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賣給菲律賓飛彈後,印度開始緊張了,艦船在印度洋越聚越多了

2024-09-12軍情

印度,這頭古老而龐大的亞洲象,剛剛向菲律賓那只機靈的猴子獻上了一份「厚禮」——「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艦飛彈,本以為能在中國這只沈穩的熊貓面前耍點小聰明,卻沒想到,熊貓根本沒把它放在眼裏。

反而悠然自得地在印度洋這片「私家魚塘」裏捕魚嬉戲,還友好地向它打招呼:「嘿,老兄,這兒的魚真肥美啊!」這可把印度氣得七竅生煙,卻也無可奈何。

這一切,還得從印度那點小心思說起。一直以來,印度就對中國懷有一種復雜的情感,既羨慕中國的崛起,又擔心被中國超越,因此總想著給中國制造點麻煩。這不,它盯上了風雲變幻的南海,想趁機渾水摸魚,給中國添堵。

然而,印度深知自己實力不足,不敢與中國正面交鋒,於是打起了「代理人戰爭」的算盤。它將目光投向了與中國存在南海爭端的菲律賓,企圖利用菲律賓來牽制中國。2022年,印度與菲律賓簽署了一份價值3.75億美元的飛彈合約。將「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艦飛彈作為「投名狀」,拱火南海局勢,妄圖給中國制造戰略壓力。

今年4月,首批「布拉莫斯」飛彈運抵菲律賓,這款飛彈號稱速度可達2.8馬赫,射程覆蓋650公裏,足以威脅到南海的大部份區域,似乎給印度和菲律賓打了一劑強心針。然而,在中國的「火眼金睛」面前,「布拉莫斯」不過是跳梁小醜罷了。

中國早已洞悉了印度的伎倆,並迅速做出了強有力的回應。近年來,中國海軍和漁船在印度洋的活動日益頻繁,這一舉動徹底戳中了印度的痛處。要知道,印度洋一直被印度視為自己的「後花園」,不容許任何國家染指。

中國艦船和漁船的頻繁出現,讓印度如坐針氈,仿佛有一只無形的手扼住了它的咽喉。印度海軍氣急敗壞,在8月24日的記者會上公開指責中國是「印度洋非法、無管制捕撈作業的最大貢獻者」,還暗示中國漁船在進行情報搜集活動。

然而,印度的指責不過是賊喊捉賊,蒼白無力。中國擁有覆蓋全球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可以即時監測全球海域,如果中國真的想獲取印度的情報,何須如此大費周章?

事實上,中國漁船前往印度洋捕魚,完全是出於經濟利益的考量。自從日本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執意將核汙染水排放入海後,中國民眾對日本海產品避之不及,國內海鮮市場出現巨大缺口。而印度洋作為世界第三大洋,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自然成為了中國漁民的「新目標」。

更何況,中國漁船在印度洋的捕撈活動完全合法合規,不僅持有合法捕撈證,而且捕撈地點也都在印度專屬經濟區之外,根本不存在「非法捕撈」一說。印度的無端指責,不過是惱羞成怒的體現罷了。

中印兩國之間的恩怨情仇,可謂源遠流長。早在20世紀50年代,周恩來總理與印度總理尼赫魯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兩國關系的發展奠定了基調。然而,印度卻在1962年挑起中印邊境戰爭,導致兩國關系急轉直下,從此埋下了不信任的種子。

進入21世紀,中印關系雖然有所緩和,但印度始終對中國懷有戒心,不斷在邊境地區制造摩擦,試圖蠶食中國領土,導致兩國關系跌宕起伏。2017年的洞朗對峙和2020年的加勒萬河谷沖突,更是將兩國關系推向了新的冰點。

近年來,印度不斷加強在邊境地區的軍事部署,企圖透過武力威懾來迫使中國妥協,這無疑觸碰了中國的底線,也使得兩國之間爆發新的沖突的風險不斷上升。

印度對中國的感情是復雜的,既有對中國崛起的敬畏,也有對其自身實力不足的焦慮,更有試圖利用外部勢力來打壓中國的野心。然而,印度似乎忘記了,中國早已不是任人宰割的魚肉,而是一頭正在蘇醒的雄獅。

印度試圖透過「聯美制華」來遏制中國的發展,但卻不敢與中國徹底翻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兩國經濟聯系緊密,徹底鬧翻對印度百害而無一利;另一方面,印度也深知美國的險惡用心,一旦中印之間爆發大規模沖突,美國必然會坐收漁翁之利。

印度的如意算盤打得雖響,但卻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事實:印度洋不是印度的「內湖」,中國海軍有能力也有責任維護印度洋的航行自由和安全,保障中國海上生命線的暢通無阻。

中國海軍和漁船在印度洋的活動,是對印度的一種警示,也是對地區和平穩定的一種維護。印度與其戰戰兢兢,不如正視現實,放棄「以小博大」的幻想,與中國和平共處,共同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發展。

總而言之,印度向菲律賓出售「布拉莫斯」飛彈,不過是在玩火自焚,試圖以蚍蜉撼樹,最終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也有決心維護自身的國家利益,任何企圖挑戰中國底線的行為都將遭到堅決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