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曾騙中國10億美元,竟厚著臉皮求中國修高鐵,網友:臉皮實在太厚

2024-09-13軍情
當年,瓦良格號航母穿越博斯普魯斯海峽時,土耳其曾以各種理由對中國進行刁難,甚至提出了讓人震驚的10億美元通行費。

現在,這個曾經千方百計阻止中國航母回國的國家,竟然厚顏無恥地向中國請求援助,希望能夠獲得幫助以建設高鐵。

這一個個場景,不由得令人感慨:世間變遷無常,曾經的「施難者」,如今的卻是「求援者」。

面對這樣一個「獨特」的老朋友,中國將會作何反應?土耳其的高鐵夢想,是否能夠依靠中國的支持實作?

瓦良格號航空母艦

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的影響波及整個歐亞大陸。

烏克蘭,這個曾經的加盟共和國,在這場變革中實作了獨立,同時也獲得了一些「意外收獲」,其中包括尚未竣工的瓦良格號航母。

對烏克蘭來說,這艘航母就像一個燙手的熱 potato。

一方面,它象征著前蘇聯的先進軍事技術,體現了航母設計與建造的卓越成就;另一方面,對於烏克蘭而言,完成剩余的建設工作則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當時,這個年輕的國家在經濟和技術等領域遭遇了困境,完全無法承擔繼續建設的高昂費用。

在向俄羅斯求助無果後,瓦良格號航母被迫停靠在黑海的造船廠,歲月流逝,年復一年,它滿身銹蝕,如同一個被遺忘的龐然大物。

當這艘航母的命運似乎來到了盡頭,一個意想不到的轉折出現了。

中國,一個雄心勃勃的東方大國,決定購入這艘航母。

然而,由於各種因素,尤其是西方國家對中國發展的故意幹擾,中國無法透過官方渠道進行直接購買。

經過權衡各種利弊,中國最終選擇了繞道而行,透過民間渠道展開談判。

於是,一位名叫徐增平的愛國企業家毅然站出,成為了這場談判的重要角色。他以在澳門建立海上賭場為理由,與烏克蘭方面進行了多輪艱難的溝通。

努力終有報酬,最終,中烏兩國達成了共識。

1998年,中國以1800萬美元成功購買了這艘備受關註的航母,並額外支付了200萬美元,以獲得完整的設計圖紙。

這一措施不僅消除了中國航母發展的障礙,還為未來的自主設計和建造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瓦良格號航空母艦,這個曾經的「燙手山芋」,就這樣開啟了它傳奇的第二人生。

航母歸國路上的種種艱難曲折

2000年6月,承載著中國海軍夢想的瓦良格號航母,終於啟程返回家園。

由於航母的動力系統在交易中被拆卸,它只能借助拖船的支持,在洶湧的大海上緩慢移動。

一切似乎進展順利,全國人民都在翹首企盼,期待著這艘航母早日回歸。

然而,當它經過土耳其海峽時,突發了意外。

土耳其,這個橫跨歐亞兩大洲的國度,似乎察覺到中國的迫切心態,於是選擇從中獲取利益。

他們以航母體積龐大妨礙其他船只通行為由,向中方提出了一系列不合理的要求,包含支付巨額的過路費和保證金,以及其他嚴苛的政治和經濟條件。

在土耳其的種種施壓下,中國面臨著進退維谷的局面。

一方面,他們深切認識到這艘航母在中國海軍現代化行程中的關鍵作用,絕不能輕易妥協;另一方面,土耳其提出的要求非常苛刻,讓人難以承受。

談判在持續的拉鋸戰中出現了僵持局面。

土耳其方面意識到中國迫切需要這艘航母,因此毫不客氣地拖延交付,每天收取巨額的停靠費用,賺得盆滿缽滿。

瞬間,博斯普魯斯海峽變成了土耳其的「金礦」。

就在中方幾快感到絕望的時候,希臘伸出了援助之手,願意為中國提供擔保。

在局勢出現好轉時,土耳其再次提出新的要求,要求中國方面在其銀行存入10億美元作為擔保。

高昂的要求再次讓談判陷入僵局。

經過仔細權衡各方面的利與弊,中方最終咬牙承受了這些嚴苛的條件。

2002年3月,經過重重磨難,飽受風雨洗禮的瓦良格號航母終於到達了大連港。

它被轉變為「遼寧號」,成為中國航母發展歷程中的一座裏程碑。

這艘航母的到訪,不僅為中國海軍賦予了飛速發展的動力,也為國家的尊嚴和信心註入了強大的能量。

在那個獨特的歷史節點,中華民族響起了增強海上力量的時代強音。

土耳其毫不羞愧地請求中國支持建設高鐵。

時間飛逝,轉眼間已是2005年,中國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再次邁上新的台階,高速鐵路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中國的高鐵以其卓越的技術和令人震驚的建設速度,令全球矚目。

「基建狂魔」這一稱號迅速傳播開來。

此時,土耳其註意到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所取得的顯著進展,心中開始產生了想法。

於是,他們鼓起勇氣,再度派出談判專家,前往中國,希望獲得該國在高鐵建設方面的技術支持與幫助。

中國對此事感到十分意外,因為在瓦良格號航母事件中,土耳其曾為中方設定了許多障礙,使中國遭遇了不少麻煩。

然而,以大國氣度聞名的中國並沒有過於糾結歷史恩怨,我們更關心的是中土兩國的長期發展與友好的貿易關系。

更為關鍵的是,中國清楚,協助土耳其改善基礎設施,不僅能推動其經濟社會進步,還能促進區域的互聯互通與繁榮穩定。

經過深思熟慮,中國政府決定向土耳其提供支持。

在後續的高鐵開發中,中國再次展示了其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卓越的工程建造能力,無論是在施工速度還是工程品質方面,都令全球為之矚目。

中國以一個負責任大國的風範和氣魄,實際行動響應了土耳其的需求,同時也向全球展現了自己的實力。

在「一帶一路」的倡導下,中國高鐵邁向全球,成為中國智慧與解決方案的象征。

中國航母的進展

2022年6月17日,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時刻。

這一天,中國首艘完全自我設計和建造的航母「福建艦」正式下水,象征著中國航母的發展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自最初的瓦良格號起,到現在的福建艦,中國航母的發展歷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匯集了眾多科研人員的智慧和努力,見證了中國在海軍現代化行程中不斷探索與追求。

回顧中國航母的發展歷程,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一個國家的崛起不僅需要寬廣的心胸與遠大的視野,也離不開強大的實力和智慧。

在瓦良格號航母的購置談判中,中國憑借靈活的策略和堅強的意誌,克服了眾多障礙,最終達成了心之所向的目標。

這些經驗和教訓,顯然為中國航母的發展帶來了珍貴的財富。

目前,中國已經建成三艘航母,組建了一支初步規模的航母編隊。

中國航母的發展歷程正在經歷一個歷史性的飛躍,從遼寧號的小規模試探,再到山東號的穩步增強,最終實作福建艦的質變,這一切標誌著從量變到質變的重大轉型。

這其中不僅體現了對先進技術的持續追求,還有對人才培養的長期投入。

更為關鍵的是,中國航母的進步始終與國家整體發展戰略密切相關,旨在保障國家的主權、安全及發展利益這一根本目標。

展望未來,中國航母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持續提升,中國定將在海軍現代化行程中邁出穩健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