣不好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