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新春走基層|數位化轉型帶來產業新活力——重慶工業基地數實融合見聞

2024-02-06新聞

一台台機械手臂不停舞動,一輛輛智慧物流機器人將零部件準確送達,新能源汽車增程式動力系統不斷下線……臨近春節,記者走進位於重慶市長壽區的重慶小康動力有限公司智慧工廠,看到這裏仍是一片繁忙的生產場景。

重慶小康動力有限公司智慧工廠正在生產增程式動力系統。新華社記者周凱 攝 過去重慶小康動力有限公司各生產環節相對獨立,用的是老機械加工裝置,產品品質主要取決於工人的操作,不僅管理難度大,生產效益也不高。面對近年來新能源汽車智慧化、網聯化發展趨勢,為了公司更好地發展,創新求變勢在必行。

「近幾年,公司將數位化技改作為轉型的關鍵,透過套用AI視覺防錯、雷射導航物流等智慧化裝置和數據資訊化平台,車間每月產量從原來的1700件提升至現在的19000件,故障判斷準確率近100%,不合格率下降了89%。」重慶小康動力有限公司數位化部相關負責人楊飛感慨地說,產業數位化帶來的過硬品質讓企業的動力系統供不應求,目前正在開足馬力生產。

長壽區內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有裝備制造、醫藥化工、鋼鐵冶金等規上企業超300家,是重慶市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隨著工業經濟的發展,傳統生產管理方式讓一些企業面臨產品附加值低、技術含量不足等問題。近年來,長壽區提出建設「新材料高地」的目標,透過促進數位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助推企業加快轉型升級。

在重慶博騰制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長壽基地,一個投資超過2億元的數位化新車間即將投用。基地生產負責人龍偉剛點開智慧化車間管理系統,各裝置裝置工作狀態、生產計劃和進度、職工出勤等數據一目了然。

談到數位化轉型帶來的變化,龍偉剛打了比喻:「以前企業生產主要憑經驗,產量品質難以評估把控。我們從2020年開始實施生產線數位化改造,透過大數據最佳化生產流程、實作各生產環節暢聯,產品的可追溯性、穩定性有效提升,獲評全國智慧制造示範工廠。以某產品為例,同等原料下數位化車間的產量提升了3%至5%,產品品質更穩定可靠了。」

推動數位化轉型過程中,不少工業企業面臨生產線和管理系統改造難度大、數位專業人才不足、找不到合作夥伴等問題。長壽區與重慶市相關部門合作,於2023年12月建成重慶長壽制造業數位化轉型賦能中心,為企業提供數位化場景體驗、產品展示、供需對接等服務。

在賦能中心,大螢幕上顯示著汽車等產業數位化改造後的成效,醫藥、化工等行業的數位化轉型路徑圖,知名工業互聯網企業的介紹和專長,不同領域的數位化技改專家……產業數位化在這裏變得具體可感。

負責賦能中心營運的重慶數商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邱小亮說:「為什麽轉、怎麽轉、轉成什麽樣是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核心問題,我們將為工業企業提供培訓、融資、資源協調等數位化轉型解決方案。」

長壽區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長壽區累計建成智慧工廠7家、企業數位化車間62個,開展智慧化改造計畫165個,建成合成材料制造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平台,企業工業雲平台套用率55%。2023年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達1577.9億元、同比增長6.2%,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

眼下,長壽區正加快聚集數位產品技術服務型企業,探索數據資產交易,計劃建成20家智慧工廠和100家數位化車間,透過數位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讓老工業基地煥發新活力、傳統產業迸發新動能。(記者周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