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年終特稿·皖象更新丨開發區怎麽建?看合肥高新區如何「打樣」

2023-12-29新聞
央廣網合肥12月29日訊息(記者徐鵬)「開發區是安徽工業經濟的主戰場、高端產業的集聚地、改革開放的排頭兵。」2023年11月27日,安徽省委書記韓俊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會上進一步指明了開發區的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明確了其在全省高品質開發中的重要地位。
會議提出,要增強改革緊迫感,著力解決開發區體量能階、主導產業培育和體制機制等方面問題。要把握改革著力點,理順開發區和行政區關系,深化簡政放權,提升為企服務能力。要確保改革實效性,完善獎懲機制,強化賽馬比拼,「一區一策」推進改革,增強開發區創新發展動能,為安徽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合肥高新區航拍圖(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作為全省勇當科技創新、產業創新開路先鋒的主戰場,近年來,合肥高新區持續發力,秉持「築境-聚人-營城-興業」的城市發展邏輯,探索出了一條高品質發展新路,激發了創新創業的無窮活力。
產業集聚的「科創樣板」
合肥高新區,這片僅用全市1.1%的土地創造了全市15%的GDP。
從人工智慧到量子資訊,從先進制造到前沿科技,穩中高品質發展靶心,創新的火花在這裏迸發,讓高新區在搶抓戰略機遇中獨占鰲頭。
作為一家科技創新企業,位於高新區的科大訊飛從創業之初就抱著「頂天立地」的態度,對源頭核心技術創新矢誌不渝地投入、攻關、叠代、前進演化。
星火大模型釋出會(央廣網記者 徐鵬 攝)
「創業24年,我們每年都會拿出20%左右的營收,投入在源頭研究創新上。其中,70%放在關鍵技術和產品的突破上,約20%用於未來3-5年關鍵技術的研發,10%是用自由的眼光看更遠的未來。」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告訴記者。
持續在自主可控的源頭核心技術上搶占高地,為訊飛星火的「智慧湧現」積澱了足夠多「底氣」。2022年底,訊飛啟動了星火認知大模型研發攻關。從今年5月6日對外先發到10月24日3.0版重磅釋出,170余天的時間裏,訊飛星火在程式碼能力、多模態能力、邏輯推理等大模型七大核心能力上全面升級。
當前,各地謀劃發展未來產業的勢頭方興未艾,全國眾多省份圍繞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領域積極培育主導產業。
合肥高新區也不例外。坐落於此的中國科大先研院工程技術中心,深耕人體營養代謝精準檢測與智慧化幹預核心技術,引領數位營養科技發展,開發了系列數位營養診療裝置與系統產品,為科研、臨床和大眾提供先進的國產化營養診療服務產品。
國產智慧代謝艙(央廣網記者 徐鵬 攝)
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王遠介紹,「我們開發出的國內首套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智慧代謝艙,並進一步拓展整合了人體代謝組學分析與腸道菌群宏基因組學分析,實作對人體代謝多維度、多層次動態監測於整合分析,形成了獨特優勢。」
以上這些,都只是高新區產業高品質發展的縮影。如今的高新區,已構建起以新一代資訊科技、光伏新能源、生物醫藥、公共安全為引領,家電、汽車為支柱,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421」產業體系,是合肥獲批人工智慧、積體電路2個國家戰新產業集群的核心載體。
在這裏,分布著量子資訊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大高新園區、中科院創新工程研究院、離子醫學中心及合肥市科技館等一批國際化重大工程科研院所和大型高尖端科研計畫,已然是全市乃至全省創新發展的「策源地」。
短短數年時間,合肥高新區人工智慧產業企業新增620余家,其中上市企業新增5家,累計集聚企業超1000家,產值實作翻番增長達到600億元,主要產品市場占比位於全國第一梯隊,國內市場份額達70%,智慧芯片等領域持續賦能高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跑出營商環境「加速度」
好的營商環境既是生產力,又是競爭力。營商環境評價「硬」指標,落在實處的是高新區關心企業的「軟」服務。
中科星圖測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高新區空天資訊工業的代表性企業。今年2月,該公司成為國內首家空天資訊及商業航天新三板掛牌公司。
「到合肥前,我們也考察不少城市,最終更感受到合肥的支持和誠意,也看到本地領導對空天產業的理解。」中科星圖測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牛威對記者說,「我們自從落地以來,高新區對我們在資金、人才、場地等方面支持力度都很大,對企業人才培養和後續發展都起到了支持和促進作用。」
零重力研發的eVTOL飛行器(央廣網發 陳鑫 攝)
「營商環境好、政策支持力度高、合肥高新區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研發、生產環境,選擇這裏毋庸置疑。」同樣是招引而來的零重力飛機工業(合肥)有限公司負責人說道。高新區透過空天資訊專項政策支持、廠房裝修資金補貼等切實行動,助力企業快速成長,零重力在落戶合肥一年多的時間內實作了多款新能源航空器研制、試飛。
記者了解到,在合肥高新區的10萬戶經營主體裏,有接近8萬家是企業。企業占比高,為合肥高新區乃至全市的GDP、稅收等都做出了更大的貢獻。其中,科技型企業占比最大,從發明專利數就可見一斑。統計顯示,園區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累計突破1.7萬件。
這一切的背後,都離不開高新區全力深化機制體制改革,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從而營造出了優越的創新創業沃土。
位於高新區的中安創谷科技園(央廣網記者 徐鵬 攝)
首開全國企業登記「一次不跑」先河、全國首創「容缺收件」模式、率先開展「證照分離」改革、發出全省範圍內首張實行簡易登記的個體工商戶執照、率先開通G60科創走廊長三角「一網通辦」區級視窗······高新區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創下多個全國、全省「第一」。
多項改革措施與高新區其他創業創新政策形成疊加效應,實作了激發活力、增強動力、釋放潛力的積極效果。2022年,在全國178個國家級高新區中,合肥高新區位居第七名,連續九年穩居全國十強。
「近年來,我們將最佳化提升營商環境作為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舉措,透過轉變服務理念、改進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企業的滿意度。」合肥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說。
雙向奔赴擦出「創新火花」
低空無人配送、虛擬手術間、AI運動場······事關生活方方面面的變化即將出現,一批新場景正在讓科技兌現想象,讓科幻照進現實。
科大矽谷核心區位於高新區(央廣網發 宋炎駿 攝)
12月19日,科大矽谷科創大會在合肥舉辦。會上,合肥市新質生產力領域場景清單——2023年度第三批場景清單重磅釋出,其中包括30個場景機會及30個場景能力。從場景機會清單來看,包括「特色」場景16個,「小切口」場景14個;從場景能力清單來看,涉及產業發展、城市治理、綠色生態、社會民生、數位基建等5個方向。
選擇在科大矽谷科創大會上先發這一重磅清單,歡迎更多場景落到科大矽谷,是一次加速創新資源集聚科大矽谷的舉動。
2022年,【「科大矽谷」建設實施方案】應運而生。其中,核心區位於合肥高新區,布局一批高品質創新創業平台
由此,開啟了一片創新熱土與一顆科創核心的雙向奔赴。
「只有銳意創新的土壤,才能培育出更多的創新苗木。」合肥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科大矽谷建設的核心區,高新區肥沃的創新土壤,為其搭建了良好的發展平台,也是其崛起的基礎。
自啟動建設以來,高新區以「厚植創新生態,感召五洲英才」為使命,實施空間載體建設工程、創新研發機構建設工程、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工程、創新人才集聚工程、科技金融示範工程、「科大矽谷」發展保障工程「六大工程」,全力推動「科大矽谷」建設。
這裏,幾乎每月都有國家重大專項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究成果釋出,每周都有科技型企業釋出創新產品,每天都有一家科技成果轉化的公司設立。
眼下,高能階創新資源不斷加速向合肥高新區聚集。合肥量子國家實驗室、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慧院、數據空間研究院,「天都」深空探測實驗室,江淮前沿技術中心、國際先進技術套用推廣中心等一批國字號平台落地,讓合肥高新區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集聚密度進一步提升,也為加快科大矽谷建設註入了新動能。
「量子大道」(央廣網記者 徐鵬 攝)
預計到2025年,科大矽谷將匯聚中國科大和國內外高校院所校友等優秀人才超10萬名。為了吸引人才、留住企業,合肥高新區正加速推動科技、產業、人才、資本、城市的深度融合,更多創新要素正加速匯集於此。
可以說,創新型省份建設是安徽高品質發展的旗幟性抓手,科大矽谷則是安徽省立足合肥城市區域新空間打造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示範工程。
「近年來,我們大力推進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破除了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合肥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宋道軍介紹,今年1-9月,合肥高新區實作地區生產總值1100.7億元,增長6.9%,總量位居合肥開發區第一,占全市比重11.9%。
下一步,合肥高新區將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發展的示範區、高品質發展的先行區」,共同繪就合肥高新區高品質發展的嶄新畫卷,成為展現「安徽作為」、發揮「安徽力量」的先鋒軍,助力合肥爭當享譽全球的科創名城、產業名城。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套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透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