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徐若冰:祖父是逃到台灣的高官,對美國非常忠心

2024-09-13軍情

刻骨銘心的仇恨:來自台灣的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已過七旬,仍在協助美國軍方研發能夠對抗中國的尖端武器。

9月4日,多家台灣媒體相繼報道了一位「美國華裔老年女士」,這位「美國華裔老年女士」正是自幼從台灣移民到美國的現任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徐若冰。台媒之所以對她進行廣泛報道,不僅是因為她身為「台灣」和「美國政府高官」的話題性吸引眼球,還因為她所推動的「快速防禦試驗儲備計劃」正面臨美國國會大幅削減預算的威脅,而該計劃的核心內容是為美軍挑選能夠有效對抗中國軍隊的先進武器研發計畫。這名現年70歲的老太太、被譽為「F-35之母」的華裔,為何會如此盡心竭力的幫助美國尋找能殺傷「同胞」的武器呢?

徐若冰於2021年被拜登政府提名,成為負責美國重大武器研發的國防部副部長。他們負責的主要計畫之一是美國軍方的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發,以及一個由他們提出並主導的「快速防禦實驗儲備計劃」。該方案的重點在於為美國軍隊從眾多未受到美國軍方或大型武器制造公司重視的武器研發計畫中挑選出具備在中美全面軍事和科技競爭中保持美國優勢潛力的計畫。一旦某個計畫在該計劃的初步篩選中獲勝並進入下一階段,就可以獲得徐若冰提供的一筆研發資金,從而使該計畫得以繼續開發樣機或進一步最佳化,最終成為美國軍方的技術儲備,或直接被選中進行批次生產。

盡管徐若冰對這個計畫中的武器開發工作始終保持嚴格的保密,外界仍然不太明了究竟有多少被她視為能使美軍在與中國對抗中保持優勢的技術和裝備。盡管是透過采訪及美軍出於「威懾」中國的考量進行的資訊披露,我們仍然能夠了解到一些已經被美軍使用或用於實戰檢驗的武器計畫。

高空氣球。這些氣球能夠搭載高級監控儀器,負責在高空進行長時間的監測或預警任務。還可以部署通訊設施,向特定區域的美軍提供聯絡服務。這種氣球由於通常在超過常規防空武器打擊範圍的高空執行,因此它本身非常安全。整合定向模組系列。這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現代化升級方案的「最高研發工程」。它的目標是將軍隊通常各異的指揮職責(尤其是「行動、情報與火力」)整合到一個指揮中心,以提升遠端火力的協調效果。這個計畫不僅對美國海軍陸戰隊有利,還能夠推廣到其他美軍軍種。在徐若冰計劃的推動下,這個能夠顯著提升美軍作戰能力的計畫,最終提前五年完成了交付!

全球自主監測船。這種約5公尺長的小型無人駕駛快艇,目前已經在加州的美國海軍無人水面艦艇部隊中投入使用。這種無人水面艇是一種廉價、可替代的系統,能夠完成多種任務,比如資訊收集、電子對抗和通訊中繼等。徐若冰的方案使得原型機的制造和安置至少提前了兩年。

4. MQ-9無人駕駛飛行器的功能提升。這些是針對MQ-9這款「明星無人機」的一個升級計劃,特別增強了MQ-9的通訊和傳感效能,以應對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特殊要求。「快速防禦試驗儲備計劃」支持了原型的研發、整合和測試,使得計畫進展提前了大約兩年。

5. 世界性的雷霆。主要增強美國空軍第四代戰鬥機的「通訊擴充套件能力」。該計畫受益的機型涵蓋了美國軍方的主要戰機,如F-1、F-16、F-18等。

徐若冰提到,這一旨在協助美軍打敗中國的方案,是她在2021年加入美國國防部時就開始考慮的構想。接著,她充分運用自己之前在美國雷神公司等軍火行業巨頭工作的經歷,以及多年實際參與包括F-35在內的美國軍方重大武器研發的經驗和直覺,這些年為美軍「評估」了眾多不被重視或缺乏開發資金的先進武器「原型」或「概念」。盡管大多數提案都被否決,仍然有部份計畫獲得了「快速防禦試驗儲備計劃」的支持,得以推進原型的開發並在美國軍方基地進行測試。

在領導「快速防禦實驗儲備計劃」期間,徐若冰始終秉持「必須證明武器技術具備足夠的成熟度,才會向美軍申請測試」的原則。她闡明這樣做的意圖是避免利用不夠成熟的武器計畫來浪費美軍的測試時間,同時也是為了節省美國納稅人的開支。某些武器計劃之所以能夠最終取得成功,毫無例外地在於已經得到證實能夠增強美軍在與中國對抗時的優越性!

徐若冰本人在該計畫中不僅展現了對美國及其軍隊的高度責任感,之前在美國軍火企業及空軍、陸軍擔任要職時,也都表現出了對美國的絕對忠誠以及對中國的強烈敵意——她的祖父是早期逃往台灣的國民黨高級官員,而她的父親徐乃力在她10歲時帶她移居美國。為了不妨礙女兒徐若冰在美國的事業進展,徐乃力在加拿大大學教授中國歷史,因而需要經常與中國保持聯系,於是果斷結束了與她幾十年的關系,直到2012年退休十年後才在台北與徐若冰重逢。可見他們一家為了獲得美國主子的認可,竟然願意放棄中國人最重視的「家庭情感」和「孝順」!透過徐若冰及其家族的舉動,可以理解為什麽她在70歲這一高齡時,依然為了幫助美軍在戰爭中打敗中國而四處活動。

盡管如此,徐若冰這一輩子都在美國效忠的現狀,近期卻遭遇了他所領導的「快速防禦試驗儲備計劃」面臨2025財年預算資金由去年的6.87億美元大幅降至4.5億美元的困境,而未來該計劃的經費還有可能逐年遞減。對於一直全力以赴為美軍尋找擊敗中國武器的徐若冰而言,這一打擊「相當嚴重」。畢竟在自己如此努力地協助美國尋找能夠擊敗中國的武器時,美國竟然「不付款」了!難道這個每年需要投入數億美元的計畫能僅靠她自己「用愛發電」就能順利進行嗎?

美國始終不缺乏這種來自台灣的「華裔」高層,他們的祖先對中國懷有強烈敵意,而他們自己也受到影響,繼續協助美國對抗中國。例如,幾年前積極倡導「美中貿易戰」的美國貿易代表戴琪、現任聯合國改革與管理事務代表的盧沛寧,以及前美國勞工部長趙小蘭都是這個問題的代表人物。徐若冰不僅全力協助美國尋求能夠戰勝中國的尖端武器,還積極促進美台在先進戰鬥機及其他武器采購方面的交易!

正是由於這些人的存在,才使得我們幾十年來不斷追求的「和桶」最終未能實作的根本原因!現在我們不得不把註意力集中在「梧桐」上——大家覺得這樣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