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丟掉一切不符合「習慣過緊日子」的思想

2024-01-16新聞
華聲線上全媒體評論員 易博文
當前,各地都在審議去年預算執行情況、今年預算安排計劃。這個時候,有句話特別值得一說,就是「黨政機關要習慣過緊日子」。這是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言猶在耳,現在正是抓落實的時候。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重視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全國兩會時強調,黨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目的是為老百姓過好日子。這些年,每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提出了要「過緊日子」。如今加上了「習慣」兩個字,看似變化不大,實則意味深長。它說明兩個問題:一是有些人開始不習慣了,需要針對性地突出強調一下;二是告訴大家,「過緊日子」不是一時之需、權宜之計,要做好長遠打算,黨政機關的精打細算、厲行節約,是一貫的、長期的、常態化的工作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央八項規定落細落實、深入實施,「三公」經費支出被嚴控和壓縮,配多大的辦公室、坐什麽規格的車、出差住宿就餐標準是多少等都有嚴格規定。這些年,一直「過緊日子」,於是,有的人覺得「緊日子」過了這麽多年,還能有多少再「緊」的空間?有的人則奉行「有多少錢辦多大的事」,錢少了就「躺平」「休眠」,應付差事。有的人在預算安排上獅子大開口,就算上級「切一刀」,也還留下不少;更有的巧立名目、虛報冒領,甚至套取挪用,變著法把「緊日子」過成「松日子」。這些都與「習慣過緊日子」的要求相悖,必須盡早丟掉、徹底丟掉。
「過緊日子」並非要少辦事、不辦事,而是樹牢精打細算的節儉之道,把有限資金發揮出更大作用,爭取多辦事、辦好事。這當然要靠節約,絕不允許「大手大腳」「跑冒滴漏」,絕不允許亂拍腦袋、勞民傷財。「關鍵一招」也得用上。只有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精簡行政流程、杜絕政出多門,才能既有效壓減政府預算資金,又更加高效地履行政府職能。
這些年,黨政機關「過緊日子」,帶來的是民生得到進一步保障,高品質發展的有效投入大幅增加,「緊日子」是過得值得的。「國富」在於「裕民」,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了,黨政機關的日子自然會好些。眼下,雖然中國經濟回升向好,但仍然面臨「三重壓力」,黨政機關帶頭「過緊日子」,與百姓同甘共苦,正是黨員幹部的分內事、該有的自覺。如果仍抱著一些其他想法,那就大錯特錯了。不然,「為人民服務」的黨性修養何在?「三個務必」去哪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