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抒己見】
作者:陳佳偉(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浙江師範大學研究基地研究員)
2023年11月21日,【光明日報】教育周刊刊發【讓愛我中華的種子牢牢紮根在學生心裏】【探索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踐路徑】【從愛國情到報國行 青年須經實踐淬煉】三篇文章,以深刻的認識、縝密的分析,探索愛國主義課程實踐,引導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引發了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更好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思考。
融入革命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祖國的命運和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這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精神最重要的體現。」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教育要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
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鬥中,培育形成了內涵豐富的黨的精神譜系,集中體現了黨的堅定信念、根本宗旨、優良作風,是激勵我們不懈奮鬥的寶貴精神財富。因此,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尤其要對青年一代進行革命文化教育,使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轉化為青年一代成長成才的「營養劑」和「發動機」。
將革命文化融入愛國主義教育,一方面要加強黨史學習教育,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引導學生堅定信念,始終同黨和人民站在一起,把青春奮鬥融入黨和人民事業,成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另一方面要理論聯系實際,將革命文化教育融入黨團組織、校園文化、社會實踐中,充分利用暑假寒假、課程實踐等機會,帶領學生體驗紅色基地,走進革命老區,走訪功勛黨員,身臨其境感悟革命故事、了解鮮活黨史,接受革命精神熏陶,註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精神力量。
強化歷史學習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5000多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經受住無數難以想象的風險和考驗,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同中華民族有深厚持久的愛國主義傳統是密不可分的。」愛國主義教育課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掘和弘揚愛國精神,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從歷史中汲取營養和智慧,自覺傳承文化基因,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愛國主義教育課要以史為鏡、以史明誌。愛國主義是貫穿中國歷史發展的一條主線,要鼓勵學生從歷史中學習榜樣、汲取愛國力量,明確了解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繼往開來的精神支柱,是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紐帶,是實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力。愛國主義教育課要知史愛黨、知史愛國,透過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幫助青年學生了解新中國建立的艱苦,和平建設的來之不易,從而以實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誌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要把愛國主義的歷史課上好,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愛國主義內容,包括重要歷史人物、事件和思想,以及民族精神、優秀文化傳統等,透過生動的講述和豐富的材料,幫助學生深入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增強認同感和榮譽感。在授課過程中,要註重情感滲透,引導學生透過分析歷史人物和事件,體會愛國情感和民族精神。同時,結合當前社會形勢和時代背景,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新時代發揚愛國主義精神。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課堂討論、小組合作、角色扮演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網路資源,如圖片、視訊、音訊等,使歷史內容更加生動、形象、易於理解。
增強法治教育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愛國主義教育應當與法治宣傳教育相結合,提高學生對法治的信任與敬畏,了解和掌握法律,明確法律規範的標準和要求,不斷增強法治觀念,提高法治素養,自覺養成尊重法律、用法律約束行為的意識,實作知與行的統一。
法律具有規範性和強制性,只有學好法、弄懂法、熟悉法,才能為賡續愛國主義精神提供法治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的制定與實施,為愛國主義精神融入國家血脈和民族靈魂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我們要透過宣傳、學習愛國主義教育法,引導學生敬畏和遵守法律,無論在互聯網上,還是在實際生活中,都要註意自身言談舉止,遵守法律規範,尊重國歌國旗國徽等國家象征與標誌,維護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愛護愛國主義教育場所設施等,讓愛國主義精神入腦入心,化為人生成長道路上的明燈。
愛國主義教育課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識和法治精神,增強他們的法治意識和愛國情懷。可選擇涉及國家安全、英雄烈士、國家形象等與愛國主義相關的案例,透過仔細梳理案件的來龍去脈,深入剖析所涉及的法律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思考和討論交流。還可以圍繞相關案例組織模擬法庭活動,讓學生扮演法官、檢察官、律師等角色,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程式和法治原則,增強法治意識和實踐能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16日 15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