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溪遺址
位於浙江寧波鎮海區九龍湖鎮
2022年首次被發現
專家稱
該遺址出土遺存年代
從史前時期延續至唐宋
據發掘計畫現場負責人雷少介紹
截至目前
汶溪遺址共發現古代遺跡單位200余處
包括房址、墓葬、水井等
出土各類小件標本共計600余件
豐富的遺跡和器物
展現了寧波北部海岸帶先民的生活圖景
這件龜背甲
年代可追溯至河姆渡文化早期
專家介紹
先民們往往會食肉後丟棄龜甲
這件相對完整
有可能是被當做紀念品保存了下來
瓷盂
可作為盛放食品的器物
折肩處的三個「S」形字紋
和平肩面飾戳點紋
為器物增添了幾分設計感
展現了先民的生活美學
陶網墜
是古代漁民們掛在漁網上
以便漁網下墜到水裏的輔助工具
不僅體現了海岸帶先民的生活智慧
也為我們生動地「勾勒」出
漁民出海捕魚的畫面
專家表示
這是寧紹地區首次發現
「蛙」形貼塑陶片
作為陶釜(古代炊器)腹壁上的一種裝飾
它展現了先民們制作陶釜時的巧思
和寧紹地區獨特的審美意趣
玉玦
是古代的裝飾玉器
因圓形有缺口
適宜佩戴在耳朵上被用作耳飾
是現代耳環的雛形
印紋硬陶罐
因胎料中含鐵而呈青褐色
制作時匠人一手在器內撐托
一手持表面有紋的拍子在器表輕輕拍打
從而將紋飾留遍器身
據了解
汶溪遺址距地表以下文化層最深處達3.6公尺
共發現了史前時期、商代晚期
至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
以及唐宋時期文化遺存
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汶溪遺址文化堆積豐厚、年代跨度頗大
其中
河姆渡文化晚期前段遺存
則系在錢塘江以南地區
首次大規模揭露
大大充實了河姆渡文化
中、晚期序列之間的內涵
為研究河姆渡文化
提供了寶貴的研究材料
策劃:齊慧傑
監制:胡國香
記者:林光耀 邱世傑 顧小立
設計:聶毅
編輯:唐顥宸 趙露露 陸家燕(實習)
學術支持:汶溪遺址發掘計畫現場負責人 雷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