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德國財長:需要結構性改革,德國將繼續在經濟上取得成功

2024-01-22新聞

德國財政部長克里斯汀·林德納 澎湃影像 資料圖

據新華社報道,1月15日,一年一度的世界經濟論壇在達沃斯小鎮如期召開。1月19日,德國財政部長克里斯汀·林德納在論壇的一個小組會議上表示:「德國不是歐洲病夫,經過最近幾年的危機,德國有些‘疲憊’,現在需要的是‘一杯好咖啡’,這意味著結構性改革,然後我們將繼續在經濟上取得成功。」

經濟徘徊在衰退邊緣

自2021年以來,德國經濟一直搖擺不定,徘徊在衰退的邊緣。此前,德國工業聯合會(BDI)主席警告稱,德國經濟正處於「停滯」狀態,並「進一步落後於」其它主要工業化國家。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去年是歐元區大國中表現最疲弱的國家之一,高昂的能源成本、疲軟的全球訂單以及創紀錄的高利率對其造成了影響。去年11月,德國最高法院否決了2024年的預算計劃,迫使德國政府在如何填補170億歐元的資金缺口問題上展開了政治辯論。圍繞德國勞動力和基礎設施的長期結構性問題也仍未得到解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去年10月預測,德國將成為2023年七大工業國組織(G7)中唯一出現萎縮的經濟體,預計2024年德國經濟增長率仍將遠低於發達經濟體1.4% 的平均水平,為0.9%。媒體報道稱,2024年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將使德國經濟舉步維艱。

由於經濟高度以貿易為導向,疲弱的全球增長以及高利率將限制對德國出口產品的需求。紅海的航運中斷以及中東地區緊張局勢的升級可能會進一步影響該國貿易前景。

此前,德國經濟研究所所長弗拉茨舍爾表示,德國目前還不是歐洲的病夫,但如果不進行經濟現代化所需的結構性改革,德國可能會成為歐洲的病夫。弗拉茨舍爾談到了「巨大的投資缺口」,他表示,這反映在公共基礎設施的缺乏上,尤其是能源和數位基礎設施。林德納在今年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強調,人工智慧的進步和公共債務水平的不斷上升是關鍵挑戰,只有透過適當的「結構性改革」才能應對這些挑戰,尤其是在勞動力市場和企業稅率方面,因此他承諾采取措施加強德國經濟的供應面,並幫助企業。

預算危機和被削弱的聯盟

德國不景氣的經濟在今年開局不利,農民發起全國範圍的抗議來反對政府削減柴油補貼的計劃,而火車司機也計劃在薪資爭端中進行為期數天的罷工。

在財政部長林德納的倡導下,主張預算嚴格執行的德國將在2024年重新實施對新凈借款的上限,並主要透過節省成本來填補總計170億歐元的資金缺口。德國三大經濟研究機構下調了2024年經濟增長預測,稱預算危機拖延了經濟復蘇。

預算糾紛加劇了本已不和諧的德國執政聯盟的緊張局勢,民意調查顯示,危機的最大受益者是反對派的保守派和極右翼的德國選擇黨(AfD)。加劇的緊張局勢以及需要集中精力完成2024年預算協定,都在拖延政府上任時承諾的結構性改革,包括削減官僚主義、為數百項政府服務提供線上存取、實作零碳排放的計劃以及現代化公共交通。

與全球其它工業化國家一樣,德國正面臨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尤其是在高技能的高增長行業。官方估計,到2035年,德國老齡化社會將缺少700萬熟練工人。政府的目標是促進來自歐盟以外國家的移民,以填補勞動力短缺。盡管德國在2023年對移民和公民身份法進行了改革,但專家們警告稱,進展可能會很緩慢。他們指出,由於現有公民身份申請大量積壓,德國部份行政機構已經開始出現問題。繁文縟節和缺乏投資是德國經濟的兩個長期問題,它們正在拖慢能源轉型和高速互聯網連線的推進。德國的目標是到2030年比1990年減少65% 的溫室瓦斯排放,這是到2045年實作碳中和的一個步驟。要實作2030年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需要政府提供資金,而在法院裁決取消了600億歐元未使用的專門用於氣候計畫的債務之後,政府的資金已經變得非常緊張。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德國就一度被貼上「歐洲病夫」這一標簽。彼時的德國政府推出「2010議程」和「哈茨改革」等一系列大刀闊斧的結構性改革,增加了700萬個就業崗位,在經濟危機中創造了「就業奇跡」,保障了經濟的穩健發展,從而撕下了「歐洲病夫」的標簽。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