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大代表、資中縣副縣長呂曉梅 圖片來源:內江融媒記者 單翔 攝
「把更多資源、資金、計畫向縣城傾斜,因地制宜推動大城市周邊縣城、專業功能縣城、農產品主產區縣城、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城差異化發展……」
1月22日上午,四川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在成都開幕,省長黃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在2024年要重點做好的工作中,「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被擺在突出位置,對推進城鄉融合著墨頗多。
其中,明確「抓實抓好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改革試點」。
就在去年5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支持川中丘陵地區四市打造產業發展新高地加快成渝地區中部崛起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在射洪、資中開展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促進城鄉融合試點。
作為全省兩個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促進城鄉融合試點縣之一,內江市資中縣探索出哪些經驗?接下來,還有哪些部署?在四川省兩會期間,四川省人大代表、資中縣副縣長呂曉梅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分享城鄉融合的「資中路徑」。
堅定不移推動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NBD:今年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您有哪些感受?今年兩會,您帶來了哪些建議?
呂曉梅: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多處提及城鄉融合、縣域經濟,如「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抓實抓好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改革試點」「把更多資源、資金、計畫向縣城傾斜……」令人印象深刻,倍感振奮。作為全省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促進城鄉融合試點,資中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也將迎來新的機遇。
作為基層幹部,我在參加兩會期間,主要圍繞因地制宜抓好耕地恢復補充、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兩方面建議。經過兩年的耕地恢復,大部份縣(市、區)較容易恢復、成本較小的後備資源幾乎用完,目前剩余的資源大多數為果樹盛果期、魚塘生長期、地形較復雜的灌木林地,不僅需透過工程措施進行恢復,還涉及群眾因收益以及損失補償等問題。比如,現階段成本達到800元至2000元/畝,加上施工費用,下一步地方財政將面臨更大壓力,「進出平衡」難度極大。
我認為,要結合四川多樣化的地形特征和氣候特征形成的作物種植習慣,分類制定耕地恢復計劃下達耕地恢復任務。同時,透過計畫包裝實施大平衡,引入社會資本、工商資本、民間資本等參與耕地恢復補充工作。還要建立激勵機制,釘選總任務,對成績較為突出的市縣區予以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激勵或經濟獎勵等。
資中是農業大縣,但是耕地的家底卻並不厚。我們已經將耕地恢復補充作為牢守耕地保護紅線的重要路徑之一,2022年超任務完成耕地恢復補充任務,2023年全縣完成耕地恢復補充1.83萬畝,連續2年實作縣域內耕地凈增加,耕地恢復補充名列全市第一,努力把手裏的「飯碗」端得更牢、裝得更滿。
NBD:作為全省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促進城鄉融合試點縣,過去一年,資中在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方面表現如何?
呂曉梅:資中地處四川中南部、沱江中遊,戶籍人口119.47萬人,是中國血橙之鄉、中國黑豬之鄉、中國鯰魚之鄉,也是首批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建立縣、首批四川省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縣。
過去的一年,在省委、市委的堅強帶領下,我縣以重點發展任務突破攻堅行動、歷史遺留問題和信訪突出問題大化解行動為總攬,堅定不移推動高品質發展,成功破解一批長期影響和制約資中發展的矛盾問題,全縣經濟回升向好、穩中有進。
2023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3%,位居全市5縣(市)區第一。其中,7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高於全國、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其中3項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作「三級跳」,站上12億元新台階。
在經濟回升向好的過程中,現代化產業基礎也更加牢固。過去一年現代農業實作提質增產,新改建高標準農田5.3萬畝,糧食產量穩定在57萬噸以上;依托內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等3個「國字號」園區,集群培育「資中血橙、內江黑豬、資中鯰魚、精品蔬菜」四大特色農業產業,其中年出欄生豬74萬頭、肉牛羊21.5萬頭(只)。
資中新增規上企業27戶,3年實作總戶數翻番,以新型材料、裝備制造、食品飲料、電子資訊為主導,配套發展綠色能源、輕工紡織的「4+2」產業體系逐步形成。與此同時,建成服務外包產業園,電商交易額達87億元,獲評全省「川貨寄遞」先進縣。
尤其是資中蓉歐班列物流港啟動建設,中老班列成功先發,外貿進出口增長680%,成為資中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新的增長點。
先進制造、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NBD:1月5日,資中縣委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鍥而不舍建設以工業為主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有何具體計劃?
呂曉梅:資中堅持「工業強縣、制造業興縣」戰略,持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食品飲料、新型材料、裝備制造、電子資訊和綠色能源、輕工紡織等主特產業發展動能越來越強勁。
今天的投資和計畫,就是明天的產業,未來的結構和增長。過去一年中,資中縣謀劃儲備重點計畫296個、總投資743億元。資中創新「四級排程」「五張清單」機制,保障計畫用地7929畝,綜合能源服務中心等280個計畫開工建設,沱江取水泵站等220個計畫竣工投用,48個省市重點計畫完成投資115.43億元,占年度計劃125.5%。
比如,舉辦全國首屆環壓不銹鋼水管大會暨四川資中不銹鋼產業招商大會,全年到位市外資金68.89億元。
這就是資中鍥而不舍建設以工業為主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生動體現。在當前階段,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是資中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以及做大經濟總量的重中之重。
我們是典型的丘陵地區農業大縣,堅持產業園區化發展思路,加快建設4個萬畝優質糧油示範園,推進資中血橙等特色產業提檔升級。其中,血橙產業高品質發展工程具有典型代表性。資中縣著力構建多元化血橙加工體系,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目前,全縣已有19條初加工生產線,3條可檢測含糖量、花青素等指標的智慧分選線,年商品化處理能力達35萬噸。
就在一個月前,2023年資中血橙行銷大會上,哈爾濱國渺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北京中一品經貿發展有限公司等外地渠道商與資中本地種銷企業現場簽約7800萬斤資中血橙訂單。
2024年,資中將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做大做強工業經濟、著力提升現代服務業,全力擴大有效投資、全面深化重點改革、全速推進對外開放,加快建設成渝主軸綠色產業強縣活力文化名城。
產業融合驅動城鄉要素流動
NBD: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因地制宜推動大城市周邊縣城、專業功能縣城、農產品主產區縣城、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城差異化發展。在這一過程中,資中如何看待自身定位?資中縣是如何「以城帶鄉」的?
呂曉梅:作為人口大縣、農業大縣,推進城鄉融合是拓展高品質發展空間,實作共同富裕的迫切需要。在去年5月,【意見】提出,在資中開展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促進城鄉融合試點。
資中是全省34個農產品主產區縣之一,將落實農業主產區作為全縣主體功能區的要求,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建設優質糧油生產、供應和加工基地,統籌建設「天府糧倉」集中發展區,為全省建設保障國家重要初級產品供給的戰略基地作出應有貢獻。
作為農業大縣、人口大縣,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是資中拓展高品質發展新空間、實作共同富裕的迫切需要。縣委縣政府全面踐行省委賦予的改革試點使命,以「美鄉優城」為重要突破口,銜接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重點任務。
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抓實抓好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改革試點,給資中高品質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資中將全面推進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持續深化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統籌城鄉文化設施和文化計畫建設,開展人均體育場地面積提升行動等,增強公共服務對鄉村的放射線帶動能力。
與此同時,牢牢扭住「產業融合」的關鍵點,堅定實施工業倍增計劃,突破性發展建築業和服務外包產業、現代物流產業,從而把更多增值收益留給農村,真正構建起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節點的縣域城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
事實上,我們資中正在大力推動的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就是城鄉之間的「產業融合」,產業的融合當然也會驅動更多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比如,人才、資金以及服務等等。
作為全省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促進城鄉融合試點,資中將持續深化改革,構建雙向流動、平等交換的政策新環境,以產業、要素、設施、服務、治理「五個融合」為抓手,促進城鄉共同繁榮,將會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資中經驗」。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