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若祥
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新時代新征程上的重大戰略使命,成為更好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舉措,要正確認識和把握新質生產力的科學內涵,明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重點,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歷史機遇,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不斷開創人類文明新形態。
新質生產力的科學內涵
正確理解和把握新質生產力的科學內涵,首先要正確理解和把握生產力的科學內涵。
馬克思認為,「生產力,即生產能力及其要素的發展」。這說明生產力是生產滿足人們需要的產品的能力,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礎,是創造社會財富和推動人類文明不斷向前發展的決定力量和動力源泉。
新質生產力是相對於傳統生產力的概念,是透過新技術不斷催生新產業,透過新產業不斷創造新價值,透過提升適應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重塑發展新動能的新型生產力。當前中國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時代新征程亟須形成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正在不斷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基於以上理解,我們認為新質生產力就是立足新發展階段,面向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征程,透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新型生產力。新質生產力依托基礎科學、前沿技術尤其是顛覆性科學技術的革命性突破,對勞動者、勞動工具、勞動物件等進行系統性重塑和整體性重構,大振幅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使生產能力產生質的躍升,從而能夠更好支撐高品質發展,更好服務新發展格局,更好統籌發展與安全,更好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催生了新質生產力,透過協同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為高品質發展蓄勢賦能,推動傳統生產力躍升為新質生產力,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提質增效,在促進經濟發展實作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創造更多物質財富的基礎上,同時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創造更多的精神財富,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紮實的經濟支撐和凝聚磅
礴的精神力量。
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重點
新質生產力核心目的是進一步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要將科技創新根植在產業發展的土壤中,以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創新,夯實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產業根基。要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加快推進中國由人口大國向人才強國轉變,為新質生產力提供核心要素保障。要堅持並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一)加快實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新質生產力提供源源不斷叠代更新的動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社會勞動生產力,首先是科學的力量。在生產力不斷叠代升級的行程中,科學技術一直是核心驅動因素。縱觀人類文明史上每一次生產力的重大躍升,都得益於科學技術在當時出現了重大突破。
新時代新征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先手棋和必由之路,要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域中的核心地位,堅定創新自信,搶抓創新機遇,勇攀科技高峰,加快實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盡快實作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的重大突破,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註入強大的內生動力。充分發揮中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聚焦科技領域的「卡脖子」環節,瞄準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未來發展方向,加大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力度,支持頂尖科學家領銜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努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實作自主可控,重塑中國科技競爭新優勢。同時暢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產業化渠道,加快形成現實生產力。
(二)不斷提高勞動者素質,為新質生產力提供核心要素保障
在生產力的要素組成中,人是最為活躍和最為主動的因素,是生產力最為重要的基礎性核心支撐。高素質的勞動者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保障。
發展新質生產力,要牢牢把握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要求,要不斷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快形成素質優良、規模充裕、結構最佳化、分布合理的新型勞動者隊伍,尤其是要加快培育能夠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戰略型領軍人才和能夠熟練掌握新質生產資料的套用型人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要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進人才,不求所有開發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加快促進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既要著眼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加快培育創新型人才,放眼全球加速集聚科技人才,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以高水平創新人才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夯基壘台,又要著眼中國門類齊全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為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
(三)積極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夯實新質生產力的產業根基
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也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支撐。當前,中國已經形成門類齊全、規模龐大的產業體系,但也要看到,與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相比,中國在產業發展領域還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項,在關鍵環節還存在不少「卡脖子」領域。
針對中國產業整體發展水平不高的問題,必須推進產業智慧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加快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以產業發展的不斷叠代升級重塑中國產業綜合有利競爭。加大源頭性技術儲備,加快套用性技術研發,透過科技創新的重大突破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推動短板產業加快補鏈、優勢產業加快延鏈,傳統產業加快優鏈、新興產業加快建鏈,提升產業發展效率和效益,搶占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競爭制高點,不斷推動中國產業不斷邁上價值鏈中高端。
產業是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核心載體,要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以研優產,以產促研,暢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渠道,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為新質生產力提供更多內生動力。加強套用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順應產業發展大勢,搶抓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帶來的重大機遇,重塑中國產業競爭新優勢,加快打破國際產業分工傳統路徑依賴,透過換道超車開辟產業發展新領域新賽道,重塑中國產業競爭新優勢新動能。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促進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開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發展新賽道。廣泛套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加快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激發傳統產業發展新動能。
(四)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塑造適應新質生產力的生產關系
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我們堅持並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讓各類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和高效配置,加快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
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是新時代新征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制度基礎。
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我們要與時俱進深化改革開放,堅持並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發揮公有制經濟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的「頂梁柱」作用;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發揮民營經濟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的「主力軍」作用。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透過「提低、擴中、調高」,逐漸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激發勞動者參與生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持續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夯實消費對中國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基礎性支撐作用。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有機結合,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透過市場機制推進生產要素的最佳化組合,激發新質生產力的內生動力。推動資源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作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佳化。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培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進一步完善市場監管職能,保障市場公平有序競爭,為新質生產力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作者系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