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 記者 屠晨昕
「戰斧」巡航飛彈。圖源:視覺中國
目前,菲律賓與美國的年度「肩並肩」聯合軍演正在進行中。演習本身並不稀奇,但今年出現了一個危險動向——美軍在菲律賓呂宋島北部部署了中程飛彈系統。這是1987年【中導條約】簽署30余年後,美國首次部署地對地中程飛彈。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4月22日,2024年度「肩並肩」軍演在馬尼拉啟動,將持續到5月10日,參演士兵超16700名,包括11000名美軍和5000名菲律賓士兵。演習首次在菲律賓領海以外的海域舉行,菲律賓、美國和法國還將首次舉行三邊聯合巡邏。
4月22日,菲律賓民眾在馬尼拉抗議菲美聯合軍演。圖源:視覺中國
在此之前,美太平洋陸軍司令部官網釋出訊息稱,美陸軍第1多域特遣隊首次在呂宋島北部部署了具備中程打擊能力的「堤豐」(Typhon)飛彈系統,並宣稱這一部署具備「裏程碑意義」。
據國防部網站報道,有分析稱,該飛彈能打到中國沿海。在25日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對此表示堅決反對:「美方有關行徑嚴重威脅地區國家安全,嚴重破壞地區和平穩定,必將遭到中方堅決反制。我們希望有關國家不要引狼入室,以免害人害己。
」
作為冷戰時期全球面臨核戰險境的標誌性事件,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就是由美國和蘇聯分別在土耳其和古巴部署中程彈道飛彈所引發的。「堤豐」飛彈系統究竟幾斤幾兩?美國此舉將為地區帶來怎樣的風險?潮新聞邀請軍事專家為你盤一盤。
海灣戰爭「名場面」:一枚「戰斧」從美海軍「密蘇裏」號戰列艦上發射。圖源:視覺中國
陸基「戰斧」死灰復燃,海基型曾打響海灣戰爭第一槍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堤豐」系統能夠發射陸基「戰斧」巡航飛彈和標準-6飛彈,每個發射器配備4單元MK41垂直發射系統,裝在半掛式卡車上。美陸軍計劃組建4個「戰略中程火力」飛彈連,每個連將裝備8枚「戰斧」和8枚標準-6。
「堤豐」系統本屬1987年12月8日美國和蘇聯簽署的【中導條約】所禁止研發、生產、部署的武器裝備。【中導條約】規定,美蘇(俄)兩國均不得生產、測試和部署射程在500-5500公裏的陸基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
然而,2018年10月,時任美國總統川普以俄羅斯違約為由,宣布美國將結束【中導條約】。
2019年8月2日美國正式結束1987年簽署的【中導條約】,15天後陸基「戰斧」飛彈試射成功。俄羅斯也宣布停止履約,【中導條約】於是壽終正寢。
2023年6月,美陸軍使用「堤豐」系統成功發射一枚「戰斧」飛彈,標誌著這款系統形成作戰能力。2023年11月,美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釋出報告【印太飛彈武庫】稱,美國開發「暗鷹」「堤豐」等區域飛彈發射系統將主要部署在亞洲。美印太司令部陸軍司令弗林表示,「堤豐」將在2024年開始部署印太地區。
值得註意的是,在因【中導條約】所銷毀的2600多枚飛彈中,美國方面銷毀的是陸基「戰斧」巡航飛彈和更危險的「潘興II」彈道飛彈。在那以後,「戰斧」一直部署於美海軍巡洋艦、驅逐艦和核潛艇上。1991年,從美軍戰列艦上射向伊拉克的「戰斧」打響了海灣戰爭的第一槍,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時隔36年以後,陸基「戰斧」居然死灰復燃,而且部署在了亞太地區。不過今時今刻,它已不再是當年那個難以阻擋的現代化新銳武器,而是「過時貨」了。
4月11日,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左)與美國總統拜登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白宮舉行三方峰會。圖源:視覺中國
一老配一新,部署地距台灣海峽僅400公裏
據國防科技大學專家吳敏文介紹,「堤豐」系統之所以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研制成功,是因為它是基於美軍已有成熟技術和系統進行研制的。「一套‘堤豐’系統一般包含4輛發射車及配套的指揮車、裝填車等,全系統可用C-17運輸機投送,這使得其機動性、可部署性獲得極大提高。」
據悉,「戰斧」巡航飛彈早在1983年就服役了,陸基型號射程達1800公裏,是一種亞音速飛彈,射程遠、飛行高度低、體積小、重量輕、彈翼可折疊、機動靈活,便於運輸和發射,可打擊陸上固定目標,以及海上移動的艦艇目標。一枚「戰斧」的價格約為187萬美元。
相對於「戰斧」,標準-6年輕得多,2011年3月具備初始作戰能力。它本是防空飛彈,由於采用主動雷達導引頭,發射後只需將其導引到目標附近,彈載雷達開機就能自動截獲和釘選目標。標準-6可以一彈三用:防空反導、打擊地面固定目標、打擊艦艇等移動目標,射程超過400公裏,單價高達390萬美元。
「‘堤豐’系統部署的菲律賓呂宋島距我台灣海峽僅400公裏,而其「戰斧」飛彈的射程達1800公裏,這對我台海、南海,及內陸地區構成嚴重威脅。」吳敏文表示,美軍在亞太部署中程飛彈,毫無疑問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對地區安全以及和平穩定造成嚴重負面影響。
吳敏文認為,此次美在菲部署「堤豐」系統,正好趕上美國總統拜登和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在華盛頓舉行會晤,美國總統拜登表示對菲律賓和【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的承諾「牢不可破」,其針對中國的意味十分明顯。
2019年8月18日,洛杉磯聖尼克拉斯島,美國試射一枚陸基「戰斧」飛彈。圖源:視覺中國
美軍中導首次部署選擇菲律賓,在預料之中
「過去這些年,美國軍方一直在調整印太地區部署,其中一個大的思路是化整為零,把美國在本地區的軍事基地分散,從原來比較集中的十幾個較大的基地,調整為幾十個相對小一點的,然後利用其強大的網路化數位化能力將其統合起來。」
著名美國問題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金燦榮這樣介紹「堤豐」系統部署的大背景:「分散了以後,你要打擊它,目標就比較多了,這就增加了打擊、壓制、摧毀它們的難度,提高了它的生存機率。同時在分散的情況下,它的攻擊能力並沒有減弱。」
在金燦榮看來,長期以來美軍主要優勢在海空軍,在【中導條約】生效後,它失去了陸基中程飛彈這一利器。「現在,海空軍方面中國趕上來了,美國就想補上它陸基飛彈的短板,因此在亞太地區部署中導是早晚的事,這次落地是落在了菲律賓。」
金燦榮認為,美國在菲律賓有著天然優勢。「從1898年到二戰結束,美國殖民過菲律賓半個多世紀,加上戰後70多年菲律賓一直屬於美國陣營,所以美國在菲影響力是根深蒂固的,只要美國重視菲律賓,其它國家很難與它競爭。無論是對於阿基諾還是馬科斯家族,美國都有很強的掌控力,因此馬科斯政府作出這樣的決定也在預料之中。」
【航空知識】雜誌主編王亞男認為,美軍在菲律賓駐紮中遠端打擊系統,看似臨時性比較強,但大機率會走向長期部署。金燦榮也預測,以後「堤豐」系統可能會部署在日本、南韓,也不排除澳洲和關島。
4月22日,馬尼拉,在美軍總部舉行的「肩並肩」聯合軍演開幕式。圖源:視覺中國
攻不進,守不住,菲方不要為美國火中取栗
雖然「戰斧」巡航飛彈的名頭如雷貫耳,但是在軍事專家眼裏,它已經垂垂老矣。
「如今‘戰斧’是一匹老馬,作為高亞音速巡航飛彈,飛得太慢,又缺乏隱身能力,相比時下最流行的高超音速飛彈,它的突防能力和速度差距很大,已落後於時代。」軍事專家宋忠平認為,用「戰斧」去威脅對抗小國還可以,想對付大國、強國是完全做不到的。
雖然裝在了汽車上可以隨時開來開去,但在王亞男看來,「堤豐」系統在菲律賓的生存能力也堪憂。「菲律賓國土面積不大,適合作為飛彈陣地的地點也沒多少。在裝備高分辨率合成孔徑雷達的現代化高空長航時無人機面前,‘堤豐’系統很難隱匿行蹤。」
那麽,臨時開辟發射陣地呢?菲律賓山區植被茂密,砍一片空地出來也不是多費勁的事。「問題是,‘堤豐’系統並不具備無依托發射能力,也就是無法隨時隨地找片硬質空地停下來發射,臨時抱佛腳根本就沒用。」王亞男認為,美菲實際上並沒有「開第一槍」的機會。
4月18日,我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回答相關問題時表示:菲方應當清醒認識到美方此舉的真實目的以及迎合美方的嚴重後果,不要以犧牲自身安全利益為代價為美國火中取栗,不要在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