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近日公布的【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發展報告(2023年)】顯示,中國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指數穩步提升,2023年達到120.0分,比2021年基期值年均增長9.6%。智慧財產權制度、保護、市場執行、公共服務、人文社會環境、參與全球智慧財產權治理等六項分項指數得分均實作正增長。
本報記者 張維
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智慧財產權強國,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智慧財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的目標、任務、舉措和實施藍圖。
【綱要】和【規劃】頒布實施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堅持認真落實【綱要】和【規劃】部署,有力推進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不斷邁出堅實步伐,取得顯著成效。
近日由國家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公布的【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發展報告(2023年)】(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中國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指數穩步提升,2023年達到120.0分,比2021年基期值年均增長9.6%。智慧財產權制度、保護、市場執行、公共服務、人文社會環境、參與全球智慧財產權治理等六項分項指數得分均實作正增長。
科技創新成經濟發展強勁引擎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智慧財產權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凸顯。
國家智慧財產權局近日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發明專利有效量為499.1萬件。其中,國內(不含港澳台)發明專利有效量為401.5萬件。中國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1.8件。全年註冊商標438.3萬件。收到中國申請人馬德裏商標國際註冊申請6196件。全年專利商標質押融資登記金額8539.9億元,惠及企業3.7萬家。
其中,專利方面的數據尤其耀眼。上述「401.5萬件」是一個怎樣的概念?據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副局長胡文輝介紹,這一數位同比增長22.4%,讓中國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數量突破400萬件的國家。
值得註意的是,中國高價值發明專利創造儲備加速。中國國內(不含港澳台)發明專利有效量達到第一個、第二個和第三個100萬件分別用時31年、4年和2年左右,而突破第4個100萬件僅用時一年半。「在這400多萬件有效發明專利中,高價值發明專利所占比重達到四成以上。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智慧財產權大國,持續為全球創新發展貢獻重要力量。」胡文輝說。
在國內有效發明專利中,企業所占比重超過七成,成為推動創新創造的主要力量。據統計,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213.4萬件,同比增長24.2%,占國內企業總量的近四分之三,達到73.4%。自主創新為眾多科技型企業的高品質發展蓄勢賦能。
重點地區創新龍頭帶動作用也正在凸顯。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釋出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深圳—香港—廣州集群,北京集群和上海—蘇州集群,占據了全球科技集群排名前五中的三席。國家智慧財產權局的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底,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發明專利有效量分別為130.8萬件、70.3萬件和67.2萬件,合計占國內總量的65.6%,分別同比增長21.1%、21.0%和23.2%。科技創新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成為推動產業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
培育國貨「潮品」新消費增長點
專利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有多個統計數據能夠予以佐證。
以專利密集型產業的有關統計數據為例。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專利局副局長、戰略規劃司司長葛樹介紹說,2022年,中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為15.3萬億元,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達到12.7%。「近五年來,中國專利密集型產業規模穩步壯大,2022年產業增加值首次突破15萬億元,年均增速達到9.4%,高於同期GDP現價年均增速2.4個百分點。」
不止專利,商標對於經濟的拉動作用也非常明顯。2023年全國商標質押融資額達1769.1億元,同比增長63.5%,幫助企業有效緩解了品牌發展過程中的資金難題。
商標的作用也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看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積極培育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國貨「潮品」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彰顯著對中國品牌的自信。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為堅持自主創新、堅守國民情懷的國貨買單,像華為、海爾等一大批「國貨之光」還走出國門,積極融入全球市場,成為全球的知名品牌。
胡文輝說,國貨「潮品」的發展離不開智慧財產權的全方位助力,特別是需要利用好商標制度加強品牌保護、實作品牌價值。國家智慧財產權局深入實施商標品牌戰略,大力推進商標品牌建設,助力培育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
在制度支持方面,國家智慧財產權局修訂出台【企業智慧財產權合規管理體系要求】國家標準,幫助企業築牢商標品牌等智慧財產權管理規則,有效防控風險。持續推動商標法修改行程,加強對商標品牌合法在先權利和馳名商標的保護力度,認真做好國貨出海的涉外智慧財產權糾紛指導,堅決打擊各種傍名牌、搭便車、蹭熱點行為,提振品牌發展信心和經營主體獲得感。
「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將深入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繼續推進實施‘千企百城’商標品牌價值提升行動,助力形成更多有影響力的民族品牌和國際知名品牌,打造更多國貨‘潮品’,擴大品牌消費規模,積極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胡文輝說。
加快完善知產法律和政策體系
上述一系列成績,印證了【報告】對中國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發展狀況的評價:「總體上中國智慧財產權綜合實力穩步提高,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發展保持良好態勢。」
不過,【報告】同時指出,當前,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仍面臨一系列挑戰,從國內看,智慧財產權制度尚不能完全滿足全面創新需要,數量品質不平衡不協調矛盾仍然突出,保護效果與社會期待尚存在一定差距,發展基礎尚不能完全滿足智慧財產權高品質發展要求;從國際上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面臨多種風險挑戰,智慧財產權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智慧財產權國際規則面臨變革挑戰,中國企業「走出去」也面臨更多智慧財產權風險。
2024年,如何加快推進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胡文輝表示,將以智慧財產權源頭保護為基礎,以轉化運用為牽引,以機構改革為契機,全面強化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工作鏈條,更大力度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國際合作,努力開創智慧財產權事業發展新局面,更好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
【報告】提出完善智慧財產權制度體系,圍繞支持全面創新,加快完善智慧財產權法律體系、管理體制和政策體系,研究構建新領域新業態的智慧財產權保護規則。深化智慧財產權領域改革,推進智慧財產權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深入推進智慧財產權審查模式創新,建立健全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協調聯動機制。提升智慧財產權轉化運用效益,大力實施專利轉化運用三年專項行動,推動一批高價值專利實作產業化,加快推動智慧財產權密集型產業發展,大力培育以專利為支撐的創新型經濟、以商標為支撐的品牌經濟、以地理標誌為支撐的特色經濟和以版權為支撐的文化產業。
加強智慧財產權全鏈條保護,持續提高智慧財產權審查品質和效率,深化智慧財產權審判「三合一」改革,深入推進智慧財產權檢察集中綜合履職,嚴厲打擊各類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完善跨部門跨區域執法聯動與響應機制,持續完善智慧財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加快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網路。
同時推進智慧財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持續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健全分級分類管理機制,加強智慧財產權資訊化、智慧化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公共服務數位化支撐。夯實智慧財產權發展基礎,深入普及智慧財產權文化理念,完善智慧財產權人才評價體系,加強高層次人才、復合型人才、國際化人才培養,積極開展智慧財產權專業學位建設。深度參與智慧財產權全球治理,積極參與完善多邊框架下智慧財產權國際規則,完善智慧財產權國際合作平台機制,加強智慧財產權涉外風險防控體系和海外智慧財產權糾紛應對指導機制建設。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