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怎麽理解「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

2021-02-22新聞

這個思想最早源於【孫子兵法】,原文是: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

現將大牛們的解釋羅列如下:

曹操曰:「敵兵形未成,勝之無赫赫之功也。」

何延錫曰:「患銷未形,人誰稱智?不戰而服人,誰言勇?漢之子房、唐之裴度能之。」

劉寅曰:「故善戰者之取勝也,無智名之可稱,無勇功之可見,謂陰謀潛運,取勝於無形。故天下不稱料敵制勝之智,眾人不見搴旗斬將之功也。能見於未形,察於未萌,故百戰百勝不差忒矣。戰勝不差忒者,其所以制勝之道,在勝敵人有已敗之形也。」

朱軍說:「在本段論述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矛盾,即開頭說的‘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這句話意指取得戰爭勝利應該超出眾人之所知,或者說為眾人所不知,只有才智過人才能取勝。但又說:古之‘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怎樣理解這種矛盾的論點呢?現以唐代名將李愬夜襲蔡州的戰例加以說明。公元817年,李愬攻克蔡州之後,還軍文城。李愬的部將們問道:‘當初你敗於朗山不憂,後在吳坊得勝而不占領它,這次孤軍深入而又得勝,請告致勝之因。’李愬回答:‘朗山失利,可以促使敵人輕視我軍,將會疏於戒備。在吳坊得勝,若占領吳坊,則吳坊之敵將奔往蔡州,並力固守,難以攻克;我不占吳坊,敵必守之,正好分散敵人的兵力。這次乘風雪陰晦之夜,敵人疏於戒備,烽火不接,敵就未能發現我軍已經突然到來;對本軍說,孤軍深入,士卒將人人奮戰,促使我軍戰力倍增。……’從這個事例看,李愬所采取的行動都是符合戰爭規律的,所以看不出他的‘智名、勇功’;但李愬擬定的這些計謀和措施的內在思維活動,並未被部將所認識到,這就是李愬才智的過人之處。克勞塞維茲說:‘一個統帥善於完全根據自己的目的和手段進行戰爭,並且做得恰如其分,那就是他有天才的最好證明,但這種天才的作用,不是表現在那些惹人註目的、新發現的行動方式上,而是在整個戰爭的結局中看到他默默做出的假定是那麽恰好符合實際,整個行動是那麽無比的協調。’克氏用後世的語言講了孫武的論點。孫武與克勞塞維茲兩人上下相隔兩千多年,東西相距兩萬余裏,竟有如此相同的論點,這說明孫武論點是科學的,是符合戰爭指導規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