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中國雙脈沖空空飛彈:「騙」 出的世界第一,美國驚掉下巴

2024-10-13軍情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美國的科技實力無人能敵。

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超級大國,美國的標準自然會激勵人們在科研創新方面不斷努力。

沒想到的是,隨著各國科技的進步,我們發現許多先進技術,美國仍然只是停留在夢想中。

更讓人意外的是,美國所宣稱的先進技術,中國深信不疑,結果不經意間竟然造就了世界領先的成就。

登月所導致的悲劇

今年5月,嫦娥六號成功發射,並精確地在月球背面著陸,進行了樣本采集。

在任務執行過程中,各大媒體全程進行直播報道其工作情況。

一些敏銳的網友註意到,從嫦娥六號傳回的影像中並沒有找到當年美國人登月的證據。

當年,阿波羅號成功登月,留下了人類第一個足跡在月球的表面上。

童年的課本上,總是提到這一舉動是全人類邁向太空的第一步。

在那個時代,美國的科技能夠達到如此先進的水平,自然讓人們對其未來充滿了更高的期待。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隨著人類登月次數的增加,有關美國並未真正登月的傳言卻愈加猖獗。

然而,究竟美國是否成功登月,至今仍無確切答案。

因此,網友們對美國一些改變人類歷史的科技表示疑問。

不久之後,美國的太空人在太空中被困了好幾天,但由於種種小問題,美國的救援計劃接連未能如願。

大家立刻開始翻查舊資料,決心再找出一些資訊,作為嘲諷的素材。

不得不說,這確實讓網友們發現了一個。

空空飛彈

如今談論最多的就是雙脈沖空空飛彈,隨便瀏覽社交媒體,大家都能看到相關文章的熱議。

空空飛彈說簡單點就是,從飛機上發射出來用來攻擊飛機的飛彈。

當然,飛彈也可以分為先進和落後兩類。優質的空空飛彈在射程、速度和抗幹擾能力等方面表現會更為出色。

在早期階段,空中作戰由飛機上的機組人員手動操作武器,這種方式存在許多限制和缺陷。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飛機上開始裝備武器。

空空飛彈的首創者是德國,那個時期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

他們首創了X-4型無線電制導空對空飛彈。

不過,該設計在投入實際使用之前,二戰便已結束。

二戰結束後,美國迅速崛起為當時最先進的國家,因此他們加快了對空空飛彈的研發行程。

由於技術的局限性,當時飛彈的有效射程僅為2到6千米,這意味著它只能針對機動效能較差的飛機進行攻擊。

最為知名的飛彈包括美國的AIM-9B和蘇聯的AA-1等。

然而,這種飛彈的機動性較弱,僅能在特定條件下進行引導攻擊。

此時,電子技術的進步與超音速轟炸機的問世,使得空空飛彈得以實作更大的突破。

對前一代飛彈進行最佳化和調整,以提升其效能表現。

例如,在紅外探測能力和機動過載能力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提升。

這意味著它的攻擊範圍顯著擴大,同時具備了一定的攔截功能。

這就是美國的AIM-7E飛彈,從這個角度看,這款最新型飛彈確實非常強大。

可是,沒有人會想到,它居然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陷。

在越南戰爭和中東戰爭期間,該國投入了大量這種飛彈,然而其命中率卻不盡人意。

對於快速且機動性強的目標,命中率非常低,幾乎有一半的飛彈都無功而返。

在後續的研究中,美國主要集中於改善這一領域的問題。

此時,雷達導引的空空飛彈問世,在海灣戰爭中,絕大多數伊拉克戰鬥機都是被這種飛彈擊落的。

最著名的飛彈包括美國的AIM-54C、蘇聯的AA-11,以及美英德聯合研發的AIM-132等。

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我們也開始研發自有的空空飛彈。

例如PL-5、PL-9C、PL-12等。

「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始終銘刻在中國科研工作者的心中。

美國釋出新的空空飛彈計劃,使我們感到了一種危機感。

雙脈沖空對空飛彈

最初是由美國提出的。

當時美國釋出了其最新的AIM-120D空對空飛彈研究方案。

按計劃,裝備的將是最新款雙脈沖發動機的空空飛彈。

中國在得知美國的這一計劃後,自然感到十分震驚。

為了不被對方甩在後頭,我也開始加快研發行程。

美國的AIM-120D雖然已經研發完成,但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並未實作美國所聲稱的雙脈沖發動機技術。

然而,最引人註目的一幕是,中國在美國之後成功研制出了PL-15。

這款飛彈的目標正是美國的AIM-120D。

根據網路上流傳的數據顯示,其最高速度超過了4馬赫,射程則達到了400公裏。

最關鍵的是,PL-15具備全天候、全方位發射後不再需要跟蹤的能力。

它還是殲-20的主要超視距空空飛彈武器。

在我們不斷努力研發PL-15之後,實際上對結果並不十分滿意。

畢竟,從各項數據來看,美國的AIM-120確實優於我們的。

等到對方的飛彈問世時,我們才意識到,原來他們根本沒有這種東西。

因此,網路上出現了許多關於雙脈沖的段子,接著美國就被我們全方位地嘲諷了一番。

什麽F-22的升力系統在2以上,導致我們全力以赴地研發殲-20,但無論如何始終無法達到2的水平。

誰能料到,美方釋出的數據竟然是1.5呢。

總結

如此戲劇化的場景,過去誰能料到呢?#智啟新篇計劃#