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長三角龍頭如何更好「舞動」?上海代表委員這樣說

2024-01-26新聞
長三角地區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要更好發揮先行探路、引領示範、放射線帶動作用。今年上海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協同開放、生態環保、公共服務、安全發展等方面重點合作事項落地,合力打造長三角區域發展共同體。
上海如何更好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著力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
在青浦「藍環」生態水系工程的金澤北橫港河道,大批紅嘴鷗在水面上翩舞覓食
科技創新 代表國家在國際舞台拿A+
創新,是長三角的底色。「聚焦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形成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新質生產力。從0到1到10的全過程創新中,加強新質生產力的組織體系,形成頭部企業引領和產業集群,進行突破性的推進。」【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要加快建設G60科創走廊。對此,市人大代表、松江區委書記程向民建議,聚焦上海國際科創中心的戰略定位,建議加強「三省一市」關於促進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一體化高品質發展的法治保障,以科創的新動能引領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全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創走廊和重要創新策源地,共育更具全球競爭力的一流科創生態。」
G60科創雲廊
在市人大代表、上海海洋大學黨委書記王宏舟看來,高校應當承擔起深化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責任,要在科技創新的聯動先導上發揮上海高校的優勢,特別是創新和國際聯動的優勢。「申城高校要與長三角區域裏的兄弟大學互通有無,形成更高層面的有組織科研。在海聚全球英才後,上海要在國際人才與長三角創新資源間‘搭橋’,讓人才透過上海這一視窗,在長三角找到更大的創新舞台。」
王宏舟代表表示,高校參與長三角一體化行程不能僅「抱團取暖」,更要在聯動之後代表國家參與國際合作,加入國際創新,吸引國際人才,「大學不能只想著在國內學科評比中拿A+,應該面向世界前沿,致力解決國家‘卡脖子’難題,代表國家在國際舞台上拿A+。」
產業計畫 示範區成投資熱土發展高地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今年也是一體化示範區建設五周年。地處示範區核心區域,市人大代表、金澤鎮黨委書記方誌堅對於一體化感受頗深。
「身處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最前沿,我見證了示範區生機勃勃的發展形勢,切身感受到了國家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力度與決心。」方誌堅代表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長三角一體化」「長三角示範區」是高頻詞,這讓長三角示範區成為投資熱土和發展高地。「華為青浦研發中心今年6月將正式交付使用,將聚焦終端芯片、無線網路和物聯網等領域,打造華為全球最大的研發中心,並將匯入3萬—4萬名研發人才,約占華為全球員工的8.3%,同時將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相關科技企業、高校入駐。同濟大學永續發展研究院已落地生根,復旦大學國際融合創新學院也將奔赴而來,預計師生規模達18000人。」
華為青浦研發中心
「根據調研,華為青浦研發中心啟用後,教育醫療、商業商貿將會存在較大的缺口。」方誌堅代表直言,加快相關配套十分必要,教育方面建議增加學位供給,在華為青浦研發中心附近引進優質公辦教育資源,並最佳化學籍管理,研究專項支持政策;商貿方面,目前周邊商業體量較小、商貿型別單一,周邊酒店還存在空白,無法滿足商務、會務需求,加快配套也是當務之急。「建議能結合金澤鎮閑置央企、市屬國企土地資源的盤活利用,植入高端公服設施。」
文化品牌 發揮上海「文化碼頭」龍頭作用
長三角區域地緣相近、人文相親,長三角三省一市如何加強文化的聯動和交流也是焦點話題。市政協常委、文體衛生體育委員會副主任陳海波建議,長三角文化認同與融合發展要有「同心圓」大格局,應加強文化發展戰略協同、文化資源有效整合、文化市場無縫對接,從「品牌」「平台」和「視窗」三方面深入推進共建與共享,進一步推進長三角區域文化聯結和高品質發展。其中,上海要充分發揮「文化碼頭」的龍頭帶動和示範引領作用,樹立起全球視野和戰略思維,加強政策協同和市場聯動。
透過在四屆長三角文博會的調研和參與,陳海波委員發現,依托綜合經濟優勢和良好的區位條件,長三角文化文創產業正呈現澎湃活力和鮮明優勢,建議以長三角文博會為牽引共同打造國際性文化活動平台,整合各方資源共同打響「江南文化」品牌,凝聚長三角文藝創作的成果和力量,深化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協同聯動,深化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跨區域協同和有機銜接,進一步有效推動長三角城市間的文化交流聯動。
2023長三角文博會上,江蘇展區推出「大運河元宇宙空間」
陳海波委員建議推進「一個視窗」共建共享,如建設文化展示視窗,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長三角地區的文化特色和魅力,尤其是長三角地區擁有豐富的非遺文化資源。「這個視窗可以是一個實體展館,也可以是一個線上平台,透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各地文化提供展示和交流的視窗,創造對外文化交流的視窗。透過共同培育城市新型文化產業集群,打造國際文化交流品牌矩陣,構建文明交流互鑒的平台,從而更好地代表國家參與全球文化對話、合作與競爭。」
公共服務 示範區勾畫民生福祉「同心圓」
長三角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勾畫民生福祉「同心圓」也備受關註。
「在長三角示範區,跨行政區就醫越來越便利了。」在市人大代表徐瑞芳看來,三省一市持續分類推進各領域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在醫療一體化方面進行了很多探索,青浦區會同浙江嘉善、江蘇吳江兩地透過區域醫療行業治理以及服務模式創新,借助創新數位化技術,對內賦能青浦數位健康城區智慧醫療模式,對外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區域優質醫療資源持續整合,積極打造示範區智慧醫療服務共建共享的發展模式。「去年9月,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也就是市民熟悉的‘紅房子’醫院在青浦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啟動了新院區,探索成立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婦產科聯盟,著力提升高頻民生事項‘跨省通辦’水平胡婦產科重大疾病救治能力,為一體化示範區提供專業化、高品質的婦幼醫療服務,打造放射線長三角的醫療衛生服務新標桿。」
航拍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青浦分院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要全力推進外電入滬等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計畫,加快完善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對此,市政協委員李桂生分析,作為長三角一體化龍頭,上海的電力需求長期處在高位,對市外來電十分依賴,「雙碳」行程中,上海電力保供與低碳轉型互動影響,電力供應格局加速演變,考慮極端情況發生機率增加,電力供需相關問題可能更加突出,需要提前關註和謀劃。「為保障電力有序供應,增加能源保障裕度,本市在落實電源接入、皖電東送、西南水電、電力交易等方面進一步最佳化措施的同時,還需要緊緊依靠區域互濟,從海上風電和抽水蓄能兩個方面提升電力安全保供能力,引領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