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二戰未竟猛獸戰列艦,個個瘋狂,蘇聯之作最野蠻

2024-09-29軍情

二戰時期的三大戰列艦,每一個都可以被稱為「海洋中的猛獸」,但卻都沒有能夠登上歷史舞台!。

德國的H級曾計劃裝備508公釐的超級巨炮,簡直可以堪稱海上炮台;美國的蒙大拿級則以其火力和防護能力自豪,但在航母時代來臨之前被迫停止發展;而蘇聯級則屬於最為瘋狂的一種,史達林打算制造533公釐的巨炮,這簡直是「誇張到沒邊兒」!。

這些龐大的怪物為何未能實作呢?它們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呢?。

一、德國H級戰列艦:從大西洋的惡夢到紙上巨獸。

當年,納粹德國在大西洋區域與英國展開激烈爭奪,潛艇戰使得英國海軍處於困境,左右為難。

然而,德國人並不滿足於僅使用潛艇,在他們關於海軍的夢想中,巨大的戰艦和大炮才是最終的武器。

因此,德國釋出了H級戰列艦計劃。

這計劃一經出台,立刻引起了狂熱的反應。

最初提出的p9方案,計劃建造六艘戰列艦,滿載排水量達到62500噸,火力配置非常強大——四座雙聯裝406公釐巨炮,展現了一副橫掃一切敵艦的氣勢。

這讓人們不禁回憶起俾斯麥和提爾比茨的雄風,當時這兩艘戰列艦已經讓英國人感到頭疼不已。

H級戰列艦備受期待,被視為其前代產品的升級版。

德國人覺得406公釐大炮仍不足夠刺激,因此p4方案直接提出了安裝508公釐巨炮的想法,其威力相當於「海上炮台」。

那麽508公釐到底是個怎樣的概念呢?簡單來說,就是一發炮彈打過去,就能讓敵方戰艦抖三抖!。

當時的德國設計師們真是盡情發揮了他們的想象,似乎想要把所有能想到的火力全數裝載上去,將其變成一只真正的「海上超級怪物」。

在火力配置之外,H級戰列艦在防護能力和航速方面也表現出色。

設計時速為30節,針對各種炮彈強化了防護系統,力求達到攻守兼備的效果。

然而,僅有夢想是遠遠不夠的,要使這艘「海上巨獸」變為現實,還需解決眾多難題。

首先,他們就面臨著一系列技術問題。

如何克服材料和工藝難題,以建造如此龐大的戰艦,成為了他們頭疼的問題。

其次,戰爭的局勢對於他們來說極其不利。

英國皇家海軍依然穩坐海洋霸主之位,德國海軍力量難以與之匹敵。

更為關鍵的是,隨著二戰的不斷進行,德國逐漸陷入了戰略上的被動局面。

資源日益短缺,戰爭壓力驟然增加,導致原本龐大的巨艦計劃被迫終止。

納粹德國的軍工生產能力已經在各個戰線上顯得力不從心,無法再支持如此龐大的海軍計劃。

最終,H級戰列艦僅僅停留在了圖紙和模型階段,連龍骨都沒有鋪設,就胎死腹中。

這只「海上猛獸」註定只能存在於人們的幻想之中,成為一場虛妄的夢想。

二、蒙大拿級:美國海軍的最後輝煌。

接下來,讓我們探討一下美國人的「巨獸」——蒙大拿級戰列艦。

美國人一直以來都傾向於追求宏大和卓越,這一傾向在他們的建軍思想中也有所體現。

美國人在二戰中期做出決定,著手打造一艘規模空前的巨艦,旨在使其成為「史上最強戰列艦」。

蒙大拿級計劃一經推出,立即引發了廣泛關註,因為這艘巨艦將與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展開激烈較量。

滿載排水量高達70500噸,裝備有四座三聯裝16英寸(406公釐)主炮,蒙大拿級的設計可謂戰列艦中的「大麥克」。

這艘戰列艦的火力配置,讓人不禁聯想到那個「海上移動堡壘」的形象。

其防護能力同樣是一流的,側舷裝甲厚度高達16.1英寸,防護效能極強,仿佛是為正面對決而誕生的怪獸。

蒙大拿級不僅在火力和防護方面表現出色,其射程更是達到了驚人的42公裏。

這意味著它能夠在敵方火力範圍之外率先發起攻擊,將目標擊毀於幾十公裏之外。

此外,借助其先進的雷達射控系統,蒙大拿級能夠精確瞄準敵艦,幾乎可以被稱為「海上狙擊手」。

一旦敵艦進入其射程,無疑是在自尋死路。

為了增強防空火力,蒙大拿級進行了全面升級,計劃裝備40公釐博福斯高射炮和20公釐厄利孔機炮,以形成密集的防空火力網,確保戰列艦不會成為空中打擊的靶標。

可以說,蒙大拿級戰列艦在設計時已經將當時所有的敵人全都考慮在內。

遺憾的是,變化往往超越計劃。

隨著太平洋戰爭的不斷進行,美國海軍逐步認識到,未來的海戰將不再局限於戰列艦之間的火力對決,而是以航空母艦為核心構建的立體化戰場。

在新的海戰中,航空母艦和艦載機成為了新的主角,盡管戰列艦這種「大麥克」威風凜凜,但在航母面前卻顯得有些笨拙。

海戰已從「巨艦大炮」時代過渡到「空海一體」時代,戰列艦龐大的身軀在航母編隊的快速打擊下顯得過於「沈重」。

因此,1943年7月,美國海軍果斷終止了蒙大拿級戰列艦的建造計劃,將全部資源和精力轉向航母建設。

蒙大拿級戰列艦從未現身,就被封存在歷史的檔案中。

令人感嘆的是,美國海軍中再也沒有出現以「蒙大拿」命名的戰艦,通常都是用美國各州的名字來命名戰列艦的。

由於蒙大拿級未能竣工,美國海軍中失去了「蒙大拿號」,這成為美國戰列艦歷史上的一件趣事。

三、蘇聯級:史達林的瘋狂夢想。

最後,我們來談談最瘋狂的「海上怪獸」——蘇聯級戰列艦。

如果要了解當年的蘇聯,必然要探究其與世界海軍霸主們較量高下的豪情壯誌。

史達林懷揣著一個龐大的海軍夢,他希望能夠擁有一艘超級戰列艦。

「蘇聯級」這個名字起得十分直白,意在向世界宣告,這是蘇聯的「海上旗艦」。

蘇聯級戰列艦的設計充滿了狂熱的幻想色彩。

首艦的建造預算竟高達十一億八千萬盧布,計劃建造十五艘,意圖構建一支足以震驚全球的戰列艦編隊。

火力配置方面更是驚人,最初計劃安裝533公釐主炮,即使與德國p4的508公釐相比,也顯得「微不足道」。

然而,後來改為安裝406公釐主炮,這已經足以展現其瘋狂的本質。

排水量更被設計到了75000噸,簡直是要壓倒海上的所有目標。

蘇聯的設計師們憋足了一口氣,渴望建成這個超級戰列艦。

然而,美好的願望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蘇聯在技術方面遭遇了諸多難題,加之工業基礎相對薄弱,要完成這個龐大的計畫可謂是困難重重。

盡管史達林誌向遠大,但終究無法擺脫現實的限制。

此外,戰爭爆發了。

蘇聯不得不將所有資源和精力投入到與德軍的戰鬥中,因此建造戰列艦的計劃被暫時擱置。

蘇聯級戰列艦的建造工程於1941年暫停,在1948年以前,這個宏偉的計劃被徹底取消。

蘇聯的「海上猛獸」被束之高閣,最終未能在世界的海洋上出現。

在二戰期間,各國海軍在激烈的造艦競賽中你追我趕,都想建造出無敵的「猛獸」,以展示其強大的海上實力。

然而,隨著戰爭形勢的變化和航空母艦的興起,這些戰列艦計劃最終都成為了空談。

無論是德國的H級、美國的蒙大拿級,還是蘇聯的蘇聯級,這些未完成的巨艦都在歷史上留下了各自的遺憾與光輝。

它們曾代表各國海軍的巔峰夢想,卻最終在現實的浪潮中消散,成為永遠的「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