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防部官方釋出的資訊,9月25日8時44分,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向太平洋相關公海區域,成功發射了一枚攜帶訓練模擬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並準確落入預設海域。這次飛彈發射是年度軍事訓練中的常規安排,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或目標。
冷冰冰的措辭沒有激起任何波瀾,但熟悉中國彈道飛彈的人明白,上次如此盛大的發射是在1980年。時隔超過40年,為何要再次進行洲際飛彈試射?其實,這個時間選擇得非常巧妙,既不是早也不是晚,恰好在美國反導系統初見成效之後進行試射,美國幾十年來的反導布局瞬間失效!
中國洲際飛彈試射:對中國的威脅論已無法有效傳達恐懼感。
國防部在釋出的新聞中除了確認了洲際飛彈的發射和向太平洋公海發射飛彈外,並沒有提供其他更有意義的資訊。顯然,在地球上制造如此大的動靜是無法對全球眾多目光隱瞞的,根據公開空域警告繪制出了飛彈飛行路徑,總射程約為1.2萬千米!
有網友分享了一張1980年人民日報的號外,報道了在太平洋預定海域成功發射第一枚運載火箭的訊息。那時許多網民可能還年輕,甚至未出生。經歷了40多年後再次發射,如今大家已顯得淡定,因為近年來我們目睹了眾多武器的突破,包括戰鬥機、驅逐艦、兩棲攻擊艦及航母等,讓人應接不暇。然而,對於西方國家而言,這仍然是一個巨大的震撼。從外媒的報道中可見一斑。
外媒的報道中透露出的恐懼是無法遮掩的。
據CNN報道,中國此次洲際飛彈試射是在與美國及其地區盟友關系日益緊張的背景下進行的一項罕見公開實驗。CNN提到,東海、台灣海峽和南海等周邊水域的緊張局勢正在加劇。該報道參照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德魯·湯普森的話稱:
「在中國與多個鄰國發生沖突的情況下,向太平洋發射彈道飛彈顯得十分明顯。這次發射傳達了一個強烈的資訊,旨在威脅所有相關方。」
CNN還指出,近年來的衛星影像顯示,中國的沙漠地區已建成數百個洲際彈道飛彈發射井。美國國防部預測,未來十年內,北京的核武庫將經歷指數級增長。五角大廈在去年釋出的北京軍力年度報告中提到,到2023年,中國將具備500多枚可用核彈頭,而到2030年,這一數量可能會超過1,000枚。
BBC報道稱,中國的洲際飛彈試驗通常是在國內進行的。此前,中國曾在新疆西部的塔克拉瑪幹沙漠進行過洲際彈道飛彈試射,但這次卻不同尋常地選擇了太平洋公海域進行發射。BBC對此提出質疑,認為中國「提前通知了相關國家」,但日本方面表示並未收到關於此次試射的「通知」。
BBC引述了美國國防分析師約翰·裏奇(John Ridge)的話,他認為中國此次試驗可能是在「向美國傳遞某種訊息」。雖然中國已表明此次發射並非針對任何國家,但鑒於中日、中菲之間的緊張關系,實在讓人不得不聯想這次試射的真實意圖!
美聯社報道指出,中國試射洲際飛彈引起了該地區的安全憂慮,而這些憂慮因北京的領土主張和與美國之間的競爭而進一步加劇。美聯社援引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核政策計畫聯合主任詹姆士·阿克頓的話表示:
「他們在過去的44年裏從未做某事,而如今卻開始去做,這具有重要意義。」「這正是中國向我們傳達的資訊:‘和你們一樣,我們不會因擁有核武器而感到羞愧,我們將像一個核大國那樣行動。’」
美聯社指出,此次發射的時間恰逢在紐約舉辦的聯合國大會期間。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擁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之一,並努力對與人權相關且符合其專制體制的重要領域施加影響。
除了CNN、BBC和美聯社之外,還有Japan Times、ABC及CNBC等眾多外國媒體參與報道,內容大致相似,都是這種語氣!從這些外媒的報道中可以觀察到一個有趣的變化,以前頻繁出現的是中國威脅論,總是教訓式地指責中國會。然而現在雖然邏輯基本沒有太大變化,但在面對中國威脅時卻多出了一絲恐懼,因為如今的中國與十幾年前已截然不同,如今的中國確實能夠對西方國家乃至全球最先進的美國構成威脅,那種潛藏於報道字裏行間中的恐懼感也愈發明顯。
美國防部兩年前的計劃已完全失敗!中段反導的方向出現了重大錯誤。
外行只是圍觀,但專業人士卻能洞察其中的奧秘。這次試射與1980年5月18日的發射在方向上大體相似,然而軌跡和射程卻有所不同。此外,此次是在海南進行,而1980年的則是在中國內陸。此次發射有幾個值得關註的亮點:
根據此次發射的情況,可以基本確定這是陸基洲際彈道飛彈的試驗。這引出了一個關於發射載具的問題,通常來說是車載發射,也就是說車輛可以在全國範圍內移動,接到指令後隨時選擇臨時陣地進行發射。這一點極為關鍵,因為有某些要求必須依賴固定陣位進行發射:
前者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它重量極重,發射時不能隨意選擇地點,否則冷發射帶來的巨大沖擊力可能會將發射筒壓入地面,甚至導致發射車翻覆,因此對發射場地進行預處理是合情合理的。而對於第二個要求,同樣能夠理解,因為彈道飛彈一旦被發射,其軌跡就無法改變,因此必須清楚自身在三維空間中的座標位置、拋物線軌跡。只有這樣,載彈電腦才能結合這些資訊,加上地球自轉和緯度影響,再依據科氏力來計算出落點,而事先測量好的陣位座標顯然是最為準確的。
提前測量座標,戰時確定陣地進行發射,這看似關系不大,但實際上問題相當嚴重!盡管車輛可以快速移動,但在接到發射命令後,必須第一時間找到最近的發射陣位並展開。無論有多少個發射陣位,總會存在時間差。此外,如果這些陣位被事先泄露,其意義也會大打折扣,因為容易被敵方精確定位並摧毀。
然而,中國的洲際飛彈發射並不需要過多繁瑣的步驟,行進過程中可以隨意停車選擇簡易場地進行發射,比如公路、荒漠或丘陵地區,只要地面不過於松軟即可。因為中國的洲際飛彈發射筒尾部配置有緩沖墊,可以降低沖擊力並擴大受力面積,從而使大部份地面都適合進行發射。
第二個問題是,這種射程達到1.2萬千米的飛彈具體是哪一型號。根據網友的推測,此次航程略低於1.2萬千米,為11800千米,結合陸基機動發射來看,滿足這一要求的飛彈可能是DF-41,但也不能排除其他更先進飛彈型號的可能性。
射程達到1.2萬公裏究竟有何深意:這意味著美國軍方的陸基中段防空飛彈系統基本上失去了效用。
這次洲際飛彈的發射落點位於太平洋中部,許多網友對此並沒有察覺其重要性。然而,如果我們以海南島為中心,半徑設定為1.2萬千米來觀察,就會發現北美大多數地區都在覆蓋之內。整個阿拉斯加以及美國中西部均在射程範圍之內。同時需要明白的是,這次試射並不會釋放出全部能力,一定會有所保留。而DF-41的有效射程是1.2到1.4萬千米,大致來說,美國除了佛羅裏達州外幾乎全境都處於其打擊範圍之內。
這個數據十分引人註目,因為卡內基和平基金會在2022年釋出了一份由美國防部資助的研究報告,標題為【評估美國對未來洲際彈道飛彈力量的選擇:高層考慮的進一步因素】。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斷是:
洲際彈道飛彈從俄羅斯飛向中國,目前美軍的陸基洲際飛彈打擊中國時必須經過俄羅斯,這就涉及到是提前通知還是不通知俄方的問題,以避免誤判。大致結論有兩個:一是告知俄方計劃攻擊中國;二是不使用陸基洲際飛彈,僅使用潛射洲際飛彈,陸基部份只針對俄羅斯。
因此,這個檔的一個不成文依據是,中國的陸基洲際飛彈同樣需要經過俄羅斯發射到美國。原因非常簡單,越過北極的軌跡距離最短。例如,從中國東北發射一枚穿越北極的彈道飛彈,其有效射程只需10000公裏,就能覆蓋整個美國,比在南海發射減少了4000公裏。這意味著飛彈可以設計得更緊湊,同時也能降低成本。
此次發射卻能在南海覆蓋整個美國,飛行軌跡經過北太平洋,表面上似乎沒什麽問題,但實際上這一設定對美國而言頗具挑戰性!原因在於,美國的陸基攔截飛彈大多是針對從北極方向襲來的飛彈進行布置的,因此,有必要對此類陸基攔截系統作個簡要說明:
彈道飛彈的攔截方式主要有三種:初段攔截、中段攔截和末端攔截。初段指的是在飛彈尚未飛出大氣層時進行的攔截,此時飛彈速度較慢,目標也相對較大,因此難度較低。然而,初段通常發生在他國領空上方,這使得實際實施變得不太可能。當年,美國曾計劃開發ABL雷射武器來實作這一目標,但最終以取消告終。
中段攔截是指飛彈已經脫離大氣層,MRV(多彈頭分離器)與飛彈主體已經分開,或者MRV已釋放出彈頭。在重返大氣層之前,此時飛彈的軌跡接近其最高點或已開始從拋物線頂端下滑。盡管目標較小,但由於背景為宇宙空間,因此辨識出彈頭相對容易。這種情況被視為一種有效的攔截方式。
美軍的中段攔截系統分為陸基和海基兩種型別。陸基采用的是地面攔截飛彈,而海基則使用SM-3飛彈。眾所周知,海上的作戰平台靈活機動,但仍需要提前進行預判,因為其射高不足1200千米,覆蓋範圍相對有限。而對於陸基系統,則必須事先設定好攔截位置。美軍預測,中俄的飛彈將透過北極發射到美國,因此在阿拉斯加布置了遠端預警和飛彈攔截設施,因為這裏是距離最近的位置。
因此,您應該明白,中國的1.2萬千米洲際飛彈如果不經過北極直接飛向美國,對美軍帶來的影響是相當巨大的。實際上,位於阿拉斯加的攔截系統對中國的洲際飛彈幾乎不起作用,而唯一有效的方案是在北太平洋進行海基攔截。當然,這種海基攔截需要在海上進行長期部署,這對美軍來說無疑是一項挑戰。
試射的時機十分巧妙,幾年前美軍積極推進反導系統建設,那時候我們保持沈默,最多也只是從渤海向新疆發射幾枚高彈道洲際飛彈,其實際射程大約在8000公裏左右。因此,美軍推測我們的飛彈必定會經過北極。等到美軍的反導體系建成、框架確立後,中國卻研發出了具備1.2萬公裏射程的飛彈,這一舉動瞬間削弱了美軍陸基中段反導能力的一半(另一半仍然針對俄羅斯的那些可能越過北極的火箭有效,因此依舊存在威脅,只是對中國的新型武器無能為力)。
你覺得PLA(解放軍)是不是有點狡猾?不過兵法向來講究用計,親身體驗一下瞞天過海和釜底抽薪也沒錯。西點軍校的必修課【孫子兵法】可不是白學的,為何不借鑒一下三十六計呢?這次真是遇上了玩策略的老祖宗!
最後談談末端攔截。之前提到了初段和中段的攔截,末端攔截是指在接近大氣層或進入大氣層後進行的攔截。一些高效能遠端防空飛彈具備一定的末端攔截能力,但最為人知曉的系統無疑是美國的薩德。實際上,這只是因為美國進行了公開,要是PLA也有所披露,大家一定會感到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