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在上海寶山吳淞口國際郵輪港,身系「敦煌飛天彩帶」的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正靠泊在母港,靜靜等待2024年元旦滿載八方遊客揚帆起航。
「愛達·魔都號」2019年10月進入實質性建造,從郵輪建造引進關鍵性生產裝置,到郵輪起航前船供、衛生檢疫保障,歷時五年的設計和建造,從初具雛形到駛向深藍,都凝聚著上海海關高效通關和精細服務的保駕護航。
寶山海關為「愛達魔都號」郵輪辦理船舶免控證書。 陳鴻思 圖
進口裝置「隨到隨檢」
大型郵輪技術含量高、設計和建造難度極大,和航母、液化天然氣(LNG)船並稱為世界造船業三大明珠。「愛達·魔都號」總長323.6公尺,型寬37.2公尺,約重13.5萬噸,最多可容納乘客5246人。全船零部件數量達到2500萬個,相當於C919大飛機的5倍、「復興號」高鐵的13倍,整船總工時相當於好望角型散貨船的20倍。
上海海關創新保稅監管模式,支持造船總部企業按照建造國產大型郵輪的個人化需求,在政策允許框架內以加工貿易方式自主進口並裝配相關配套船用物資,待整船建造完成後隨船出口交付。
「郵輪建造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針對郵輪相關保稅貨物,我們推出了‘主料工作法’‘單耗自核’等一系列創新監管模式,提供歸口管理和專屬服務,在確保監管品質的同時,讓海關監管效率與郵輪建設進度無縫匹配。」上海海關所屬上海浦東海關綜合業務二處保稅監管一科科長張仁揚介紹。截至「愛達·魔都號」交付,上海浦東海關共監管郵輪計畫物資2461批次,貨值約3.95億美元。
」愛達•魔都號「郵輪首航物資實施查驗,確保物資快速通關。 孫濤 圖
打造「郵輪供應直通車」
12月20日,9個貨櫃裝載價值5500萬人民幣的郵輪銷售商品,經上海海關所屬上海外高橋港區海關(以下簡稱「外港海關」)和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海關接力監管後,運往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
「愛達·魔都號」船上商店需要近10萬件商品供船,月度補貨量3萬件左右。「本次9箱郵輪銷售商品,是全球統一采購,經外高橋港區進境,分批運抵上海外高橋港綜合保稅區。」外港海關副關長尹文超表示,「外港海關與職能部門、外高橋保稅區海關和寶山海關通力合作,精準制定個人化監管方案,專人專崗即時跟蹤貨物物流情況,設定卡口綠色通道,提供24小時預約檢查服務,確保貨物即到即放、即查即放,全力保障郵輪物資通關‘零延時’。」
首航當天,還將有數噸的新鮮果蔬、冷凍肉品等食品供應上船,為首航的5000多名旅客提供生活保障。據資料顯示,一艘13萬噸級大型郵輪每航次僅食品、酒店用品等船供物料采購量就近100萬美元。寶山海關綜合業務科科長陳麗華介紹道:「海關堅持‘快通’原則,大力推廣船供物料無紙化通關,完善船供物料‘保稅+直供’監管模式,保障國內外采購食品通關‘最後一公裏’高效通暢。」
細致檢疫守護公衛安全
12月15日,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郵輪從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移泊至營運碼頭——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並向寶山海關申請辦理【船舶免予衛生控制措施證書/船舶衛生控制措施證書】。按照【國際衛生條例(2005)】的要求,該證書是國際海運的必需檔。
為保證「愛達·魔都號」順利首航,寶山海關成立工作專班,與上海市寶山區衛健委、區疾控中心、區濱江委及船方開展群體性食源性傳染病應急處置演練。工作專班為該船量身制定了詳細的登臨檢查方案,對其病媒生物防控、食品供應、醫療中心、飲用水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檢查。
「寶山海關在郵輪船上團隊做交接及準備工作期間,同步完成檢查和證書簽發,為我們節約了人力和時間成本。‘魔都號’持有該證書,可在正式營運時減少進一步的檢查需要和頻次,有助於在全球多個口岸順利靠泊。」愛達郵輪業務發展總監、新聞發言人國佳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