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2023年新添兩座萬億之城:常州、煙台的晉級故事有何異同

2024-01-22新聞

煙台宣布進入「萬億俱樂部」。

據青島日報,1月22日,山東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開幕,省長周乃翔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指出,煙台成為山東省第3個萬億級城市。

常州市風光 IC 資料圖

此前,常州宣布2023年GDP突破萬億元,至此,全國「萬億俱樂部」新添2名成員,數量擴至26座。

此前的24座為: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天津、寧波、青島、無錫、長沙、鄭州、佛山、福州、泉州、濟南、合肥、西安、南通、東莞。

整體看,南方城市多於北方城市。除了4座直轄市外,江蘇目前擁有的萬億城市數量最多,為5座,山東有3座。

江蘇、山東均是經濟大省。江蘇省GDP在2022年邁過12萬億元門檻,與廣東為當年兩個GDP總量在12萬億元以上的省份。2023年山東省GDP達92069億元,突破9萬億元門檻。

二產增速快,新能源產業是抓手

2022年,常州、煙台GDP分別為9550.1億元、9515.86億元,被看作萬億之城「種子選手」。兩座城市也在2023年初立下沖刺萬億之城的決心,在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常州表示「2023年是沖刺‘GDP萬億之城’的決勝之年」,煙台稱2023年GDP增長目標是「增長5.5%以上,爭取突破萬億元大關」。

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常州、煙台GDP分別為7006.1億元、7260.10億元,增速均為6.7%。

從2023年前三季度數據看,常州、煙台二產增速較快,工業帶動能力強。2023年前三季度,常州第二產業增加值3350.1億元,增長7.1%;煙台第二產業增加值為3029.02億元,增長7.7%。常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增速連續18個月保持蘇南第一;煙台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6%。

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區域發展研究室主任、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研究中心秘書長宗傳宏認為,煙台抓住新能源、生物醫藥、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風口產業進行產業集聚,傳統產業主要以配置產業鏈為主,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同時,煙台產業發展也結合自身資源稟賦,「比如煙台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大企業、大集群、大港口、大物流、大貿易為代表的國內前列、國際知名的石化新材料產業基地,正是這座港口城市在進行的產業整合。」

煙台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三核」城市之一。該市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做實16條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做大做強先進結構材料、生物醫藥兩大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壯大汽車、清潔能源等13個省「雁陣形」產業集群,培育形成綠色石化、有色及貴金屬兩個2千億級產業集群。

煙台市委副書記、市長鄭德雁曾表示,綠色石化是煙台的支柱產業,2022年產值達到1730億元,2023年預計突破2000億元。

宗傳宏認為,常州的地理位置處於南京和上海中間的波谷地帶,過去兩座城市對常州的放射線作用相對偏弱,加之兩座城市的「虹吸效應」,常州曾處於發展相對劣勢地位。如今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推進,「虹吸效應」有所減弱,人才等要素也在逐漸向常州聚集。

從產業方面看,布局新能源也是常州抓住的風口。常州市委書記陳金虎透露,2023年,常州新能源產業「發儲送用網」深度融合,產業集聚度全國前三,投資熱度全國第一,新能源產業產值達7500億元左右。

比較煙台和常州的新能源產業布局,宗傳宏認為,煙台多以大型國有企業、大計畫為主,常州多為創新創業的中小企業,「常州新能源產業可能透過中小企業創新走精細化、精品化之路。煙台新能源產業布局既有陸地,也有海上清潔能源,而且一些國家戰略儲備可能也會在那裏。」

常住人口相對偏少,未來升級發展要吸引人才

值得註意的是,與此前的24座萬億之城相比,常州、煙台常住人口相對偏少。根據2022年末數據,24座萬億之城中,15座城市常住人口超千萬,5座城市常住人口在900萬以上。常州、煙台常住人口分別為536.62萬人、705.87萬人。

宗傳宏認為,進入「萬億俱樂部」也是站上新台階,未來常州、煙台要繼續發展或者再上一個等級,人口特別是人才的吸引是關鍵,「好的一面是,從趨勢看,東部沿海地區的像常州、煙台這種新興城市,吸引人口還比較有優勢,既有一定的產業基礎,同時產業成本、生活成本相對來說也不高。」

常州在2023年初確立了全年12萬人的引才目標,數據顯示,2023前三季度該市引進各類人才總數,較去年同期增長13.93%,達100203人。煙台市人社局透露,煙台透過創新人才評價制度等舉措,助力高技能人才集聚,年均增加高技能人才1萬人以上。

抓住區位優勢,形成立體化發展

宗傳宏認為,常州地處長三角,平台較好,隨著長三角經濟帶的發展以及長三角一體化的深入,常州也隨之到了新的發展階段,未來常州要利用這一區位優勢更進一步發展。煙台要加強與周邊城市的聯動,「大部份產業特別是新興產業,很難在單個城市形成產業鏈,產業細分也必然要求城市要分工合作。」

宗傳宏還提醒,關註GDP,但不應過度關註GDP,「這一指標不可能反映所有層面。成為萬億之城,只是說明城市具備了一些條件,或作為產業鏈上的一個節點,或作為區域發展的一個增長極,顯示出城市發展的趨勢,但真正永續發展的能力或者說內生動力,可能越來越不是僅僅只要解決好某一個方面就可以,比如我們現在還強調文化、強調鄉村振興,城市要形成立體化發展,未來發展的永續性就會越來越穩定。」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