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汽車行業達成的共識就是,汽車的未來必然是智慧化和電動化的。
在今年的比亞迪夢想日2024 上,比亞迪展示了他們對於汽車智慧化和電動化的願景。
比亞迪釋出了行業第一個智電融合度智慧化架構——璇璣架構。它將智慧化的概念從「座艙」這一人機互動系統拓展開來,提出了整車智慧的概念。
整車智慧根植於底層技術,以電動化為基礎,將車與環境之間、人與車之間、車與車之間的所有互動都用智慧化進行深度賦能。
我們借用戰鬥機飛行員的 OODA 迴圈來作比方,比亞迪的智慧,不僅是在人機互動界面提供大螢幕,更是根植於底盤、傳感器、輪胎、轉向等機械和電動架構的深度智慧化,它是連點成面的,是需要打通「態勢感知、狀態評估、決策判斷、行動部署「所有環節、深度理解整車能力,實作系統制勝的深度智慧。
這種連點成面的能力一但打通,一下子就可以推廣到全部場景,例如我們這次在夢想日上看到的城市、高速智慧輔助駕駛,就展現了比亞迪智慧平台持續進步、覆蓋廣泛場景、持續賦能的能力。
復雜環境的處理不僅需要看得到、算得準,還要車能夠動得又快又穩。
易四方泊車就在整車智慧基礎上,將精妙的車身控制和智慧駕駛演算法結合,實作精準旋轉入庫,雲輦-P 可以根據行駛狀態進行四輪聯動,獲得兼顧城市和越野出行的舒適與硬派。
這種獨一家的能力,光有智慧沒有電動能實作嗎?顯然不能。
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表示「電動化是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基礎。」做智慧汽車如同造房子,「如果沒有電動化的堅實基礎,智慧化就是危房。」
我十分認同這一觀點。 汽車的智慧化絕非是簡單的糊幾個大螢幕,取消一些實體按鍵,跑幾個車機套用就能稱之為智慧化的,真正的智慧化,是從生產制造、系統整合到場景落地,由裏到外的一種研發硬實力的滲透。
從雲輦、易四方、e平台 3.0、再到璇璣架構,比亞迪在不斷探索電動汽車的智慧邊界。智慧化是持續進行的過程,整車智慧是一種讓聰慧的大腦與強健的軀體結合的價值觀。
比亞迪在智慧化領域的持續發力,是厚積薄發的技術能力展現。我也相信,在智慧化普及方面,比亞迪有著極強的競爭力。
我相信,比亞迪不僅能將這份智慧普及,更能帶領它走向世界——正如我身邊的許多新加坡朋友,就是從比亞迪開始了解中國汽車,了解汽車的智慧化和電動化一樣,它無疑是中國汽車的一張名片,更是中國制造的驕傲。
智駕要普及,還看比亞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