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不到兩個旅的俄軍,硬吃烏軍「萬人城」要塞,這仗怎麽打的?

2024-08-01軍情

最近俄軍進攻克拉斯諾格夫卡城的部隊已經占領了克城的主體城區,所剩下的只是北部和西北部的邊邊角角了。

我們簡單談談克城這邊的戰鬥。

克城在著名的馬林卡以北約3公裏處,體量大約是馬城的1.5倍,很顯然這裏也是烏軍早在2014年開始就經營的老陣地了,且跟馬城互為犄角,是整個頓內次城以西的烏軍重要防禦支點。

但是俄烏開戰後的很長時間內,俄軍都沒有碰克城,而是在玩命進攻馬城;其原因當然有馬城在主要公路線附近的因素,但其實也與克城體量更大、建築物更多、防禦更為堅固、更不好打有關。

俄軍攻占馬林卡後,其實仍然沒有直接動克城的意思,而是繼續向西進攻,並與東部集群部隊配合往南打。

這邊的俄軍屬於南部集群的左翼兵團,兵力只有俄軍第8集團軍第20摩步師、第150摩步師一部、頓內次第1軍第5摩步旅,另外的第110摩步旅還在克城北邊的耐維爾斯克方向作戰。

俄軍都多線作戰了,哪有足夠兵力去碰比馬林卡更硬的克城呢?

建立在這種預判之下,烏軍在克城的守備逐漸放松,尤其是2024年2月阿瓦迪夫卡告急以及東部集群部隊猛攻馬林卡以南的新米哈伊利夫卡之際,烏軍將機動部隊大都抽走,克城守備十分空虛。

2月下旬,頓內次第1軍第5摩步旅突然抽兵進攻克城了!

乍一看這是很腦抽的舉動,畢竟第5摩步旅當時主要向西進攻,它哪來的膽子以一個旅的一部去碰克城?

尤其是這邊可是經營10年的老戰線了,俄頓軍隊想要進城,還得克服雷區地帶,突擊隊能進城的部隊又不會太多,這你怎麽打?

但頓軍真的就沖了,它拿出來的「法寶武器」就是烏龜坦克,就那麽直接沖向克城南翼了。

沖擊過程很直白,當然也不可能沒損失,但烏軍當時沒有足夠資源去擋住頓軍,後者還真的沖入克城南翼,並站住了腳跟。

在這一過程中,第一波突擊隊員實際上付出了幾乎傷亡殆盡的代價。

站住腳跟只是攻城戰的第一步,畢竟克城體量不小,烏軍防備再弱,也不至於讓幾十號突擊隊就把城給拿下。

隨後烏軍調集預備兵力發動反擊,甚至連亞速第3旅都來打了幾天,俄軍後續就不斷透過小型車隊輸送突擊隊,過一批、守一批、打一批。

這可是真正意義上的血戰,是字面意義上的「有去難回」,其傷亡的絕對數未必很大,但突擊隊的傷亡率絕對會高得嚇人。

但頓軍部隊我們也都知道,現在的部隊主體兵員其實就是少年時就吃烏軍炮彈的那批人,所以這幫人的拼命精神確實足夠。

靠著突擊隊的血拼,當然也有俄軍第238炮兵旅和空天軍滑翔制導炸彈的支援,頓軍第5摩步旅逐漸就把城區南部給硬吃了。

在烏軍「寸土必爭」的策略下,輕易丟掉克城不可接受,但烏軍又難以向這裏調集足夠的整建制單位。

所以它采取的策略是「抽兵戰術」,從北邊的第59摩步旅要一部份兵、從南邊的第46空突旅要一部份兵,從恰索夫亞爾戰區的第80空突旅再要一部份兵;然後又從幾個領土旅中再各調兵馬,湊出了克城守備隊來。

至於亞速第3旅,因為阿城戰役折損過重,很快就被調走整補了;另外這邊的烏軍缺少技術裝備,曾從第47機步旅中調過M2A2步戰車,但第47旅向來是「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意思了一把也就溜了。

因為沒有太多技術裝備,烏軍的克城守備隊沒有反擊能力,只能是以步兵據守城區陣地跟俄軍拉鋸。

俄軍方面以第5摩步旅一部去打烏軍七拼八湊的部隊當然也不夠,後來把耐維爾斯克的第110摩步旅主力也調了過來,從城區東部展開進攻。

這樣的話俄軍就以不到兩個摩步旅的部隊負責克城之戰,打累了就休整下,反正烏軍也反擊不了;休整好了就繼續進攻。

在這種間歇式的進攻模式下,它每個月都能啃下城區的一部份。

就這麽啃了幾個月,到7月下旬的時候終於「量變引起質變」,把整個克城的主城區都啃下來了。

克城主城區啃下有何意義?

首先,這是烏軍手裏唯一一個還在頓內次市周邊的城鎮了,克城丟了烏軍透過一般炮火便不能威脅到頓城。

而在克城以北,是一塊縱橫各約10公裏的野外地帶,這塊區域內只有東側還有耐維爾斯克一角是定居點,其余都是野地。

俄軍攻占克城主體後,必然會繼續打城北、西北的邊角地帶,這些區域清理完畢後,烏軍在上述的大片區域內就絕難固收了。

到時候把這一大片野地吃下,就跟北邊的中部集群戰線拉平,兵鋒也直接抵達沃夫恰河。

這時,新的戰役局面也就開啟了。

所以,烏軍現在的救命稻草就是盡可能堅守城北、西北的邊角區域更多時間,但堅守是需要資源的,當下全線都在告急,不知道這裏能不能分一兩個預備旅過來,光靠先前那些拼湊的守備隊,恐怕無論精力、戰力都是很難、很好地完成任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