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地方兩會觀察|地方兩會「高頻詞」透出高品質發展新氣象

2024-01-26新聞

地方兩會近期密集召開,謀定2024年地方經濟增長目標,部署下一階段重點任務。記者梳理發現,多數地方將2024年預期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5%至6%之間,並把挖掘和釋放內需潛力作為穩增長發力點。建設科技創新高地、打造發展新引擎、壯大新型消費、謀劃重大計畫等成為地方兩會「高頻詞」,展現出推進高品質發展的新氣象。

謀定預期增長目標

隨著地方兩會召開,各地紛紛釋出2024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記者梳理發現,除了海南、西藏增長目標為8%左右,多數地方預期目標在5%至6%之間。

具體來看,廣東、上海、北京、江西、山西等地均為5%左右;山東、廣西、江蘇定在5%以上;河北、浙江、福建、遼寧等地為5.5%左右;重慶、甘肅、四川、寧夏、安徽等地為6%左右。

與2023年預期增速相比,各地2024年經濟增速設定有升有降。其中,北京、江蘇等地有所調高,河北、廣西等地有所調降,四川、山東等地與2023年持平。

「各地預期增長目標是依據當地經濟發展潛力、增長動能變化以及中長期發展目標等因素設定的。從已公布的情況看,2024年各地預期增長目標與上年GDP實際增長水平比較接近,普遍處於5%至6%之間的中高速增長水平,這說明經濟執行將保持較強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說。

王青表示,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省份,預期增長目標會更高一些。這些地區在經濟發展潛力上具備一定的後發優勢,可以設定較高的預期增長目標。

積極打造創新高地

四川提出「打造西部地區創新高地」、浙江提出「加強高能階科創平台建設」、廣東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翻看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科技創新」成為2024年拼經濟的關鍵詞。

一方面,科研計畫加強攻關,多地開列研發計畫清單。四川提出,「將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計劃」;山西提出,「布局建設2至3家省級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培育基地」「實施20項重大科技攻關計畫和100項以上重點研發計劃計畫」;江蘇提出,「圍繞新領域新賽道部署40項科技重大攻關、80項前沿技術研發計畫」。

另一方面,針對科技成果轉化這一關鍵環節,多地也提出重要舉措。廣東提出,「推進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布局一批概念驗證中心和中試平台」;四川提出,「將推進全國先進技術成果西部轉化中心高品質執行」。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表示,各地既下功夫整合最佳化科技資源配置,加快推進關鍵領域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又下功夫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從而支撐地方經濟實作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

創新高地也是人才高地。科技創新力度與積極「引才」密不可分:上海提出,依托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設施、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華為青浦研發中心等創新平台來吸引人才;浙江提出,加大人才招重力度,創新人才評價機制,新遴選頂尖人才40名以上,新增省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25個以上。

「人才是對科技創新的最大支撐,是推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關鍵。因此,各地政府更加註重招才引智的工作,著力圍繞創新鏈配置人才鏈,完善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政策舉措,健全激勵機制,為建設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廣聚天下英才。」劉向東說。

多措並舉擴內需

翻看各地政府工作報告,擴內需仍是重中之重,壯大新型消費、謀劃重大計畫等成為高頻詞。

消費方面,山東提出,將積極促進大宗消費,舉辦家電家居、電子產品等促消費活動200場以上;積極促進新型消費,推出一批特色醫療、健康養老、體育賽事、文娛旅遊等服務和產品。四川提出,將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更好地滿足「一老一小」消費需求等。

投資方面,黑龍江提出,2024年將建設省級重點產業計畫1000個,力爭新引擎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計畫占比超過50%;謀劃推動一批重大基礎設施計畫,統籌推進糧食產能提升、重大水利工程等計畫建設。上海提出,加快推進重大工程建設,全年完成投資2300億元。

「2024年,隨著低基數效應消退,經濟增長面臨較大壓力。這就要求各地把握自身資源稟賦特征,著力改善投資和消費環境,形成差異化有利競爭,將各類經濟資源有效動員起來,推動地方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王青說。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連平預計,2024年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將帶動投資繼續發揮「穩增長」作用;在諸多利好因素的帶動下,消費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修復態勢,且仍是GDP增長的第一拉動力,但貢獻率將下降,逐步回歸常態。(記者 張莫 汪子旭 實習生 劉智航)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