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眼就認出來了,這是蘇聯的米格-23 戰鬥機。它還有個外號叫「鞭撻者」,是冷戰時期蘇聯設計的一款單座單發可變後掠翼超音速戰鬥機。作為米格-21 的後輩,蘇聯空軍對它寄予了厚望,蘇聯人覺得它是一款全新的飛機。但在西方同行眼裏,它卻是讓米高揚設計局由盛轉衰的作品。
米格-23 是一款經典的第三代戰鬥機,它搭載了渦輪噴射發動機,飛行速度極快,高空最大馬赫數可達 2.35,低空最大表速為 1350 千米/小時。它不僅水平加速效能出色,有利於低空突防、高速攔截和攻擊後迅速脫離,而且機動效能也十分優異,是一款非常優秀的戰鬥機。
米高揚設計局設計的米格-23 戰鬥機,最厲害的地方是它的可變後掠翼。這項設計很巧妙,飛機起降的時候用小後掠角(大展弦比機翼),起降效能好;高空高速飛行時用大後掠角(小展弦比機翼),速度快、飛得高。米格-23 還有個優點,它的短距離起降(STOL)能力不錯,能在野戰跑道上起降,對跑道要求不高。
米格-23 的起落架設計獨特。在研制米格-23 時,設計師們面臨起落架結構方面的難題。
米格-23 的起落架很「挑剔」,對起降場地有較高要求,必須能在簡易機場正常使用。主起落架機輪不能太小,輪距也要盡可能大。另外,由於米格-23 的上單翼布局采用了可變後掠翼,導致機身重心偏高,所以為了提高起降時的穩定性,兩個主起落架的輪距需要盡可能加大。
米格-23 的變後掠翼上單翼布局使得主起落架無法像傳統上單翼固定翼戰鬥機那樣收入機身內部。它的起落架需要在機身中部增加一個鼓包才能容納,這會增加空氣阻力,降低飛行效能。
由於米格設計局沒有解決飛機起落架問題的思路,他們只好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最後,一名蘇聯航空大學的女大學生提出了一個獨特的「蟹爪」式起落架設計方案,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這種起落架結構很像螃蟹的螯,有兩個「關節」,而且放下時是「外八字」,像螃蟹揮動兩只螯,所以被稱為「蟹爪」式起落架。這種起落架非常緊湊,展開後主輪距達到 2.88 米,可以讓米格-23 戰鬥機在前線機場的簡易跑道起降時更穩。
這種「蟹爪」式起落架設計精妙,被西方稱為神奇設計。不過,女大學生段子只是米格設計局的一種文藝說法,實際上是蘇聯航空設計師們的創意。
雖然米格-23 戰鬥機一經問世就備受贊譽,其諸多精妙設計也令人嘆為觀止,如可變後掠翼、二元附面層進氣道、「蟹爪」式起落架以及在 3000 米高空即可突破音速的卓越加速效能。
不過,後來人們發現,米格-23 的實戰表現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出色。它雖然高空高速效能不錯,但穩定性差,低空機動效能也不好。因此,它的戰績並不理想,被擊落的數量是擊落對手數量的好幾倍。總的來說,米格-23 是一款不太實用的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