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腸道菌群和壽命長短有關系嗎?長壽的人腸道是怎麽樣的?一文教你看懂!

2023-06-29新聞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老化伴隨著相關疾病的出現,而腸道微生物群也會向有害細菌群的方向轉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生態失衡」。目前已有大量的實驗與研究顯示健康、年輕的微生物群與長壽之間的聯系,國內關於長壽與腸道菌群的相關研究也獲得了新的進展。

一、腸道細菌健康的人似乎更有可能活得很長。

2023年4月發表在【自然】子刊【自然·衰老】雜誌上的這項研究,建立在對中國廣西地區大量百歲老人及老年、年輕人對照組進行生物樣本采集、分析研究的工作基礎上,透過仔細測量和分析百歲老人與年輕人的腸道型別,重點關註多種細菌的變異和組成。

雖然這項研究在人口統計學上受到限制,因為它僅限於中國廣西的一個社群,但樣本量相對較大:297名100歲以上的人,301名90至99歲的人,386名66至85歲的人,277名45至65歲的人,以及314名20至44歲的人是這項研究的佇列。在最初的研究18個月後,對45名百歲老人進行了縱向分析。

研究人員檢查了各種細菌族群,發現根據最能驅動腸道的細菌將腸道型別分為四組:擬桿菌、埃希氏誌賀氏菌、普雷沃泰拉以及布勞蒂亞。這些腸道型別中沒有一種在任何年齡組中占多數。相反,擬桿菌在兩個較年輕的群體中有大約44%的多數,而埃希氏誌賀氏菌在第三大組中有36.5%的倍數,在第二大組中有42.2%的倍數。然而,這一趨勢在年齡最大的群體中發生了逆轉,該群體中有29.6%的成員擬桿菌腸型(在前兩次中不常見)38.0%埃希氏誌賀氏菌群。雖然大多數百歲老人是女性(在這項研究中占77.1%),但研究人員在微生物取樣中沒有發現任何基於性別的差異,身體品質指數的差異也沒有解釋隨著年齡的變化。

二、尋找特定的分類群找到長壽腸型的規律

當研究人員仔細觀察相關細菌的各種分類時,腸道細菌和健康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明顯。與病理學相關的四種細菌群:克雷伯氏菌, 鏈球菌, 腸桿菌,以及紅球菌,被發現更有可能發生在第三古老的組。同時,研究發現具有益生作用的菌群在年輕人和百歲老人身上富集,而抗炎活性相關的其他菌群以同樣的方式富集。

廣泛多樣的有益腸道微生物群被發現對維持穩定性很重要。這項研究的縱向部份發現,菌群多樣性更大的百歲老人在中間的18個月內不太可能改變他們的腸道微生物群。同時,百歲老人也有特定的生物標記,研究中發現了29種生化特征表明糞便樣本更有可能來自百歲老人,也就意味著未來可以透過腸道菌群的某些特定標記物來判斷這個人是否具有長壽的可能性。

結論

不同年齡人群中腸道型別的廣泛多樣性,以及百歲人群中腸道型別和健康之間的聯系,表明維持腸道微生物群健康與長壽有關。人們不太可能在年輕的時候擁有這種腸型,在年老時發生變化,然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又變回年輕的腸型。相反,更符合邏輯的解釋是,這項研究中的許多百歲老人從一開始就沒有失去他們的年輕腸型,他們的飲食習慣和其他個人特征使他們的腸道微生物群保持年輕的結構。

要想直接證明這種聯系,需要對一個大群體進行數十年的監測,以確定一個人患某種腸道病毒活到老年的可能性。然而,腸道健康和整體健康之間的關系是眾所周知的,這項研究增加了表明腸道微生物群顯著影響衰老的證據。

有趣的是,這篇研究成果的第一作者單位是一家廣西本土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廣西愛生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愛生生命」),為什麽強調這個?因為一般來說作者機構的姓名標示為論文工作主要完成機構的名稱,對論文有實質貢獻的機構按貢獻大小排序。一家企業作為第一作者單位,說明這家企業完成了這項科研成果全部或者大部份的執行工作,包括前期龐大的數據采集、分析研究,也就意味著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人才、時間,這無論是國內外都是很罕見的,因為這些工作一般都是由研究院、高校、醫院等機構透過申請一定科研經費完成的。中國在生物科技領域,甚至說在長壽研究這一極其超前的領域,有能夠開展這種程度研究的科研型企業出現,並且具備將其產業化、市場化的實力與前景,說明我們真正從「制造」轉向「智造」的過程中取得了進步,這是值得慶賀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