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近距離觀察蘇57的細節,與殲20的差距比較大,突顯俄的衰落

2024-11-19軍情

本屆珠海航展蘇-57的到來締造傳奇:三款隱身戰機同台競技,史無前例。珠海航展雖非規模最大,卻極具看點。巴黎航展、範堡羅航展想一睹隱身戰機真容都難,而珠海航展卻能實作多架隱身飛機同場亮相。

殲-20曾以四機同框亮相珠海航展,創下世界航展紀錄。本屆航展,三種不同型號的隱身戰機同台亮相,更具看點。殲-20此前多次在珠海航展進行飛行表演,殲-35前身FC-31也曾亮相並表演。這次殲-20和殲-35必將帶來精彩的飛行表演和特技動作。蘇-57的到來引發熱議,中國兩款隱身戰機與之相比效能如何,值得關註。

蘇57隱身效能存在爭議。與殲20相比,蘇57雷達反射截面積更大,尤其是正前方。由於發動機壓縮機葉片外露,且未采用S型進氣道設計,導致其正面隱身效果欠佳。與殲35相比,蘇57的隱身效能差距可能更為明顯。

殲-35與蘇-57隱身效能對比鮮明,僅從外觀即可判斷。雖然缺乏雷達測試數據,但普遍認為俄羅斯戰機在隱身方面落後於中國。蘇-57並非全無優勢,但在戰場態勢感知能力上仍遜於殲-20和殲-35。蘇-57采用砷化鎵元器件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中國戰機則采用更先進的氮化鎵,效能代差明顯。中國戰機雷達口徑更大,探測距離更遠。雙方均配備紅外搜尋跟蹤系統,但配置方式不同。蘇-57將其置於機頭上方,而中國戰機則置於下方並進行隱身處理,蘇-57未采取類似設計,影響前向隱身效能。此外,蘇-57缺乏或沒有多功能綜合孔徑系統,進一步削弱其戰場態勢感知能力。蘇-57外觀和細節設計缺陷也導致雷達反射截面積增大。

這款戰機最大的亮點是套用了推力向量技術。雖然發動機尚未到位,與中國相比略有滯後,但其向量噴管可使發動機偏轉,實作超機動飛行。就像當年蘇-35在珠海航展上的精彩表演,它也能在極低速狀態下做出普通戰機無法完成的超機動動作,極具觀賞性。與歐美戰機相比,它在機動性方面確實有一定優勢。然而,好看並不等於實用,如同當年蘇-35在珠海航展的表演一樣,最終實戰效用才是關鍵。

戰機低速、極低速甚至零速度下的特技動作更像是表演,實戰價值存疑。戰機機動性受能量影響,能量集中是奪取制空權、近距格鬥優勢的關鍵。低速狀態下即使擊落敵機,自身也處於危險境地。戰機需要時間加速恢復到空戰速度,這個過程充滿風險。

現代空戰超視距是關鍵,隱身效能、雷達探測距離、飛彈射程才是王道。殲-20總師楊偉指出,不采用推力向量技術正是基於此。隱身戰機強調先敵發現、先敵攻擊,遠距離決勝負。即使近距離遭遇,高機動性也難以對抗紅外格鬥彈高達60多個G的過載。隱身戰機通常「打了就跑」,避免纏鬥。推力向量技術雖好,但在未來空戰中的重要性有待商榷。

俄烏沖突中,俄羅斯王牌飛行員佩列別爾金駕駛蘇-35戰機,擊落12架敵機,絕大多數為三代機,且均為遠距離飛彈擊落。蘇-35雖具備推力向量技術,但在實戰中並未運用。三代半戰機對三代機擁有絕對優勢,佩列別爾金未開一炮,完全依靠飛彈遠距離制敵。這引發了對四代隱身戰機技術發展方向的思考。蘇-57雖具備超機動性,遠超美國隱身戰機,但其隱身效能存在缺陷,在面對隱身戰機時可能陷入危險。

殲-10D作為第四代戰機,雷達反射截面積遠小於第三代戰機。它擁有有源相控陣雷達、先進告警裝置以及翼尖和機翼前緣的相控陣雷達,相比三代機甚至三代半戰機,優勢顯著。 殲-10D能像蘇-35一樣壓制低半代戰機,但能否在與真正的隱身戰機對抗中取勝,仍是未知數。

珠海航展三款隱形戰機蘇-30、蘇-35、蘇-57同台亮相,帶來震撼視覺沖擊。俄羅斯空天軍精銳盡出,展示其最先進的裝備。此次參展體現了中俄兩國軍事合作的深入發展。

俄羅斯首次攜蘇-57戰機亮相海外航展,地點選在中國珠海,意義非凡。這體現了俄方對中國的高度重視,以及對蘇-57戰機國際推廣的期望。雖然中國自身擁有更先進的隱形戰機,蘇-57亮相珠海航展,面向的是更廣闊的國際市場,借助航展平台展現其效能,吸引潛在買家。中俄兩國加強軍事交流與合作,對維護地區及世界和平穩定至關重要。中俄關系穩定,有助於維護東亞乃至全球的和平穩定局面。

中俄航空技術交流源遠流長,自首屆珠海航展至今從未間斷。早期,俄羅斯的蘇-27、蘇-30戰機領先中國一代,引發廣泛關註。如今,中國航空工業飛速發展,兩國戰機已同台競技。此次珠海航展,雙方展示的戰機效能各有千秋,孰優孰劣,值得深入研究。透過飛行表演和地面展示,我們能初步了解兩國戰機的實力。持續的交流合作將推動中俄航空技術,尤其是軍用航空技術的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